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1篇
  11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探究黑龙江地区大豆节水灌溉高产理论,采用盆栽控水方式,研究苗期(V1期)水分胁迫及复水处理对大豆绥农26(旱敏感)和黑农54(抗旱)叶片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正常供水,田间持水量的70%)相比,V1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及复水均可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其中绥农26在V1期控水15d后复水、田间持水量的60%处理(T1)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35.11%,黑农54在V1期控水15d后复水,田间持水量的50%处理(T2)下提高32.40%。同时,V1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导致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但复水后快速增加,并高于对照,产生补偿效应。测产结果表明,V1期适度水分亏缺及复水有利于提高产量,2020年绥农26的T1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30.10%,黑农54的T2处理产量最高,2021年产量变化趋势与2020年一致。因此,通过V1期适当程度控水后复水的方式可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42.
143.
为了明确不同程度盐胁迫下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评价指标,以62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萌发期进行75 mmol·L-1 NaCl中度盐胁迫(S)和150 mmol·L-1 NaCl重度盐胁迫(SS)处理,调查并分析胚根长、干鲜重、发芽率等16项指标,以确定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筛选浓度,筛选耐盐性大豆品种。结果表明:萌发期各指标耐盐系数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根长等13个指标与子叶干重、平均发芽时间和平均发芽速度等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16项指标的耐盐系数可简化得到4个主成分,在S与SS处理中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8.243%和80.366%。62份材料在两种程度的盐胁迫下均被分为5类,S条件下筛选出龙垦310、黑科68、龙垦330、龙垦306、龙垦333、黑科69和龙垦3002共7个耐盐品种,SS条件下筛选出1个耐盐品种为黑科57。通过建立大豆萌发期耐盐性评价的回归方程,确定了在S条件下的一级评价指标6项,二级评价指标3项;SS条件下的一级评价指标5项,二级评价指标1项。S处理能有效区分出不同大豆品种的耐盐性,也更为接近生产中可能遇...  相似文献   
144.
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产量及AsA-GSH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昕  李博  毛鲁枭  陈伟  张玉先  曹亮 《作物杂志》2022,38(1):174-202
为探究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影响,以大豆品种绥农26为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法,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正常供水(CK)、干旱胁迫(D)和干旱胁迫喷施褪黑素(D+M)。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D处理大豆叶片的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提高,D+M处理相比D处理在干旱后15d时,O2-.和H2O2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18.09%和17.37%。在干旱胁迫后10d时,D+M处理相比D处理AsA和GSH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2.39%和15.30%。相比D处理,D+M处理单株粒重显著提高了9.20%。综上所述,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AsA-GSH循环的效率,缓解干旱胁迫对大豆造成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45.
选用合丰50和龙垦310作为供试品种,供试种子经不同浓度(5、10、25、50、100 mmol·L-1)的GABA浸种8 h后,放入9 cm培养皿中,然后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发芽,以蒸馏水浸种为对照,比较不同浓度GABA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根系形态、抗氧化系统、内源GABA与代谢物质的影响,旨在明确GABA对大豆种子萌发和根系形态建成的调控效应,为农业生产中通过外源GABA的施用培育壮苗,提高大豆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结果表明,随GABA浓度提高,合丰50和龙垦310萌发、根系形态及相关生理指标大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0 mmol·L-1浸种处理对合丰50和龙垦310促进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12.2%和14.7%、98.9%和77.9%,根长、侧根数、根鲜重分别提高了27.3%和27.1%、93.4%和90.5%、28.5%和77.2%,根系SOD、POD、CAT、APX活性分别提高了91.3%和88.3%、38.5%和33.3%、48.7%和35.8%、64.3%和46.2%。另外,根粗随GA...  相似文献   
146.
147.
孙庆圣  原程  张玉先 《作物杂志》2022,38(4):132-212
为明确减施氮肥与接种根瘤菌对黑大豆植株形态、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的影响,选用黑龙江省嫩江市主栽农家品种青仁乌1号为试验材料,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设置3个氮肥施用量,分别为当地氮肥施用量(100%)、当地氮肥施用量一半(50%)和不施用氮肥(0);每个氮肥施用量分别设置接种与不接种根瘤菌处理,100%施氮量+不接种根瘤菌为对照(CK)。结果表明,减施氮肥显著增加黑大豆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接种根瘤菌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其中减施50%氮肥并接种根瘤菌增产效果最好,与CK处理相比增产7.77%。  相似文献   
148.
耕读教育践行“亦耕亦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传统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耕作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中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一门农学专业的必修课。为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专业耕作学为例,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融合耕读教育和健全考核制度等方面对耕作学课程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将“读”与“耕”教育的有效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新时代全面发展特色应用型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