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佘冬芳  樊卫国  徐彦军 《种子》2007,26(8):77-78
采用"玉米芯 麦粒"的不同配方,栽培引进的珍稀食用菌(杏鲍菇)以研究其子实体的形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在玉米芯栽培料中添加麦粒对杏鲍菇子实体性状和产量都有较好的作用,但并非增加量越多效果越好。各处理产量大小顺序为:处理C>处理D>处理B>处理A;各处理生物转化率大小顺序也是处理C>处理D>处理B>处理A。  相似文献   
42.
贴梗海棠花青苷组成及其与花色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不同花色的24份种质为材料,调查了其花色在CIE L*a*b*表色系的分布状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多级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n)定性定量分析其花青苷组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花色与花青苷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贴梗海棠花瓣中共含有6种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Cy3Ga)、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半乳糖苷、天竺葵素–3–O–(半乳糖葡萄糖苷)[Pg3(Ga-G)]、矢车菊素–3–O–(半乳糖葡萄糖苷)以及矢车菊素–3–O–琥珀酸–阿拉伯糖苷(Cy3SucAra)。Cy3SucAra为首次发现。其中,Cy3Ga、Pg3(Ga-G)和Cy3SucAra是决定贴梗海棠花色的主要色素,这3种色素含量的增加导致花色显著变红。基于花青苷的组成信息,探讨了贴梗海棠的花色改良和蓝色花创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43.
徐彦军 《长江蔬菜》2013,(20):57-60
以黄瓜品种中农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肥对大棚桶栽黄瓜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4(CK,以硫酸钾型复合肥作为基肥)黄瓜植株生长情况良好,成株期结瓜数、单瓜鲜质量和产量都最高,分别为5个、387g和77.4kg/40株;处理2(以农家肥作为基肥)黄瓜生长、产量表现也较好,且处理4与处理2的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即以农家肥作为当地棚栽黄瓜基肥也较适宜;以烟草育苗专用肥作为基肥对黄瓜幼苗期根系生长有积极的作用,但成株期黄瓜产量较低,不宜作为棚栽黄瓜基肥。  相似文献   
44.
为了建立HPLC同时测定介孔SiO_2/脂质复合递药系统(LMSNs)中紫杉醇(TAX)与姜黄素(CUR)含量的方法。方法:Eclipse XDB-C18柱(150 mm×4.6 mm,5μm),乙腈与0.1%甲酸水溶液以不同比例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27 nm,柱温25℃,进样体积5μL。结果:TAX、CUR分别均在1.5~30μg/mL、6~3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TAX低、高浓度范围R~2各为0.999 7、1.000 0,CUR低、高浓度范围R~2各为0.999 9、0.999 9);TAX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各为(95.60±1.53)%、(98.83±1.02)%、(101.49±0.70)%,CUR为(101.44±0.04)%、(103.10±1.04)%、(103.66±0.47)%(n=3)。表明本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TAX-CUR介孔SiO_2/脂质复合递药系统中两药含量。  相似文献   
45.
多效唑对夏栽青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喷施多效唑对青蒜苗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云南曲靖白蒜为试材,多效唑15%增效超微可湿性粉剂为供试药剂,设0.16%、0.24%和0.32%3个处理浓度,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夏季栽培青蒜不同生长时期的株高、假茎粗、茎盘粗、单株重、根重和青蒜产量等的影响。[结果]青蒜5叶期,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叶色深绿、株高变矮。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多效唑浓度升高,各处理假茎粗、茎盘粗、根重和单株干重都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仅处理3(0.32%多效唑)的单株鲜重与对照达显著性差异;青蒜7叶期,各处理农艺性状与5叶期表现一致,仅处理3的单株鲜重、经济产量与对照达显著性差异。[结论]施用0.32%多效唑对云南曲靖青蒜的生长及产量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6.
芍药开花过程中花色和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引种的野生芍药(Paeonia lactiflora)为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和分光色差计测量不同开花阶段的花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二级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2)定性定量分析其花色素组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花色与花瓣中色素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过程中花色的明度增加,红色减退,彩度变小,颜色由红紫(N57A)变为淡紫红色(75C)。从其花瓣中共检出6种花青苷,4种黄酮苷和15种黄酮醇苷。其中两种花青苷(芍药花素–3–没食子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芍药花素–3–丙二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两种黄酮苷(木犀草素–7–没食子酰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阿拉伯糖苷)和13种黄酮醇苷在芍药中属首次报道。分析结果表明其花青苷的主要成分是芍药花素–3, 5–二葡萄糖苷,约占总花青苷含量(total anthocyanins content,TA)的93.93%;其花黄素(包括黄酮和黄酮醇)的主要成分是山奈酚–3–葡萄糖苷,占总黄酮含量(total flavones content,TF)的48.78%。不同的开花阶段,从露色期到松瓣期TA含量略增加,松瓣期后开始降低,TF则先略减少后增加。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芍药花素–3, 5–二葡萄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槲皮素–7–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与花色变化具有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稀土对番茄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是镧系元素及其性质相近的钪和钇等 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对改善植物的生理代谢、生长、繁殖、品质以及产量具有积极的作用〔1, 2〕。番茄用侧枝扦插繁殖,对缩短秋延后番茄育苗时间,以及节约种子、降低成本、对稀有材料的保存利用具有实际意义。有研究S3307对番茄生根具有促进作用〔3〕,但稀土对番茄扦插生根的作用未见报道,笔者就此进行研究,以期为稀土在番茄扦插育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供试番茄为花溪红,供试稀土为河南商丘稀土微肥厂生产的常乐—益植素。1. 2 方法 2003年 1月 15日于温室电热温床中…  相似文献   
48.
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备受关注。为明确诱抗剂烯丙苯噻唑与杀菌剂氟唑环菌胺复配颗粒剂对水稻幼苗的安全性和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研制了16%烯丙苯噻唑·氟唑环菌胺复配颗粒剂配方并检测了理化性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有效成分含量及其缓释效果,并测定了温室条件下烯丙苯噻唑对水稻幼苗的安全性,以及颗粒剂对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颗粒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释放动态结果显示:杀菌剂氟唑环菌胺在V甲醇:V水=30:70的混合溶液中释放4 h后,累积释放率(质量分数)即达到峰值33%,且随后趋于稳定;而诱抗剂烯丙苯噻唑则在7 d后累积释放率方达到最高峰值;将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可实现药剂对作物苗期病害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协同作用。安全性试验显示,16%烯丙苯噻唑颗粒剂制剂用量不高于150 g/m2时对水稻幼苗安全。人工接菌条件下,试验剂量的烯丙苯噻唑可诱导水稻幼苗产生稳定的抗稻瘟病和纹枯病效果。16%烯丙苯噻唑·氟唑环菌胺颗粒剂对稻瘟病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在制剂用量150 g/m2剂量下最佳,分别为64.79%和68.32%,实现了1次用药同时防治两种病害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诱抗剂与杀菌剂复配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为缓释颗粒剂的田间科学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矮壮素残留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建立了土壤中矮壮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乙酸铵水溶液提取、离心及浓缩后,经反相色谱柱分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检测,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下以碎片离子m/z 122.2进行外标法定量。土壤中矮壮素残留的检出限(S/N=3)为0.01 mg/kg,定量限为0.05 mg/kg;在0.01 ~1.0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 >0.996)。在0.05、0.5和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矮壮素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75.1% ~87.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对矮壮素在土壤中消解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4.47 d。  相似文献   
50.
徐彦军  李启华  李娇  王烜  魏岸 《种子》2020,(2):137-139
为筛选适宜石阡县和织金县栽培的棚室春早熟大白菜品种,引进7个大白菜品种进行栽培比较,研究不同品种大白菜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种间发病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黔白6号、京春早、津宝2号、中白50和健春均有早熟性;津宝1号株型较大且长势健壮;健春、天白80单株净质量大(1.45、1.41 kg),小区净产量高(58.2、56.4 kg),与黔白6号差异不显著,而与津宝1号、京春早、津宝2号、中白50存在极显著差异;发病率较低的品种为健春和黔白6号,京春早和天白80发病率稍高、抗病性差。研究表明,健春、黔白6号在发病率、单株产量、小区净产量等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2个品种可在石阡县和织金县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