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客观评价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组织全省319家生猪屠宰企业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比对。结果显示:有314家屠宰企业反馈结果,其中有225家检测结果完全合格,合格率为71.66%,样品正确率为88.47%(1389/1570);A类和B类屠宰企业合格率分别为79.14%和60.63%。结果表明,山东省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结果提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强化屠宰企业监管,加强对屠宰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实验室管理的指导。  相似文献   
52.
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硒,了解硒对魔芋生长的影响,以及在魔芋生长的不同时期硒在不同器官中的吸收分布情况。试验选用杂交品种‘安魔128’芋鞭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通过在魔芋根部浇灌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测定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硒含量。结果发现:(1)在魔芋展叶期,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各器官硒含量均逐渐增加,表现为球茎>叶柄>叶片。(2)在球茎膨大期,各器官硒含量在不同硒浓度下达到最大值;当硒浓度超过16 mg/kg时,叶片及球茎中硒含量均显著降低,表明高硒处理对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了影响。(3)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叶片、叶柄及球茎中的硒含量均呈现先富集后减少的趋势,在硒浓度为16 mg/kg时达到最大;随着魔芋生长至成熟,叶片及叶柄硒含量均有向球茎转移的趋势。(4)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硒含量是相互影响的,叶柄中硒含量最终由其他途径转移而来,且硒有从其他器官向球茎中转移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适于魔芋生长发育及各器官硒含量积累的最适硒浓度范围为≤16 mg/kg,且在魔芋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中硒含量之间相互影响和转移。  相似文献   
53.
为探明花魔芋、白魔芋以及两者杂交后代优选品系ZL-19的富硒和耐硒能力,以及外源硒对魔芋球茎营养物质的影响,采用盆栽的方式开展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5、10、20、40 mg·kg-1)灌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球茎最高含硒量为:ZL-19与白魔芋相当,为0.192 mg·kg-1,低于花魔芋(0.265 mg·kg-1)。在耐硒能力方面:ZL-19>白魔芋>花魔芋,而在富硒能力方面花魔芋> ZL-19>白魔芋。花魔芋在外源硒浓度为10 mg·kg-1时,球茎各项营养指标综合表现较优,球茎鲜质量增加了13.13%,球茎总糖、还原糖、总蛋白、可溶性蛋白含量和GSH-Px活性分别达到了71.265、27.019、50.811、17.605 mg·g-1和1.845 U·g-1;白魔芋在外源硒浓度为20 mg·kg-1时,球茎各项营养指标综合表现较优,球茎鲜质量增加了12.94%,球茎总糖、还原糖、总蛋白和可...  相似文献   
54.
[目的]对云南省玉溪市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地区羊肠道寄生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玉溪市9个县(区)88个养殖场(户)采集4个品种羊的1 339份新鲜粪便样本,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虫卵筛查,应用形态学方法对虫卵进行种类鉴定;比较不同县(区)、不同品种羊肠道寄生虫感染阳性率差异;利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羊只年龄、性别以及海拔高度、气温差异与羊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关联程度。[结果]采集的羊新鲜粪便样本中寄生虫虫卵/卵囊总体阳性率为93.43%(1 251/1 339),其中,线虫卵阳性率为24.42%(327/1 339),球虫卵囊阳性率为69.01%(924/1 339),线虫卵/球虫卵囊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0.09%(269/1 339),未检出吸虫卵。不同县(区)、不同品种羊肠道线虫卵、球虫卵囊及线虫卵/球虫卵囊混合感染阳性率有所差异。风险因素分析显示,羊只年龄、海拔高度、气温因素与羊肠道线虫卵、球虫卵囊、线虫卵/球虫卵囊混合感染均有中等程度关联,羊只性别因素与羊肠道线虫卵、球虫卵囊、线虫卵/球虫卵囊混合感染无关联。[结论]云南省玉溪市羊肠道寄...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元江县生猪O型口蹄疫(FMD O)疫苗免疫状况,并评估免疫效果,2018-2021年在全县10个乡镇的规模场和散养户中,随机采集生猪血清样品,采用ELISA方法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年份FMD O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64.94%;不同区域FMD O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64.01%;不同养殖方式规模场FMD O的免疫抗体合格率(66.23%)与散养户(64.61%)相比,相差1.62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近年来元江县生猪FMD O整体免疫效果不是很理想,出现免疫不达标的年份、区域及养殖方式,应引起高度重视,检测结果可为元江县生猪FMD O的潜在风险点控制、疫苗选择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中国几种典型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7.
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抗菌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及枇杷根腐病病菌Pestalotiopsis sp.、康乃馨根腐病菌Fusariumsp.、仙客来根腐病菌Fusariumsp.、万寿菊叶斑病病菌Alternariasp.、辣椒黑斑病病菌Alternariasp.、辣椒黄萎病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6种供试病原真菌为试材,采用对峙培养法,将P3.9菌株与各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测定其对各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3.9菌株对6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0.6%、67.6%、73.1%、77.5%、82.0%和82.7%,抑制率均在60%以上,说明P3.9菌株抗菌谱广泛,表现出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为有效可持续防控上述各病害提供参考依据及生防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发酵堆体的温度及其微生物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本试验利用温度探头分层埋堆全程记录、细菌学计数和荧光RT-PCR/RT-PCR检测等方法对临沂市沂水县某猪场的病死猪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技术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结果]经21天监测发现,发酵温度最高达70℃;试验病毒均已被杀灭;细菌含量(CFU)也分别由A组的1.33×108下降至1.37×103、B组的3.26×107下降至1.62×103。[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此场生物发酵堆体上、中、下三层中层的温度最高,最高温度出现在第3天~9天之间,达到70℃左右,堆体发酵温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发酵法对病毒和细菌的杀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生产建设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效果,为水电站水土保持后续监督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生产建设项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拉哇水电站为研究评价对象,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和监测技术规程为体系框架,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包含红线范围扰动、水土流失控制、绿化恢复、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和水土流失危害5个方面14个水土保持指标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对拉哇水电站建设中水土保持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17—2021年拉哇水电站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840,0.727,0.571,0.786,0.792,评价等级为优、良、中、良、良,呈现先减小后增加趋势,水土保持效果总体评价结果表现为良好。[结论]在拉哇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包含红线范围扰动、水土流失控制、绿化恢复、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和水土流失危害5个方面的水土保持工作总体表现良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0.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水稻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影响及其与有机肥配施的协同效应,通过5年连续定位试验,探讨了生物质炭施用5年后不同施肥处理:对照(CK)、生物质炭 (BC)、化肥(F)、生物质炭+化肥(F+BC)、化肥+有机肥(25%氮替代, MF)和化肥+生物质炭+有机肥(25%氮替代, MF+BC)对水稻产量和土壤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ROC)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方法对土壤中DOM的光谱特征和荧光组分进行表征,分析了DOM的紫外光吸收系数和紫外光斜率系数以及荧光指数、腐殖化指数、生物指数和富里酸、色氨酸、胡敏酸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和有机肥均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缓解土壤酸化,并且MF+BC处理水稻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水稻产量与DOM生物可利用性、芳香化程度、腐殖化程度、色氨酸组分含量和亲水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提高DOM生物可利用性和腐殖化程度均表现为有机肥大于生物质炭。生物质炭显著增加DOM富里酸和色氨酸组分含量,并且促进了水稻土中ROC向难氧化有机碳转化;而有机肥有效增加DOM富里酸、色氨酸、胡敏酸和ROC含量。生物质炭和有机肥协同配施对提升水稻产量及增加ROC、DOM富里酸和色氨酸含量、芳香化程度、腐殖化程度和生物可利用性方面具有交互作用。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在水稻增产和水稻土有机碳及DOM组分功能多样性提升方面具有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