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7篇
  11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针对光温耦合条件下番茄光环境调控目标值难以快速、精确获取的问题,在光温嵌套光合速率试验结果基础上,为提高人工鱼群算法寻优速度,基于视野和步长动态调整思想,提出了改进型鱼群算法的光温耦合寻优方法,对不同温度下光饱和点进行快速精准寻优,建立了番茄光环境调控目标值模型,模型决定系数为0.999 9。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光饱和点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高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88,最大相对误差在±2%内,明显优于遗传算法构建模型的相对误差(±6%)。快速、动态获取不同温度下光饱和点,对设施光环境精准调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在深圳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挖山填沟、采石取土等生产建设行为,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通过对城市水土保持发展历程的追溯,阐述了城市水土保持与传统水土保持的区别,针对城市水土流失人为干扰剧烈、突发性强、水土流失源地点多面广等特点,结合目前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中存在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严重滞后于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难以有效实施和生产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水土保持主体责任缺失等问题,从厘清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责任、推进水土保持方案施工图设计和建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强化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33.
光照是影响光合作用最主要的因素,而植物对于自然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只有特定波段的光谱能被吸收利用。为实现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光照范围的精确测量以及数据的实时获取与处理,设计了一种适于农业生产使用、能精确检测植物光合作用有效波段的光照检测设备。设备以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定滤光片分波段滤光的方式对光照传感器进行修正,实现了对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所需光因子强度的测量;同时,支持以RS232串口数据传输、SD卡现场数据存储的数据通信和存储等功能。实验证明,本设计可实现上述功能,检测误差在5%之内,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4.
现有光合预测模型主要考虑环境因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模型只能对生理状况相似的叶片进行光合速率预测,本文面向不同生长状态叶片光合速率预测模型的建模需求,提出融合叶片暗荧光参数Fv/Fm的多环境因子光合速率预测模型构建方法。试验以不同生长状态的茄子叶片为样本,在获取暗荧光参数的同时,分别测量不同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构建建模样本集。在此基础上,利用遗传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了光合速率统一预测模型,其训练集决定系数为0.8895,均方根误差为3.2679μmol/(m2·s)。采用异校验方式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融合荧光参数后模型精度显著提高,光合速率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斜率为0.9046,截距为0.3641,〖JP〗说明引入Fv/Fm后,模型可实现对不同生理状态叶片光合速率的精准预测。  相似文献   
35.
基于物联网的日光温室冠层特征温度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光温室冬季反季节生产中冠层温度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以典型西北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40通道PT100温度场监测系统,对冬季番茄冠层全天候动态温度数据进行采集,在此基础上,采用克里金插值算法进行冠层温度场建模,通过差分进化算法获取温度极值点,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冠层特征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晴天、多云天、阴(雨)天插值验证的R2均大于0.94,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4、0.95、0.40℃,该算法更适用于阴(雨)天及夜间低温冠层温度场的插值;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冠层温度全天整体上呈现西高东低、内高外低的趋势,阴(雨)天温室内温度整体变化规律趋于一致,晴天、多云天气揭被后,受外界光辐射等因素影响室内温度分布差异性较大,晴天夜间温度的下降程度大于阴(雨)天;冠层极值点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极值特征点在日光温室中分布区域基本相同,冠层最高温点主要位于温室中部[22.0m,2.5m]附近,最低温点主要位于温室东部外膜[4.0m,5.48m]附近。日光温室冠层极值特征点的获取为温室栽培、温度灾害监测与传感器部署等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6.
正温室生产过程中由于倒茬困难、昼夜温差大和冬季低温低等原因,会出现病虫害种类繁多且危害严重的情况,温室生产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病虫害对温室作物的侵害。施药技术作为防治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手段而被广泛应用。但施药技术在保证农作物稳产的同时,也会带来农残超标的风险。因此,为了规避此风险,就需要在温室生产管理中做到少用药或不用药,此需求对温室病虫害的调查或非化学驱赶及灭虫提出了要求。温室病虫害调查的目的是确保病虫害防  相似文献   
37.
可控LED亮度的植物自适应精准补光系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人工补光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一种新型光源在作物补光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目前常用的定光照度、定光质补光方式存在的不足,该文设计了一种综合考虑作物特性、光合有效辐射、环境温度等因素的自适应精确补光系统。该系统实时监测特定波段光照度、环境温度,精确计算作物补光量,并通过脉宽调制(PWM)信号控制红、蓝光LED灯组亮度,支持对不同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下的按需分波长定量补光,具有精确化,智能化,低能耗的特点。经温室实际生产过程的试验结果表明,补光系统性能可靠、达到了定量精确补光的设计要求,可避免植物生长不同阶段补光不足或过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38.
针对苹果采收成熟度不一,导致果品贮藏品质不佳、病害率高等问题,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和成熟度评价指数建立快速无损判别采收成熟度的分类模型。根据盛花期后的发育时间,采集了3种成熟阶段(八成熟、九成熟和十成熟)样品的光谱信息。光谱预处理后通过“二审”回收算子法剔除异常样本,随机蛙跳(RF)算法提取特征变量,建立成熟度评价指数SIQI和综合评价指标FQI的偏最小二乘(PLSR)模型,SIQI指数和FQI指数的预测相关系数R为0.938和0.917。建立极限学习机(ELM)和支持向量回归(SVR)分类模型,并与2种成熟度评价指数结合SVR建立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对比4种分类结果发现,基于SIQI+SVR构建的分类结果最好,优于直接分类模型,分类准确率为 85.71%。试验结果表明,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成熟度评价指数可实现苹果成熟度分类,为后续采收成熟度的无损检测设备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9.
张海辉  张盼  胡瑾  来海斌  高攀  李斌 《农业机械学报》2019,50(2):266-272,314
黄瓜整株光合积累不仅与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有关,而且与不同叶位的光合特性显著相关,实现不同叶位需光参数动态获取,是设施黄瓜立体光环境优化调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融合多智能算法的黄瓜立体光环境优化调控模型,设计了多因素嵌套实验获取多维样本数据,构建耦合叶位、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的回归型支持向量机光合速率预测模型;基于粒子群算法进行光饱和点寻优,获取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叶位的目标光照强度;采用回归型支持向量机算法,针对目标光照强度构建立体光环境优化调控模型。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动态计算作物整株不同叶位不同环境因子作用下的目标光照强度,模型决定系数为0. 999 3,均方根误差为2. 349μmol/(m~2·s),进一步分析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关系,证明两者具有强关联性,研究对提高设施藤蔓类作物立体光环境调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基于ZigBee的温室自动灌溉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及温室大棚节水灌溉的迫切需求,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的温室自动灌溉系统。该系统由太阳能供电,可以现场为用户提供直观的系统管理平台来完成节点管理和数据处理功能,开发了服务器端温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Web方式下的信息实时监控和远程监控报警,并且有效简化了现场设备安装与拆移等过程,使之更适合不便直接连线的一般监控场合应用。初步试验表明:把土壤湿度提高30%所需的时间在50~60 min之内,系统的控制误差在4%以内;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准确性和快速性等指标能满足农业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系统的研制和使用可为建立大型远程智能灌溉系统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