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豇豆SSR有效引物的筛选与反应程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豇豆有效SSR引物进行了筛选,共有13对引物能对长豇豆基因组进行有效扩增,并分别确定了其适合的PCR反应程序.还对长豇豆SSR引物数量及豇豆中开发的SSR引物在长豇豆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为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长豇豆遗传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探究地面覆沙与供氮水平对陇东旱塬苹果幼树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为实现半干旱区苹果园合理施氮、提高氮素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3 a生富士苹果幼树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田间设置主区为地面管理措施,清耕(对照CK)和覆沙(SM),副区为2个供氮水平,5 g 15N-尿素(N1),5 g15N-尿素+75.5 g普通尿素(N2)。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分别于6月(果实膨大期)、8月(新梢停止生长期)和10月(落叶前)3个生育期对植株各器官15N丰度和全氮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覆沙增加了幼树地上部生物量累积,覆沙条件下供氮有利于生育后期地上部和总生物量累积;清耕条件下高供氮量(CKN2)可有效增加地下部干物质量,但SMN1处理于落叶前(10月)地下部生长极快,与CKN2差异不显著(P>0.05)。地面覆沙和供氮水平及二因素互作显著影响果实和多年生枝的Ndff值(氮素含量来自肥料氮的百分比)(P<0.05),二因素互作对果实Ndff值累积作用较多年生枝更大。6月和8月,地面覆沙条件下SMN1处理多年生枝和细根Ndff值最高,分别为2.26%、3.21%和3.67%、5.89%。当年生育周期内,二因素及二因素协同作用对果实15N分配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其他器官存在部分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贮藏器官是树体最大的15N利用器官,其次为营养器官、生殖器官。整个生育期内,植株15N利用率为3.38%~38.00%,表现为地面覆沙SM>CK,地面覆沙显著提高苹果幼树的15N利用率(P<0.05),而供氮水平的升高对树体15N利用率的影响大多情况下并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认为,该试验条件下较低的供氮水平(N1)及有效的地面覆沙措施(SM)既可促进幼树总生物量累积,又能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从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中氮肥投入。  相似文献   
53.
为了获得经济价值更高的香稻品种,利用成熟的CRISPR/Cas9技术,在水稻Badh2基因上设计sgRNA-E2和sgRNA-E3 2个靶位点,对超级稻品种龙粳31的香味品质进行改良,其中靶位点sgRNA-E2跨第2个内含子和第2个外显子,靶位点sgRNA-E3位于第3外显子区。经检测共获得有碱基突变的转基因植株6株,其中2个单株为纯合突变,4个单株为双等位突变。突变类型包括碱基缺失、插入及碱基变异,其中突变单株Badh2-E2-13有大片段缺失,为双等位突变,分别缺失64,108 bp。在转录水平上发现6个突变株系的Badh2基因表达量均比野生型显著降低(P0.05)。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T_0突变体种子的香味物质2AP含量,发现5个突变单株的2AP含量相对野生型显著提高(P0.05),2个突变单株达到阳性对照(信香粳1号)水平,其中1个相比阳性对照显著提高。通过对6个突变株系的T_1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发现,3个株系在香味物质含量提高的同时主要农艺性状和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对T_1植株进行筛选,共获得了无转基因序列的突变单株10个。综上,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对超级稻品种龙粳31的香味品质进行了遗传改良,实现了香味物质含量的显著提高,为香稻和超级稻的育种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54.
优质籼型不育系金科1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曲  彭海 《杂交水稻》2007,22(6):11-13,16
金科1A是以冈46B金/23B的F3代选系与金23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野败型籼型三系不育系。金科1A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90%),异交结实率高,易于繁殖制种,株型紧凑,叶片窄直上挺,可恢复性好,米质优,于2005年9月通过湖北省技术鉴定。所配组合科优8377(金科1A/R8377),产量高,米质优,2006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5.
一、试验目的 NBA与NBF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植物生长调控研究发展中心利用多种生物源制剂精心研制的红提专用生物源果粒增大剂,所用成份为无公害葡萄及绿色果品允许使用的制剂。使用后与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相结合,可显著增大红提葡萄的果粒2-3克以上,提高果品一级率数量。为了验证NBA与NBF在头屯河农场及周边地区红提葡萄上的应用效果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我们进行了果粒增大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56.
基于连续3年对覆沙20年苹果园土壤温湿度的定点监测,研究分析了长期覆沙条件下土壤温湿度和矿质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苹果年生育周期,覆沙提高了苹果园土壤温度、降低了冻土深度、缩短了0℃以下低温持续时间。覆沙园0~80 cm土壤年平均温度比清耕园增高0.8℃,20和40 cm土壤0℃以下温度持续日数分别比清耕园缩短14.5和9.5 d。覆沙园苹果花期日平均土壤温度比清耕园高1.6℃,有利于苹果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早春抗寒能力。覆沙园不同土层全年土壤温度峰值均出现在7月,其40 cm土壤增温效果最明显,比清耕园高1.2℃。果园覆沙降低了土壤温度振幅和日变幅,其变异系数也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2)苹果园土壤含水量变化总体呈缓慢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覆沙明显提高了果园土壤含水量,特别是休眠期含水量,全年比清耕园高3.0%,其中休眠期高5.0%。覆沙果园土壤含水量峰值比清耕园提前,至6月份达到最高,有利于缓解北方地区果园初夏旱情。覆沙明显保持和改善了深层土壤水分的稳定供给,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变幅,全年6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稳定保持在20.4%~22.4%、80 cm在19.5%~22.1%之间,分别比清耕园高5.0%和6.1%,但覆沙园4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最低,为16.8%,比清耕园低0.5%。(3)长期覆沙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覆沙园60~80 cm土壤全氮、0~20 cm土壤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清耕园,而0~20 cm土壤速效钾低于清耕园。覆沙苹果园土壤硝态氮呈显著的深层积累特性,而铵态氮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显著降低,其0~80 cm硝态氮平均含量低于清耕园。长期覆沙增加了表层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旱塬区苹果园覆沙明显改善了果树根域土壤环境,有利于提高果园水肥利用效率、改善果实品质、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57.
汽车做为交通运输工具,排放污染有目共睹。通过分析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危害,并着重分析了2008年实施国Ⅲ标准的特征、基本条件和将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汽车达标排放和自袍保护环境的认识.加快“国Ⅲ”实施步伐。  相似文献   
58.
彭海  张静  徐凡  陈禅友 《种子》2007,26(10):39-41
对长豇豆SSR反应中模板、引物、dNTP和酶的浓度进行了正交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引物浓度对长豇豆SSR扩增影响明显,其它3种成分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基因组差异亦对反应没有明显影响。通过进一步引物浓度实验并结合成本考虑,确定长豇豆SSR反应成分的最佳浓度为:模板1 ng/L、引物1.6μmol/L、dNTP各100μM/L、Taq聚合酶0.5 U。文中还对长豇豆SSR引物浓度对扩增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本研究为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长豇豆遗传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鄂豇豆12’是经有性杂交系谱选育出的优质高产中熟蔓生长豇豆新品种。荚绿色,有红嘴,长圆条形,平均荚长68.4 cm,单荚质量24.3 g;持续结荚能力强,产量达27 000 kg · hm-2。适宜于湖北大部分地区春、夏、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60.
对临湘市毛竹低产林改造后进行了连续5年的跟踪调查,毛竹竹材年蓄积量从3943.5k/hm^2,提高到12461.55kg/hm^2,竹笋从464.4kg/hm^2提高到1642.95kg/hm^2,产值从1872.9元/hm^2提高到6260元/hm^2,分别增长了216%、253.8%和234.2%。同时对毛竹低产林改造投入、产出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