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2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34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240篇 |
基础科学 | 220篇 |
8篇 | |
综合类 | 595篇 |
农作物 | 9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55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230篇 |
2013年 | 172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48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1.
分析研究了人口、生态和技术的变迁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中国农业的发展在人口压力下形成了与追求产量最大化相一致的小规模经营,且随着集约化技术的发展,小规模经营愈加强化。技术变迁的历史表明:完善的市场化措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全可以在目前小农经营基础上改造传统农业并促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2.
【目的】用醋酸纤维素膜和96孔板2种方法高通量筛选高产谷氨酰胺转胺酶(MTG)的茂原轮枝链霉菌菌株。【方法】利用紫外诱变获得茂原轮枝链霉菌突变体库后,分别利用醋酸纤维素膜和96孔板2种方法高通量初筛产MTG菌株,然后依次用试管和摇瓶发酵法复筛,并对96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利用醋酸纤维素膜显色法从3 000株紫外诱变的菌株中筛选出1株高产MTG茂原轮枝链霉菌,其MTG活性为4.9U/mL,较出发株(MTG活性2.7U/mL)提高了80%。优化的96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为:直径为3mm左右的单菌落接种至150μL发酵培养基中,30℃200r/min培养72h;利用该法从3 415株紫外诱变的菌株中筛选获得了2株MTG高产株,其MTG活性为5.4U/mL,较出发株(MTG活性为3.0U/mL)提高了80%。【结论】利用基于醋酸纤维素膜和96孔板的2种高通量筛选方法分别筛选到1株和2株高产MTG的茂原轮枝链霉菌;相较传统的选育方法,这2种高通量筛选方法都大大降低了经济成本,提高了筛选效率,缩短了选育周期。 相似文献
93.
94.
95.
96.
通过引进社会有资质体育服务公司对学校体育俱乐部进行社会化管理,购买课外体育活动服务的实证研究,探索高校体育俱乐部社会化建设途径。随机收取我院612名学生作为干预对象,实证结果表明:经过一年干预后,学生体质全面增强,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改善;能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积极性,每周参加锻炼次数、时间都有明显增加;学生对体育俱乐部引进社会化管理后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7.
98.
施氮与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幼苗生物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灰鹅膏菌(Aminita vaginata)、乳黄粘盖牛肝菌(Suillus lactifluus)和绒粘盖牛肝菌(S.tomentosus)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油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式,研究施氮量(0,4.5,9和18mg/L硝酸铵)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灰鹅膏菌、乳黄粘盖牛肝菌和绒粘盖牛肝菌)对油松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交互效应。【结果】(1)同一氮水平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均高于不接种对照,不同菌种的促生效果不同,以灰鹅膏菌效果最好,乳黄粘盖牛肝菌和绒粘盖牛肝菌次之,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幼苗生长量和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或不变,施氮量为9mg/L时生长量和生物量都达到最大。(2)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幼苗,其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Fv/Fm和ΦPSⅡ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施氮量为9mg/L时,以上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接种灰鹅膏菌能显著提高油松的净光合速率。【结论】施氮量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生物量和光合速率有交互效应,且以接种灰鹅膏菌并附加9mg/L施氮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
试验共选用(110±5)日龄健康湛江鸡10只,采用微循环观察仪对胸腺进行活体观察,通过做血管透明标本和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微血管总体走向、血管细微结构等.结果表明:胸腺的主要血液供应来自于迷走动脉,该动脉起自颈总动脉干的细小分支,其主干延伸至颈部内脏和颈中段的被皮,沿途再分支进入胸腺.该分支进入胸腺后,在接近腺体的中央部位发散形成血管树,经过实质形成毛细血管网.这些毛细血管垂直朝向胸腺表面,或加入浅表的毛细血管丛,或伴随这些毛细血管丛一段距离后返回髓质,形成毛细血管袢.微动脉分支组成不规则的毛细血管网,汇聚成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加入到皮髓交界处的静脉中,汇入腺体表面的血管,进而在胸腺附近构成静脉树,汇集入胸腺静脉最后注入到颈浅静脉. 相似文献
100.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水稻产量可持续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持续生产及可持续性的影响,为水稻的持续性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选取不施肥(CK)、施用氮钾肥(NK)、施用氮磷肥(NP)、施用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5个长期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早稻和晚稻产量的变化,并计算水稻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ustainable yield index,SYI),探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演变的影响。【结果】1981-2005年,与CK相比,NK、NP、NPK、NPKM处理均可明显提高早、晚稻的产量,其中NPKM处理的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1981-2005年,除NK处理的早稻产量呈极显著下降(70.8kg/(hm2·年))外,其他施肥处理早、晚稻的产量变化均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下,早、晚稻的SYI值不同,其中NPK、NPKM处理早、晚稻的SYI值均较高,而其他处理的早、晚稻SYI值较低。水稻SYI值与各处理的平均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产量变异系数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可以通过提高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来提高水稻生产的可持续性,利用SYI评价水稻高产稳产可持续性还需对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