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7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篇 |
农学 | 45篇 |
基础科学 | 12篇 |
39篇 | |
综合类 | 145篇 |
农作物 | 26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60篇 |
园艺 | 9篇 |
植物保护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中国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的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中国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的SSR标记多样性分析,为中国籼稻地方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及其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78对SSR引物,对中国14个省280份籼稻地方品种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分析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间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差异、等位基因组成及其出现频率等。【结果】共检测到330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为2—12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141个。RM336、RM334、RM264、RM297、RM204、RM248、RM444的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在6和3以上,且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在1.4以上。78对SSR引物各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变异在0.18%—99.56%,RM338的A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最高,RM131的E等位基因和RM276的F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最低。RM338、RM308、RM484、RM29等44对SSR引物的某个等位基因在单个或多个省份籼稻地方品种中出现频率为100%。RM336、RM334、RM264、RM204、RM297、RM248、RM263、RM276、RM444、RM21、RM246和RM258等12对引物在多数省份中均表现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论】上述12对SSR引物适用于中国籼稻地方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52.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生态功能。通过对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CWD贮存量与特征的调查,初步探讨了贡嘎山不同年龄结构峨眉冷杉林CWD的形成与来源,提出了按其组分和分解等级对CWD进行分类的方法。结果表明,贡嘎山峨眉冷杉过熟林、成熟林、中龄林,以及冬瓜杨与峨眉冷杉混交林内CWD贮存量分别为91.75、71.72、50.45和29.03t/hm2。 相似文献
53.
根据历年病虫发生实况和冬后病虫基数,结合作物布局、耕作栽培特点及气象因素等综合分析,预测湖南省2021年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稻秆潜蝇偏轻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潜在流行风险大.水稻病虫总发生面积1920万公顷次,... 相似文献
54.
为推广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优良品种,本文对新培育的抗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新材料SNT1进行了田间鉴定。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结荚期喷施41%农达(草甘膦)除草剂。观察和记载处理组和对照组除草剂处理后,大豆幼苗的枯死率,以及各主要生长发育时期和产量性状的表型。结果表明喷施除草剂后,非转基因对照组大豆(SN99-1)幼苗枯死率达98.86%,而转基因大豆SNT1仅有1.02%幼苗呈现受害症状。SN99-1和SNT1在主要生育期、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上差异不显著。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SNT1在大田条件下能稳定、有效抵抗草甘膦除草剂,且抗草甘膦性状的表达并未影响到其他农艺性状。转基因大豆新材料SNT1可进一步应用于培育综合农艺性状优异且高效抗草甘膦除草剂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55.
为了从雨生红球藻中获得感知蓝光信号的植物类型隐花色素(CRY)序列,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雨生红球藻编码植物类型Hae-P-CRY的c DNA全长,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Hae-P-CRY基因的c DNA全长为3 608 bp,包含开放阅读框全长2 988 bp,编码995个氨基酸,预测等电点6.19,理论分子质量为107.7 ku。经Blast P分析发现,Hae-P-CRY氨基酸序列与莱茵衣藻来源植物类型Cre CRY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到66.6%,与拟南芥CRY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46.9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ae-P-CRY与其他真核绿藻来源的植物型CRY聚在一支,属于植物类型CRY。结构域分析表明,Hae-P-CRY基因含有光感知PHR结构域和信号转导CCT结构域,暗示具有感知和转导光信号功能。试验从雨生红球藻得到植物类型Hae-P-CRY基因序列,可为其表达、功能及互作蛋白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进一步解析雨生红球藻在蓝光响应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6.
本文应用通径分析的原理,对1980~1992年大豆灰斑病的试验资料进行分析,力图剖析大豆灰斑病发生发展中各气象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和相互关系,在所选定的七个气象因子中,确定了大豆开花后20~35d之间降雨量、TRH日、降雨日数和相对湿度等为主导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流行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7.
58.
59.
60.
以荒漠植物骆驼蓬为试材,采用室内变温光照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胁迫及其互作对荒漠植物骆驼蓬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探讨骆驼蓬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对盐胁迫的耐性。结果表明:温度和盐胁迫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骆驼蓬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势、幼苗芽长和根系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1)。骆驼蓬种子萌发率为30℃/15℃和35℃/20℃下最大,显著高于20℃/5℃或25℃/10℃(P<0.05);在30℃/15℃和35℃/20℃下,随着盐分增加,骆驼蓬幼苗芽长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在较高的温度下,50 mmol·L-1盐分更为显著地促进了骆驼蓬幼苗的生长;在所有温度条件下,随着盐分增加,骆驼蓬幼苗根长先增大后减小,在较高的温度下,100 mmol·L-1盐分更为显著地促进了骆驼蓬幼苗的生长。因此,幼苗根长和芽长对盐分与温度处理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