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不同品种(系)饲草高粱国家区域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对2005—2006年国家饲草高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苏波丹外,其他品种均比较适宜在全国各区试点所在地区种植。7个不同生态类型的饲草高粱品种(系)的产量不是有规律地变化,具有不同的生态特征。不同生态区组间引种、引用时应对引种地区的气候、栽培技术和本地的条件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引种饲草高粱的范围,达到有效利用。用传统的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和多年多点品种区域试验的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来度量2005—2006年全国高粱区试饲草组区试资料的区域适应性(稳产性)、丰产性及试验地点对品种差异的分辨力等进行了客观评价,该统计分析方法直观,意义明确,计算简便,值得借鉴、学习、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晋谷50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谷5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谷子课题组利用新选不育系晋高1A为母本,自选抗除草剂恢复系GRp-8为父本于2005年组配而成。2005~2007年连续在所内进行了产量和抗性试验及鉴定。2008~2009年进行了山西省多点区域试验,产量与性状都比对照表现优良。于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谷50号。  相似文献   
13.
晋草1号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粒用高粱有不少共同特点,因而在栽培技术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由于品种类型和栽培目的的不同,因此,在管理技术上也有许多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外源硒对谷子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长农3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抽穗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分析谷子叶绿素含量、叶片SPAD值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提高了谷子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并且显著影响谷子叶绿素的荧光特性,叶面喷施合理浓度的硒可以提高谷子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对电子传递(ETR、Ф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有增强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从而削弱PSⅡ光能的热耗散,增大PSⅡ的光化学效率。由此可见,叶面喷施硒对谷子叶绿素光和色素、叶片SPAD值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关指标有明显正效应,在谷子抽穗期叶面喷施硒浓度67.84 g/hm2对其叶绿素荧光特性增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高粱雄性不育系柱头生活力、小花败育与细胞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A1、A2、A3、A4、A5、A6、9E高粱雄性不育系柱头生活力、小花败育与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细胞质对高粱雄性不育系柱头生活力不存在特殊的胞质效应,A4、A5、A6、9E型细胞质对柱头生活力的影响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A1、A2、A3型细胞质无明显差异,可在高粱杂种优势利用中应用。不同细胞质与高粱雄性不育系小花败育存在特殊的胞质效应,A3、A4、9E细胞质有极强的抗败育性能,在生产中应用可大幅度提高高粱制种产量和稳产性能,在高粱育种和生产中有重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褐色中脉bmr高粱研究与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高粱作为一种饲草作物受到广泛的重视。由于高粱具有抗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高的特点,在干旱地区可成为优势饲草作物。bmr高粱与普通高粱相比木质素含量降低5%~50%,可显著提高饲草的适口性,增加消化率,因此引起了国内外高粱育种家的广泛关注。有关bmr基因与饲草产量、品质、饲喂效果等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bmr基因已成功导入普通高粱和苏丹草品种,并育成高产、优质BMR饲草杂交种商品化生产,表现出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1959年,毛泽东主席在《党内通讯》中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农业机械从无到有。20世纪70年代,在人民公社时期,基层普遍成立农机站,开始对部分耕地进行平整改造,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了基础条件;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收割机、插秧机、  相似文献   
18.
播种深度对高粱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高粱的适宜播种深度,观察不同高粱品种对不同播种深度的耐深播差异,研究了8 种播种深度对3 个高粱品种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出苗时记载不同播种深度下高粱的出苗速度和出苗率,出苗结束后,调查其地上部分幼苗生长量、胚轴长度和种子根长度。结果表明: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幼苗出苗速度明显减慢。在播深3 cm、5 cm和7 cm处理下,各品种从播种至出苗需要5 天,在播深8 cm、10 cm、12 cm 和13 cm 处理下,需要5~7 天,在播深17 cm 处理下为7~11 天。在播深12 cm、13 cm 和17 cm处理下‘晋中0822’较其他2 个品种从播种至出苗所需时间早2~4 天。不同播深处理下高粱完成出苗所需要时间也不尽相同。在播深3 cm、5 cm和7 cm处理下,各品种完成出苗所需时间为9 天,在播深8 cm、10 cm、12 cm和13 cm处理下,需要9~13 天,在播深17 cm处理下需13 天。品种‘晋中0822’在播深8 cm、10 cm、12 cm和13 cm处理下9 天完成出苗,较其他2 个品种早。播种深度对3 个高粱品种的出苗率亦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3 个高粱品种的平均出苗率不断降低。3 cm和5 cm为高粱最适播种深度。在播深3 cm、5 cm、7 cm、8c m、10cm和12 cm处理下品种‘晋中0822’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此外,播种深度对幼苗的生长发育也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深度增加,3 个高粱品种的地上部分幼苗生长量和种根长显著降低,而胚轴长度显著增加。在3cm和5 cm播深处理下幼苗生长量、种根长和胚轴长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在播深7 cm、8 cm、10 cm、12 cm、13 cm和17 cm处理下‘晋中0822’品种各指标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A1Tx3197曾经是我国广泛应用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高粱丝黑穗病病菌生理小种分化,该不育系以及用其配制的杂交种逐渐失去了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抗性。同时该不育系小花败育日渐严重,制种产量极低,甚至造成绝收。为了改良A1Tx3197的抗病性及抗败育性,本研究利用A2保持系在A1位点含有A1育性恢复基因MS1MS1和在A1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的特点,以不育系A1Tx3197为轮回亲本,以含有抗丝黑穗病、抗败育基因的BV4为供体,通过杂交和多代回交,得到含有双抗基因的A2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在该材料自交的同时,用其对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细胞核代换,经过多代回交和自交,最终育成了抗丝黑穗病、抗败育的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Sx3197和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结果表明,新选育的不育系A2Sx3197在A1和A5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在A2、A3、A4、A6和9E细胞质背景下表现不育,丝黑穗平均发病率为0~0.8%,败育率为0~8.4%,抗丝黑穗病性、抗败育性明显优于被改良不育系,接近或达到抗原供体BV4水平;而在抽穗期、株高、穗长、穗宽、千粒重、穗粒重、粒色、壳色、穗形、穗型等主要性状方面与A1Tx3197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中国高粱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高粱以其高产、抗旱、耐瘠、耐涝、耐盐碱的特性及秆、穗的多种用途 ,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人民赖以生活的重要作物 ,已有 5 0 0 0年的栽培历史。 2 0世纪初至今 ,中国高粱生产大体经过了自然品种利用、杂种优势利用及栽培目的转型三个阶段。中国的高粱品种改良始于 2 0世纪初叶 ,当时仅有少数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进行高粱品种的收集、保存和研究工作。 5 0年代以后 ,全国各科研单位在系统选育新品种的基础上普遍开展杂交育种工作 ,育成不少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 80年代是中国高粱育种全面发展时期 ,同时也是高粱生产的转型期 ,育种目标逐步向专用型调整 ,酿造、饲用等专用高粱品种相继问世和推广 ,对酿造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