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150篇
农学   137篇
基础科学   161篇
  81篇
综合类   1257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243篇
畜牧兽医   397篇
园艺   127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小叶茼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邓国丽  刘金祥 《种子》2019,(7):79-84
通过纸上培养法,研究了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小叶茼蒿种子(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降低;3种钠盐对种子胁迫强弱为:NaCl>NaHCO3>Na2CO3;低浓度的NaCl溶液可提高幼苗的鲜重。干旱胁迫程度较高时推迟种子起始发芽时间,程度较低时可提高种子的抗旱性和幼苗的鲜重。  相似文献   
102.
以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脑垂体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中华鲟神经内分泌多肽(7B2)基因的3个重叠片段,测序后拼接得到986 bp全长基因序列,其中包括5'端非翻译区(5′-UTR)14 bp、3′端非翻译区(3-′UTR)261 bp和开放阅读框711 bp。翻译编码236个氨基酸。其中前43个氨基酸为7B2的信号肽。经BLAST比对发现中华鲟7B2蛋白的同源性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相似性最高为8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中华鲟与斑马鱼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脑中7B2 mRNA表达量最高,心脏、性腺、胰等组织中表达次之,肠、肾、皮肤等组织中少量表达,肝和鳃几乎不表达。  相似文献   
103.
银鲳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银鲳(Pampus argenteus)种质资源、探究该物种起源、进化地位及指导遗传育种生产提供参考,以采自东海水产研究所福鼎基地人工繁殖的1龄银鲳为材料,采用PHA和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银鲳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鲳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2M+6SM+10ST+30T,染色体臂数(NF)为56。在银鲳的SM组中,有一对相对本组其它染色体明显较大的染色体,除此之外,各相邻两对染色体之间无明显差异。4组染色体均未发现带有特殊标志性特征如随体、次缢痕的染色体,也未发现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异形性染色体。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4.
西伯利亚鲟性腺早期发生、分化、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人工繁育、养殖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仔、幼、成鱼性腺发育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的迁移,生殖褶的生成,性腺雌雄分化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于3dph(Days post-hatch)时,PGC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于仔鱼卵黄囊上方两中肾管之间,10dph时其迁移到背侧的腹膜上皮上,13dph时其沿腹膜上皮朝肾管区下方迁移,22dph时生殖嵴形成,31dph时原始性腺形成,40~60dph时原始性腺发育形成裂腔,PGCs沿腔壁排列,裂腔经过进一步发育并从背离腹膜上皮的底端慢慢愈合成实体,90dph时原始性腺中出现生殖上皮和性细胞,150dph时脂肪细胞和血管增多,210dph时性腺出现2种不同的表面结构,性腺开始分化。本研究利用组织学方法借鉴鱼类性腺分期标准,将西伯利亚鲟性腺分化划分为0期和Ⅰ~Ⅵ期,并描述了各期精巢、卵巢的结构变化以及细胞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5.
大批量注射花鲈疫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王常玉  孟雪松 《水产科学》2007,26(9):512-514
研究了大批量注射疫苗中不同麻醉剂FA100的浓度、不同注射深度、不同注射部位和不同注射流程对体长(20.0±1.2)cm花鲈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麻醉剂与海水体积比为1∶2000的麻醉剂麻醉后,将鱼轻轻滑至容器壁腹腔注射,注射深度4 mm,成活率最高,可以避免鱼体表机械损伤,提高注射效率和成活率。利用此方法9 d共注射花鲈21万尾,成活率高达99.76%。  相似文献   
106.
研究了纹缟虾虎鱼人工繁殖技术和温度、光照、pH等环境因子对其早期仔鱼生存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纹缟虾虎鱼进行催熟催产效果较好。纹缟虾虎鱼受精卵呈梨形或者梭形,受精率为(78.08±11.39)%,孵化率为(52.82±9.26)%,水温19.0±1.0℃时孵化出膜需208.7 h。胚胎发育分为25个时期,其中心跳期持续时间较长。初孵仔鱼全长2.534±0.078 mm,5日龄时基本完成早期仔鱼发育。17.0~25.0℃时纹缟虾虎鱼仔鱼生存活力指数SAI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17.0~21.0℃时SAI值为39.35~42.95,仔鱼活力较强;23.0~25.0℃时SAI值为26.85~34.20,仔鱼活力较弱。光照组与自然光照组仔鱼的SAI值较高,分别为56.47与55.20;黑暗组的SAI值为27.73。高pH组(pH7.5~9.5)仔鱼的SAI值高于低pH组(pH4.5~6.5),高pH组仔鱼的活力更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长江口纹缟虾虎鱼早期仔鱼发育的适宜生态条件为:温度17.0~21.0℃,每昼夜光照12 h以上,pH 7.5~9.5。  相似文献   
107.
观察了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在室温和低温下的活力与寿命,并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对超低温冷冻前后褐牙鲆精子的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褐牙鲆精子在室温(25℃)下,可存活4 d,在低温(4℃)下可存活7 d;鲜精的活力为(87. 74±5. 47)%,解冻后,精子的最高活性为(84. 00±3. 67)%;激活0. 5 min时,冻精与鲜精的运动精子占总精子数的百分率(MOT)无显著性差异(P>0. 05),但精子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平均路径运动速度(VAP)和精子运动路线的曲折程度(LIN)都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激活4min和10min时,冻精与鲜精的MOT、VCL、VSL、VAP和LIN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 <0. 05)。鲜精激活0. 5 min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左右摆动和不运动的精子数目占总精子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4. 49±3. 87)%、(48. 53±4. 55)%、(24. 72±2. 86)%和(2. 27±1. 22)%;冻精激活0. 5min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左右摆动和不运动的精子数目占总精子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8. 58±1. 33)%、(35. 67±3. 00)%、(35. 24±2. 67)%和(10. 51±1. 33)%。随着激活时间的延长,褐牙鲆鲜精和冻精的运动状态均发生了改变,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精子数目逐渐减少,而不运动和左右摆动的精子数目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8.
西伯利亚鲟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养殖2龄西伯利亚鲟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学和显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从前至后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食道与胃的分界不明显,形成一个"食道-胃过渡区",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织学研究显示: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由内向外一般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其中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杯状细胞和粘液细胞。"食道-胃过渡区"已有腺体存在。胃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杯状细胞,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幽门部的胃小凹较贲门部和胃体部深;贲门部和胃体部中含有大量的胃腺,幽门部无胃腺。幽门盲囊的管腔内被向内深入的肌层分割成许多完全或不完全的囊腔;粘膜褶皱和褶皱上的绒毛纵横交错,形成网状。肠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间分布有大量的杯状细胞;粘膜褶皱的高度和数量、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前至后递减:十二指肠粘膜褶皱细而高,上有许多绒毛;瓣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向管腔内突出并卷曲,形成螺旋瓣;直肠的粘膜褶皱矮且宽。  相似文献   
109.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体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为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110.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 I.1龄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值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