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74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67篇
  32篇
综合类   195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筛选适宜广东地区棘托竹荪栽培的主要方式与技术,对比了竹林下棘托竹荪不同栽培方式(床栽、箱栽、棒栽)及覆土配方、基质施用尿素、林分郁闭度等对棘托竹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土为蚯蚓粪与表土1∶1混合的棘托竹荪产量最高,达到8.52 kg/1.5 m2;其生物转化率也最大,为37.9%。2)基质喷施尿素后可显著提高子实体产量,与对照相比总产量增加153%,子实体数量增加159%。3)竹林郁闭度为0.8、覆土方式为凹凸形时,棘托竹荪产量最高,达到12.51 kg/m2;其生物转化率最大,为99.3%。4)在床栽、箱栽、棒栽3种栽培方式中,棒栽方式棘托竹荪采摘周期较长、子实体产量较高、投入较低。研究结果可为广东地区竹荪栽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2.
“苏南模式”重政府作用,“温州模式”以市场调节为主。两种发展模式的差异既是由于两地独特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及文化心理等因素造成的,也渗透着当地政府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不同政策偏好。两种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演化为“苏州模式”与“浙江模式”。在新的条件下,两种模式之间相互借鉴,但仍会保留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3.
在不同的肉种鸡父母代场抽样1356份血液,经血清平板凝集试验,结果表明,鸡群鸡败血支原体(MG)感染率平均达51.47%,最高达85.42%。肉种鸡疫苗免疫可明显提高其生产性能,多产健雏8.3只;早期药物预防能产生理想效果,至28周龄试验组感染率为0,对照组达55.9%,多产健雏12只,生产性能比疫苗接种组及对照组都有明显效果。从分离的5株MG药敏试验表明,泰妙菌纛(支原净)和泰乐菌素是首选药物,喹诺酮类有明显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4.
竹材横纹压缩的应力松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Phyllostachs pubescens)为对象,对竹材应力松弛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温度及不同含水率对竹材横纹压缩的应力松弛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描述竹材横纹压缩应力松弛模型。实验表明,竹材横纹压缩应力松弛与含水率、温度、应变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含水率的增加,竹材的应力松弛速率增大,应力松弛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35.
基于GIS的中国苜蓿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苜蓿种植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布局、盲目引种等问题,于2006年初对全国苜蓿种植县开展了的问卷调查,对目前苜蓿资源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其空间分布和生产力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截止到2005年全国16个省区的614个苜蓿分布旗县的苜蓿累计保留面积达254.77万hm2,占全国人工草地面积的50.8%;并按照面积数据分布情况将其划分为5级(小于333hm^2、333~3333hm^2、3333~10000hm^2、10000~33333hm^2、33333~74313hm^2),各级分别占苜蓿总面积的0.83%、14.49%、28.84%、42.45%、13.62%;苜蓿平均干草单产为10150kg/hm^2,占总面积的46%;根据数据分布情况将干草产量数据划分为5级(小于3000kg/hm^2、3000~7500kg/hm^2、7500~12000kg/hm^2、12000~18000kg/hm^2、18000~31005kg/hm^2),各级分别占总面积的14.32%、21.31%、46.75%、14.86%、0.83%;全国苜蓿种子田面积17.29万hm^2,种子平均单产为325.13kg/hm^2。  相似文献   
136.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大、小淀粉粒的分离和特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给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依据,以3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济南17号、扬麦12号和扬麦9号)为材料,分离了大、小淀粉粒,并对它们的特性(形状、大小、膨胀势、晶体特性、糊化特性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小淀粉粒形状为椭球形或球形,品种间无差别,但其大小和含量在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异;大淀粉粒的膨胀势大于小淀粉粒.大、小淀粉粒都为A型淀粉晶体,大淀粉粒的相对结晶度差别不大,但小淀粉粒的相对结晶度差别较大,表现为济南17号<扬麦12号<扬麦9号.品种内大淀粉粒的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值和吸收热焓△H高于小淀粉粒,终止温度Tc值却比小淀粉粒低.  相似文献   
137.
连续四年施用规模化猪场猪粪温室土壤重金属积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分别采集连续施用0~4年猪粪的蔬菜温室土壤和蔬菜果实样品,测定土壤和果实中Cu、Zn、Pb、Mn、Cr、Cd、Ni和As全量以及土壤中Cu、Zn、Pb、Mn、Cd和As有效态含量,对测定数据进行了Fisher小样本非参数随机化显著水平检验,研究连续4年施用规模化猪场猪粪的温室土壤重金属积累、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变化及对蔬菜可食部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4年施用猪粪,主要导致土壤中Cu和Zn的积累,As有一定积累,Pb、Cd、Ni和Cr短期积累效应不明显,Mn积累不明显,长期大量施用猪粪,Pb、Cd、Ni和Cr有积累的风险;土壤pH值降低;Cu、Zn有效态与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b、Cd和Mn有效态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Cu、Zn、Pb、Cd和Mn有效态含量增加;有效态As与全As含量和pH值相关性不明显,但连年施用猪粪As有效态含量增加;连续4年施用规模化猪场猪粪的温室生产的部分番茄和黄瓜As含量超标。若连续以150 m3/(hm2·a)的猪粪施用量于该研究区蔬菜温室,土壤中全Cu和全Zn含量分别经过10年和15年可能超过国家农田土壤二级标准。该研究可为降低温室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8.
本试验旨在研究单宁和氧化锌不同水平组合对断奶仔猪粪便菌群及血清免疫、抗氧化和肝脏功能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25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70头,随机分成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加高锌(3 000 mg/kg氧化锌)的日粮,试验1~8组(T1~T8)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以下氧化锌与单宁组合的日粮:(2 000+0)、(2 000+1 000)、(1 000+0)、(1 000+1 000)、(1 000+1 500)、(1 000+2 000)、(0+1 500)、(0+2 000) mg/kg。试验期30 d。分别于试验的第14与28天采集仔猪新鲜粪样,测定粪便中各细菌的数量。试验结束采集血样,测定血清免疫、抗氧化及肝脏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第14天,各组断奶仔猪粪便大肠杆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28天,T1、T6组断奶仔猪粪便乳酸菌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双歧杆菌数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组大肠杆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断奶仔猪血清中IgG和IgA含量、MDA含量及GSH-Px活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T5、T6、T7、T8组断奶仔猪血清GSH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了T2和T5组,其余各组猪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高锌对照组(P0.05;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一使用高剂量氧化锌相比,单宁与氧化锌适量水平组合有利于乳酸菌及双歧杆菌的增殖、提高断奶仔猪抗氧化能力并对肝脏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9.
商品肉鸡的规模化标准化饲养已很普遍,在提高肉鸡生产效益和确保食品安全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统计,也暴露出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疾病的发生率没有达到原先的期望值,并逐渐成为影响规模化养鸡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