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林业   235篇
农学   195篇
基础科学   664篇
  237篇
综合类   1083篇
农作物   217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1641篇
园艺   171篇
植物保护   14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匹配度不高、专业特点反映不足、教学手段单一、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以家畜环境卫生学为例,引进CDIO教育理念,面向现代畜牧业生产实际,满足应用型本科动物科学专业要求,充实和改革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学生全程参与实验教学模式,完善基于实验构思、设计、运作及目标实现的全方位、全过程评价体系与考核方法,为培养畜牧生产类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其他课程建设及同类高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2.
为探索社群丰容对重庆动物园圈养小熊猫行为区域分配的影响,2014年1月—2015年2月,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比观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社群丰容前后圈养小熊猫区域分配。结果表明:社群丰容增加了小熊猫对栖架、树上的利用,减少了内室和裸露地面和近游客区域的利用。树上利用的最大占比值在夏季,丰容增加了11.1%;栖架的利用最大占比值在春季,丰容增加了2.8%;冬季对内室的利用占比值最高,丰容后,其利用占比减少了8.4%,从而相应增加了小熊猫户外停留时间;丰容后,小熊猫对裸露地面的最大利用占比值减少了3.7%,近游客区域最大占比值减少了5.6%。小熊猫对六大区域的最高利用占比,丰容前后没有变化,最高为树上,最少为裸露地面。  相似文献   
73.
氮磷钾用量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宁南旱地上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各4个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庄薯3号)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磷、钾肥马铃薯产量均呈抛物线型增长,其中氮肥增产幅度最高,其次为磷肥,钾肥最低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施用氮对马铃薯产量构成有显著影响,钾肥有利于块茎膨大。马铃薯氮、磷、钾养分累积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季氮、磷肥利用率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钾肥利用率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肥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施用氮、磷、钾肥显著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当氮肥施用量大于240 kg/hm2、钾肥施用量大于135 kg/hm2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不同氮、磷、钾肥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19.6%~31.2%、11.2%~12.6%、1.3%~9.5%。本试验条件下,从经济施肥与水分高效利用角度宁南旱地马铃薯氮、磷、钾肥推荐量分别为174.0~189.7、92.2~94.6、113.0~113.7kg/hm2。  相似文献   
74.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农机市场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随着现代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我国农机化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形式下的新特点.2017年将整体延续2016形势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智能农机的发展,作业机械更加倾向于大型复式化,整机价格会上调.  相似文献   
75.
正2017年6月18日当天,武汉种业博览盛会如期而至,会期活动精彩纷呈。为进一步推动种博会与参展单位效益共赢,引导广大菜农科学选种,组委会特邀请并组织西瓜专家评选小组,对本次参展的西瓜类新优品种进行现场盲评打分。经过严格筛选与反复讨论,最终遴选出10个西瓜专家推荐品种,向社会进行推介。西瓜专家推荐品种介绍(按各参展单位名称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先后顺序排列)如下。1春喜100(湖北蔬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76.
2011年9月6日,农业部公布《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十一五"期间农机化的发展成就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农机  相似文献   
77.
78.
甘肃深居祖国内际,生态类型多样,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全省70%的耕地是山旱地,近80%的农村人口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典型旱作农业省份。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甘肃省必须趋利避害,把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作为转变生产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顺应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围绕破解水资源制约发展难题,积极探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79.
开展草原监测,是掌握草原资源、生产力、植被长势、草原灾害、草原利用、工程效益等草原基本情况,评定草原生态状况的重要技术性手段,是草原保护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加强草原监测工作,做到底数准、情况明、趋势清,是科学保护建设草原、促进草原合理利用的前提.2013年,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十周年.自成立以来,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动开展全国草原监测工作.这十年,是全国草原监测工作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完善,监测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一系列草原监测成果,全国草原监测工作成效明显,成绩突出.  相似文献   
80.
以宁夏贺兰山东路风沙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等碳量秸秆、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农田养分调控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秸秆和生物炭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C)、全磷(P)、速效氮(AN)、速效磷(AP)浓度显著增加,且生物炭还田优于等碳量秸秆处理.而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全氮(N)浓度影响不显著.土壤C/N、C/P、N/P、AN/AP变化范围在10.1~10.9、7.4~8.2、0.7、2.7~3.4.且N/P、AN/AP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生物炭还田量的增加显著降低.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显著高于等碳量秸秆还田.而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与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均显著高于等碳量生物炭还田.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AN与碱性磷酸酶(AKP)极显著负相关,与β-葡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MBC、(BG+CBH)/AKP、(NAG+LAP)/AKP、MBN/MBP极显著正相关.生物炭还田后土壤AP与BG、α-纤维素酶(CBH)、LAP、NAG、MBC、MBN、(BG+CBH)/AKP极显著正相关,与MNC/MBN极显著负相关.综上,生物炭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浓度和微生物量,而秸秆还田更有利于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