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5篇
基础科学   4篇
  52篇
综合类   258篇
农作物   8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施用多效硅肥可以明显增加单位面积上群体的总颖花量和结实粒数;提高成穗率;提高叶面积指数、粒/叶和粒重/叶;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的生产积累能力;改善茎系结构,提高抗倒伏能力,从而使群体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表明,150kg/hm2硅肥作基肥和分蘖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效应较好,而拔节期不同硅肥用量中以225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2.
不同粳稻品种倒伏指数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不同粳稻品种(系)间倒伏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F=2.139,P<0.01)。粳稻品种在演进、改良进程中,稻株茎秆抗倒伏能力明显提高,抗倒性与高产性能够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协调。在与倒伏有关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中,挫折重与倒钱指数相关性最大(r=-0.7883^**)。单茎干物重与倒伏指数亦呈显著负相关(r=—0.4852^**),株高则与倒伏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5535^*)。  相似文献   
73.
1983-1987年在江苏淮南地区稻板茬上进行一系列试验表明:少免耕小麦具有早发、根量较多集于表土、中后期易脱力早衰等特性。其高产群体的形成可从下列方面数量化地归纳成生长模式:小麦生理年龄与季节进程优化同步;茎蘖动态与生育进程优化同步;LAI及干物量依生育进程合理发展。模式的调控,首先应在最佳播种期内,据茬口、墒情优选少免耕播种方式与配套播种程序;其次据供肥需肥特性,因土确定基、追肥数量,按苗类决定拔节孕穗肥施用时期与数量;并还以化学措施与农艺结合的方法控制草害与小麦倒伏。  相似文献   
74.
氮肥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综述了国内外氮肥施用量、施用期对稻米外观、加工、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优质稻氮肥施用的总体原则 :在氮肥的施用上 ,大力提倡测土平衡施肥 ,因土壤供给和作物需要精确确定以优质、高产为双重目标的总氮量 ,因品种不同采用适宜的基、追肥比例 ,基肥尽量以有机肥为主 ,同时还要配施适宜数量的磷钾肥 ,并适当补施钼、硫、镁、锌、锰等微量元素。并进一步指出通过氮肥运筹使水稻优质和高产在较大程度上得到协调一致以及使水稻各品质性状在更高水平上统一起来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5.
通过两年两品种(组合)抛秧与常规手插的对比研究,阐述了抛秧再生稻的产量形成特点与成穗规律,得出抛秧再生稻能获得比手插再生稻相当或更高产量的结论.并对抛秧再生稻的高产机理及配套技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单季杂交稻在江西省上高地区产量和群体特征的差异.[方法]以4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和4个杂交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对2种类型水稻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等群体特征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杂交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穗型大、穗数足、结实率与千粒重保持正常水平,籼粳杂交稻生长中后期具有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的特点.[结论]籼粳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可供江西省上高地区示范推广的品种有甬优538和甬优12.  相似文献   
77.
土壤肥力与施氮量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淮麦19和烟农19为材料,在高、中、低三种土壤肥力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土壤肥力水平下,小麦籽粒的容重、千粒重和出粉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均与施氮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但蛋白质产量与施氮量在高、中肥力下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在低肥力下则呈线性关系,蛋白质产量在高肥力条件下最高,在低肥力条件下最低.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在各肥力水平下均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淀粉RVA特征值在中肥力条件下最优,在高肥力条件下最差;小麦面团流变学参数在各肥力下均表现为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并且高肥力的评价值高于中肥力和低肥力的.  相似文献   
78.
 针对水稻生产上氮肥过量施用,氮肥当季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姜堰市为例,初步开发了基于PDA的县域水稻精确施氮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是根据水稻因土精确施氮决策的要求及PDA的特性,在拓展PDA自身存储能力的基础上,基于Windows Mobile以及Embedded Visual Basic 3.0、ArcGIS 9.2与集成GPS模块而研制开发的一套农业应用软件PDA产品(V1.0)。该系统具有实时定位、按专题地图查询属性数据、因土精确施氮决策与学习辅导等功能。经试用,用户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9.
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中熟中粳品种徐稻 3 号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地区徐稻3号的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5日-25日、适宜栽插密度为 3.33×105穴 /hm2,在此条件下可获得适宜穗数和较大的穗型以及较高的产量,且各项稻米品质指标值较好.  相似文献   
80.
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   总被引:117,自引:19,他引:98  
新世纪水稻栽培科学的发展目标已经由追求高产的单一目标,发展成为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目标。面对这一新的目标,水稻栽培科学要有新的发展,要有大的作为,必须走精确定量的路子。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产优质群体生长发展动态指标的精确定量,二是栽培技术措施的精确定量。前者包括以水稻叶龄模式为代表的作物生育进程(器官建成和产量因素形成)的定量化,和以水稻群体质量指标体系为代表的高产(高光效)群体空间形态、生理指标的定量化。后者包括播期、壮秧(苗)、基本苗、施肥和管水的精确定量。多年来,作者等对此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展现了较好的前景。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作者等基本明确了建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方法体系。在江苏推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无论从可行性和必要性看,都势在必行。从江苏的实际来看,江苏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应该以单产650~700kg/667m^2为目标来设计。本文根据精确定量栽培的指导思想和作者等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在江苏实现这一目标的精确定量栽培的指标体系,并提出来了通过选用主体品种、抉择主流技术、开展主导培训,把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普及推广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