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7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4篇
  15篇
综合类   17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激活蛋白是从多种病原真菌中分离出的一种蛋白激发子,为了解桃褐腐病菌激活蛋白对植物防御酶的诱导作用,本实验通过沸水浴、离心等方法,从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菌丝体中分离出激活蛋白的粗提物,并喷雾到草莓幼苗的叶片上,测定了部分防御酶和病程相关蛋白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桃褐腐病菌激活蛋白处理后,0-18h内草莓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曲线增高的趋势,18h达到最高值,最高值比对照增加40.7%; 0-6h内草莓叶片过氧化物酶(POD) 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呈急剧增高的趋势,6h达到最高值,其中POD活性比对照增加126.2%,PPO活性比对照增加62.9%。经激活蛋白处理后草莓叶片的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也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大花黄牡丹枝条二次发育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涛  陈庭巧  唐英 《园艺学报》2021,(1):117-126
在西藏林芝地区和河南芍药科迁地保护中心观察了中国特有植物大花黄牡丹(Peaonia ludlowii)的枝条发育.结果表明:大花黄牡丹春季花枝在花期前后第2次萌发枝条,二次枝秋季并不"枯枝退梢",这是区别牡丹组其他种和栽培品种的特征之一.二次枝顶芽分化成具花、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复合芽,从分化起始到开花结实历经3个年周期...  相似文献   
13.
一个谷子新抗锈基因的AFLP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谷子抗源的抗锈遗传规律,寻找和定位与谷子抗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谷子抗锈病基因的定位、克隆和抗病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谷子锈菌单胞菌系93-5接种十里香和豫谷1号及杂交后代F1、F2进行抗锈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构建抗、感基因池;利用AFLP技术筛选128对EcoRⅠ/MseⅠ引物组合,从中寻找和定位与谷子抗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根据AFLP分析结果进行抗锈基因连锁分析并进行SCAR标记转化。【结果】根据十里香×豫谷1号杂交后代F2群体(131株)抗感谷锈病分离比例,确定十里香抗锈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筛选获得3个与谷子抗锈基因Rusi1(暂命名)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经计算标记与该抗锈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4、9.2和27.4cM。将3个标记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成功地将AFLP标记E+CTT/M+TAC-256转化为SCAR标记。初步构建了谷子抗锈基因Rusi1的遗传连锁图谱。【结论】谷子十里香抗锈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Rusi1是一个新发现的谷子抗锈基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和RT-PCR技术分别在DNA和RNA水平上对由于T-DNA插入所导致的拟南芥ABI3基因突变体进行鉴定,鉴定后将野生型Col-0与纯合abi3突变体种子分别置于含不同浓度NaCl的MS培养基上培养,测定萌发率、生物量和根长。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野生型Col-0和纯合abi3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生物量和根长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在相同NaCl浓度下,纯合abi3突变体种子的萌芽率、生物量和根长均低于野生型Col-0。当NaCl浓度达到150 mmol/L时,纯合abi3突变体种子的萌芽率、生物量和根长均降到最低,与野生型Col-0存在极显著差异。可见,拟南芥ABI3基因具有提高拟南芥抗NaCl胁迫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薯干加工的甘薯品种(系),特进行了几个甘薯品种(系)的薯干加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薯926"的干率和得率较低,但手工加工薯干的颜色、光泽较好,尤其是甜度较高,软硬适中;"金徐薯67"的干率较高,得率中等,薯干颜色和硬度适宜,甜度也较高,但颜色较暗,商品性略差;"浙薯75"的干率和得率均较高,手工加工薯干的光泽中等,甜度也较高,硬度偏硬,颜色淡黄;"金徐薯23"手工加工的薯干口感最软。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9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借助GIS软件分析了长沙市2009~2015年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在PSR模型和熵权法的支持下分别对长沙市2007~2016年的生态安全及长沙市芙蓉区2009~2015年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并运用无偏GM(1,1)模型对长沙市2017~2021年的生态安全值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近年来,长沙市城市空间主要朝东南、西和东3个方向扩展;研究期内,长沙市与芙蓉区的生态安全值均呈曲折上升趋势;未来5年长沙市生态安全等级平稳上升并逐步进入生态安全状态;长沙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渐寻找到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仇正跻  喜巧梅  马泉虎  杨柳  李慧  刘燕霞 《宁夏农林科技》2013,(11):40-43,103,F0002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了宁夏红寺堡孙家滩园区(0~20 cm)土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并运用普通克里格(Kriging)进行最优插值,制作了土壤碱解氮(AN)、速效钾(AK)、速效磷(AP)、全氮(TN)、全磷(TP)、有机质(OM)及pH的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速效磷变异系数最大为82%,pH变异系数最小为4%,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速效磷>全磷>全氮>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pH.各土壤养分都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pH、速效钾、全磷和有机质符合球状模型,碱解氮和速效磷符合线性模型,而全氮符合指数模型.在空间自相关范围上,全氮最大为37 750m,全磷最小为1 340 m.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对未测点进行了估值,绘制了等值线图,各种土样养分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地形、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施肥等因素的影响,且均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分布规律,土壤综合肥力水平较低.该研究揭示了孙家滩园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于实施精准农业和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反演,比较深度学习模型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的精度,并探索一种解决冠层遮挡问题的方案,为全国建立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数据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为研究区,基于实地测量数据,针对传统机器学习模型误差较大的问题,建立深度学习中的多层感知机(MLP)模型,研究光谱反射率与森林冠层植被和地表枯落物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并与传统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进行精度对比。选取与实地考察时间同季度的哨兵遥感数据,以光谱反射率、光谱水分指数等遥感估测法中常用变量作为反演森林冠层植被和地表枯落物含水率的影响因子,结合实地考察数据进行模型训练。针对以往采用遥感估测法反演地表枯落物含水率遇到的冠层遮挡问题,使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处理遥感数据获得不同观测角度的遥感数据,结合辐射传输模型,将冠层反射率映射到地表反射率后再训练模型。【结果】以红光、绿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为输入变量的MLP模型在森林冠层植被含水率反演中的拟合度为0.843,优于SVR中最优模型的拟合度0.807,精度提高4.5%;MLP模型在地表枯落物含水率反演中拟合度为0.448...  相似文献   
19.
TLR4是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模式识别受体,可选择性地识别病原微生物而启动天然免疫,在宿主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山羊TLR4基因与多种疾病相关,然而,目前在山羊上关于TLR4基因敲除及相关功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采用CRISPR/cas9系统,首先设计TLR4基因的sgRNA片段,合成sgRNA核苷酸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不同单倍型个体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免疫应答变化。将8只抗性单倍型绵羊设为抗性组,8只非抗性单倍型绵羊设为对照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人工感染攻虫。分别在攻虫前7d(-7d)、攻虫当天(0d)、攻虫后第7、21、30、60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中CD4+T、CD8+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用ELISA方法定量分析血清中IgG、IgM、IgE、IFN-γ水平并进行粒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抗性组绵羊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9);CD4+T细胞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8+T细胞在攻虫后第7天抗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水平在攻虫后第7天2组均显著高于攻虫前7d(P0.05)。攻虫后第30天抗性组IgM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性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分别在攻虫后第7和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嗜中性粒细胞和总蛋白在攻虫后第21天抗性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抗性单倍型绵羊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抵抗力显著高于非抗性绵羊;抗性组绵羊体内的CD8+T细胞、IgM、IFN-γ和白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在攻虫后不同时期显著高于非抗性组绵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