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0篇
  15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研究不同脂肪水平对银狐血清生化指标、体脂沉积及消化道酶活的影响,选取约12周龄、体质量相近的健康雄性银狐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A组),12%(B组),16%(C组)混合油脂(鸡油∶豆油=1∶1)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冬毛期银狐血清甘油三酯和葡萄糖水平随脂肪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P0.05);育成期B组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冬毛期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各组间差异显著且B组水平最高。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银狐皮下脂肪及肝脏质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肪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提高,银狐空肠食糜中胰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胰蛋白酶活性和胰淀粉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2.
黑色素的形成和沉积主要发生在黑素小体的淀粉样纤维上,前黑素小体蛋白17是黑素小体形成淀粉样纤维的关键蛋白,该蛋白在黑色素的形成和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对Pmel17在黑素小体成熟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概述了Pmel17的解朊机制,SLC24A5、SLC45A2基因编码的离子交换蛋白对Pmel17解朊的影响,Oa1(ocular albinism type 1)基因对Pmel17表达量的影响,以及部分基因调控Pmel17对黑素小体结构形成的影响。对Pmel17在黑素小体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深入研究,有助于探明哺乳动物黑色素的合成和沉积机制,并从Pmel17的角度解析哺乳动物黑色素的色素减退机制和白化现象。  相似文献   
53.
客车车身振动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建立了汽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计算模态分析;通过比较计算模态和试验模态,验证了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模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车身减振的改进方案,并且对改进前后的车身结构进行动态特性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案能有效减轻车身结构的振动,可以作为控制车身振动,进而控制车内低频噪声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54.
流浪犬数量过多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流浪犬可能携带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潜在威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追求雄性动物的绝育策略。相比于手术绝育而言,非手术绝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控制犬数量较好的方式。近年使用的非手术绝育方法有激素法、免疫避孕法和无机化学试剂法。论文介绍了不同化学绝育试剂在犬绝育上的应用,旨在为犬化学绝育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5.
近几年,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效益明显突出于其它品种,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品种特性,需要精品栽培,管理不好容易造成品质不佳,售价不高,去年,浪漫红颜葡萄又走进种植户视野,很多农户就种植阳光玫瑰还是浪漫红颜犹豫不决,本文就浪漫红颜葡萄与阳光玫瑰葡萄的相同、相似特性,浪漫红颜葡萄优于阳光玫瑰葡萄的特性,阳光玫瑰葡萄优于浪漫红颜葡萄的特性3方面进行了详细比较,并针对性提出建议,对指导农户品种选择有着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本试验研究氯化钙和草酸处理对香蕉果实抗冷性的影响,寻找更多减轻香蕉果实贮藏冷害的途径。以“威廉斯”香蕉为试材,经氯化钙和草酸处理后,在(8士0.5)℃条件下贮藏,分析冷藏期间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钙和草酸处理能有效减轻香蕉果实的冷害症状,抑制MDA含量、细胞渗透率和H2O2含量的增加,促进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增强CAT、POD、SOD活性,从而提高采后香蕉果实的抗冷性,减轻低温冷害对香蕉果实的伤害。  相似文献   
57.
麦根腐平脐蠕孢是一种可以引起多种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对全世界的禾谷类作物生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子囊菌交配型基因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其编码的产物是调控子囊菌有性生殖的重要转录因子。为了对河南、安徽小麦田分离获得的麦根腐平脐蠕孢群体的MAT基因型进行探索,对在河南、安徽两省不同地区分离获得33株麦根腐平脐蠕孢菌株,利用麦根腐平脐蠕孢菌的MAT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对不同交配型代表菌株进行生长形态、孢子形态观察和致病力测定,对麦根腐平脐蠕孢菌 MAT-2基因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安徽两省存在两种MAT基因型的麦根腐平脐蠕孢群体,含有 MAT-2基因的菌株21株,含 MAT-1基因的菌株12株,比例为7∶4( MAT-2 MAT-1)。两种交配型菌株的生长形态、孢子形态和致病力无显著差异,整体分析结果与物种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表现出来的亲缘关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回归是一种濒危物种保护与种群恢复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以极小种群物种东北红豆杉为研究对象,选择3种不同的林型以及两组不同苗龄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开展野外回归试验,研究适宜东北红豆杉回归林型以及回归过程中幼苗生长及存活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东北红豆杉回归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杨桦林、红松云冷杉林和红松紫椴林3种林型作为回归试验地,以1 ~ 2年生和4 ~ 5年生东北红豆杉实生幼苗作为试验材料,移栽后调查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等指标,逐月调查幼苗存活率、苗高、地径、冠幅等指标。对幼苗各生长指标进行差异性显著分析和多重比较,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回归幼苗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子。  结果  东北红豆杉回归幼苗当年存活率达86%以上,地径、苗高、冠幅均有所增长,除1 ~ 2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苗高生长量外,各林型中东北红豆杉幼苗生长指标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红松紫椴林的1 ~ 2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苗高生长量显著高于杨桦林和红松云冷杉林。由于越冬期间,4 ~ 5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受到狍啃食,存活率显著下降且长势极差;1 ~ 2年生幼苗受长时间的低温胁迫生长状况也受到一定影响。东北红豆杉回归幼苗的存活和生长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关联度最大的是林型,其次是坡向、坡度和郁闭度,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的关联度较小。  结论  4 ~ 5年生幼苗因受动物啃食而回归效果不良;1 ~ 2年生幼苗适应杨桦林、红松云冷杉林和红松紫椴林下这3种生境,回归最适宜的林型是红松紫椴林;林型、坡向、坡度、光照是影响东北红豆杉回归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长江口2016-2017年度4次渔业资源和理化环境的调查数据,运用Ew E(版本6.4.3)软件构建长江口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模型功能组包括隐埋性底栖生物、头足类、虾类、蟹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共14个功能组,对该河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营养级聚合分析、能流转化效率及系统发育成熟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集中在1~3.93,其中浮游植物与碎屑的营养级为1,浮游动物营养级为2.18,鱼类的营养级分布较广,为2.41~3.93;长江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集中在营养级Ⅰ~Ⅲ中,营养级Ⅰ级所占能流比例最高,为53.67%;营养级聚合分析表明,低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相对较低,而高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较高。此历史时期长江口生态系统总体能量转化效率为9.3%,表明该河口能量的利用效率未达到最适程度;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分析显示,该历史时期系统杂食指数和联结指数分别为0.321、0.345,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功能组的聚合度较低,食物网结构较为简单,较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而生产量/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245大于1,表明该河口生态系统趋于不成熟。  相似文献   
60.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的防效,分别检测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的室内毒力,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别检测、分析了6种杀菌剂施药1次和2次在麦穗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度表现为咪鲜胺>戊唑醇>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6种杀菌剂在麦穗中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0%咪鲜胺WP、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81 5、3.094 4、2.365 7、3.026 8、3.209 0和3.136 4 d,施药2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44 7、3.332 4、2.529 7、3.397 8、3.300 7和3.179 6 d。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85.96%和94.88%,DON防效分别为81.43%和88.91%。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和50%咪鲜胺WP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1.48%~73.62%和75.33%~86.15%,DON防效分别为53.88%~69.70%和60.09%~79.45%。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3.76%和50.47%,DON防效分别为41.03%和-28.95%;施药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79.51%和61.10%,DON防效分别为52.75%和-18.08%。综上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对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最佳,而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不突出,甚至增加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