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15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国家规定A级无公害蔬菜只允许限量使用一些化学合成肥料,AA级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肥料.而抗生一促生多功能生物肥料是由多种不同功能微生物含氮有机物质降解产物所组成.能够满足黄瓜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并且可以有效防病驱虫,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32.
jinxy@sina.com     
 水稻三超栽培技术针对寒地稻作再高产的障碍因素,利用大钵盘超早超稀定位播、培育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本适期移栽,深施肥、控灌水等强化及安全栽培措施 ,延长水稻生育期、扩大营养空间,释放个体生产潜力,开发低节位优势分蘖,从而形成具有高光效、超高产群体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3.
Summarize in the Study of 3-S Cultivating Technique of Rice in Cold Zone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水稻三超栽培技术针对寒地稻作再高产的障碍因素,利用大钵盘超早超稀定位播、培育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本适期移栽,深施肥、控灌水等强化及安全栽培措施 ,延长水稻生育期、扩大营养空间,释放个体生产潜力,开发低节位优势分蘖,从而形成具有高光效、超高产群体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4.
本文对以垅作双条播分层施肥为主体的大豆“三垅”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单项分解比较试验分析,并着重从保护性施氮的观点讨论了大豆结瘤和固氮状况,为总结大豆“三垅”高产栽培经验以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其配套技术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试验将选育的除臭菌系Ⅰ和菌系Ⅱ用于沼液和尿污处理。在沼液中菌系Ⅰ和菌系Ⅱ对NH3释放量较对照降低39.21%和45.10%,H2S释放量降低60.42%和64.58%。全氮提高28.57%和34.20%,硫酸盐含量提高24.39%和26.27%。对重金属As,Cu和Pb残渣态检测,菌系Ⅰ对沼液处理后As和Cu残渣态较对照提高15.92%和42.34%,菌系Ⅱ对沼液处理后Cu和Pb残渣态提高56.41%和24.65%。COD降低33.45%和36.61%。在尿液处理中菌系Ⅰ和菌系Ⅱ第16 d已无NH3释放,第10 d不再有H2S释放,全氮含量较对照提高19.57%和24.09%,硫酸盐含量提高80.43%和30.04%,菌系Ⅰ对尿液处理后As和Cu残渣态提高52.03%和31.52%,菌系Ⅱ处理Cu和Pb残渣态提高36.75%和17.05%,COD降低了41.86%和53.49%。  相似文献   
36.
以玉米为供试作物,田间试验在黑龙江省海林农场玉米种植区完成,探讨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配比对玉米产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100%有机肥N+PK肥(T1)、20%有机肥N-80%无机肥N+PK肥(T2)、30%有机肥N-70%无机肥N+PK肥(T3)、100%无机肥N+PK肥(T4)和不施肥(T5)。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玉米增产,T2产量为11 206.33 kg·hm-2,T3为10 862.25 kg·hm-2,分别较T1高62.1%和57.2%,较T4高10.5%和7.1%。T2和T3均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碳、氮含量,其中T2处理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碳、氮含量均最高。可知,20%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是适宜的施肥方式,可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7.
从低温条件下牛粪、鸡粪混合堆肥过程中有机氮组分变化入手,研究接种不同的复合发酵剂对堆肥有机氮素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全氮、酸水解有机氮、氨基酸态氮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堆肥结束时接种复合发酵剂的处理全氮量较不接种的对照提高30.81%;接种含纤维素分解菌发酵剂的处理全氮量较接种复合发酵剂的处理提高6.54%.表明接种含纤维素分解菌的复合发酵剂能有效减少堆肥氮损失,提高产品肥效.  相似文献   
38.
纤维素分解菌对堆肥有机质、全碳及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堆肥、牛粪、秸秆堆腐物中分离4株纤维素分解菌。在纤维素粉及刚果红培养基中筛选出3株生长速度快、透明圈出现早且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株,分别为FDQ1、FDQ2、FDQ3。不同菌株混合培养较单独培养酶活力提高,表明菌株间有协同作用。FDQ1+FDQ2和FDQ1+FDQ3菌株等比例混合进行牛粪与鸡粪混合堆肥,结束时有机质分别下降19.57%和18.40%,对照下降6.58%;全碳量分别为31.33%、32.42%,对照为41.20%,较发酵初期降低13.80%、12.71%和3.93%;纤维素分解率较对照提高95.12%和78.61%,表明纤维素分解菌在加快纤维素降解的同时还促进了碳素矿化。  相似文献   
39.
在土壤中接种真菌菌株ZKF-3、HHSD.23和HHSD-31,拮抗大豆根腐病原菌,并研究其对土壤酶活力和病原菌抑制率的影响.三菌株混合接种所产生对病原菌抑制效果和土壤酶活力匀超过单一菌株接种,16 d时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ia.solani)抑制率分别为79.72%和81.30%,土壤几丁质内切、外切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分别达到121.41、62.40和124.91 U·g-1.相关分析表明,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抑制率与土壤几丁质内切、外切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均呈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抑制率与几丁质内切酶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0.
马铃薯Y病毒一步RT-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对马铃薯的危害最大,可导致马铃薯退化,降低马铃薯产量。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培养脱毒种薯,但是否完全脱毒需要经过检测才能证实。本研究依据PVY 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PY1、PY2,以带毒样品植物总RNA为模板,在同一个反应中同时加入反转录和PCR反应所需试剂,反应程序中包括反转录和PCR反应所需条件,进行反应扩增,带毒样品扩增得到340 bp的目的条带,而健康对照无此目的条带,从而建立了PVY的一步RT-PCR检测技术,并组装成试剂盒。该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灵敏度可以检测到带毒植物组织下限的6.25μg,高于ELISA(100μg)和NASH(15μg)的灵敏度,虽然和常规方法的灵敏度相同,但更为快速、简便、易于操作,适合脱毒苗和脱毒种薯生产单位做大量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