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5篇
基础科学   4篇
  52篇
综合类   258篇
农作物   8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关于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两个亚种命名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栽培稻目前国际上仍采用加藤提出的“indica”和“japonica”,即“印度型”和“日本型”,这种命名比较令人费解。文章通过对亚洲栽培稻亚种多种命名法的深入分析与比较,论证了籼亚种与粳亚种命名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并主张统一应用这种命名。  相似文献   
62.
不同生育期温光条件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江苏苏南太湖稻区的常熟市(N 31.4°)、苏中里下河稻区的姜堰市((N 32.3°)及苏北淮北稻区的东海县(N 34.5°),分别以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比较研究不同生育期温光条件对江苏上述不同生态区直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设置的播期范围内,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生态区不同熟期类型品种水稻的产量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但变化程度略有不同,表现为晚熟品种大于早熟品种,过迟播种导致各生态区部分类型品种不能安全成熟。产量构成因素随播期的推迟按变化程度的大小分为两类,变化较小的一类为千粒重和穗数,变化较大的一类为结实率和每穗颖花数,后者是导致产量极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总颖花量、结实率和产量与抽穗前以及全生育期的积温和光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各生育期温光条件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3.
采用大田试验,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的50个早熟晚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hm2),得出各品种在这7个氮肥水平下出现的群体最高生产力,将该最高生产力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根据各品种的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从高到低将50个品种分为4个产量水平,对不同产量水平品种间各器官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分配等特性进行系统地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抽穗期叶片的氮素含量和氮素积累量以及成熟期叶片和穗的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随产量水平递减逐渐降低;拔节至抽穗阶段茎鞘的干物质积累率以及叶片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速率也随产量水平递减逐渐降低;抽穗至成熟阶段产量大于10.50 t/hm2的水稻品种,茎鞘和叶片的干物质和氮素转运贡献率比其他产量水平低,但穗部干物质和氮素增加量却比其他产量水平高。在满足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的施肥条件下,拔节至抽穗阶段叶片的干物质、氮素积累速率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35,r=0.539),抽穗至成熟阶段叶片的干物质转运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360),而叶片的氮素转运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333)。产量大于10.50 t/hm2的水稻品种叶片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比其他产量水平品种在抽穗后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穗部物质积累与氮素积累量较高。抽穗后在保持茎鞘适宜的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的基础上,提高叶片的物质和氮素积累,进一步加大穗部的物质和氮素积累,是获得高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64.
稻米水分含量变化是引起籽粒裂纹发生和影响整米率的主要因素。潮湿米粒的快速干燥,干燥籽粒的浸水或回潮均会带来严重的裂纹。干燥后润谷可减少裂纹的发生。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通过合理处理稻米水分含量减少裂纹发生,提高碾米品质。  相似文献   
65.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25个小麦品种苗期对镉的吸收和积累的差异,以期筛选具有Cd低积累潜力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Cd对地上部干物重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地下部干物重影响因品种而异,对春性品种有抑制作用,对半冬性小麦品种有促进作用。小麦对镉的吸收、积累、耐性指数以及镉运转效率有极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在1μmol·L-1的Cd处理下,根系镉含量为33.1~139.7mg·kg-1,积累量为2.12~9.78μg·plant-1,地上部镉含量为3.6~15.3mg·kg-1,积累量为0.45~1.44μg·plant-1,表明小麦体内的Cd主要积累在地下部而非地上部。因此,以地上部Cd积累量为筛选指标,将25个小麦品种划分为Cd高积累型、Cd中积累型、Cd低积累型。  相似文献   
66.
水稻氮效率基因型差异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敏  张洪程  李国业  魏海燕  殷春渊  马群  杨雄 《核农学报》2011,25(5):1057-1063,1056
提高氮效率是当前水稻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水稻基因型间氮效率差异的客观事实,从根系、叶片光合与衰老、库容量、氮代谢、物质生产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水稻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的机理。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水稻氮效率与高产的协同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中外大米品质标准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米品质标准决定着大米的分级质量,我国大米标准与部分国家大米标准相比较,存在着分类指标少、分级标准粗放的问题,影响我国大米的市场竞争力。借鉴国外大米分级标准成功之处,修订出适合我国生产实际的大米标准,是提高大米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8.
精确农业及我国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后半期由于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大量施用和机械动力与矿物能源的大量投入,世界农业取得了高速发展,但由此也引发了农业水土流失、土壤生产力下降、农产品和地下水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9.
超级稻超高产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级稻超高产技术在促进产量增加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通过对兴化市和常熟市2004~2005年“双超”技术实施区与当地常规生产对照区的定位跟踪调查,“双超”具有高成本、高产量、高收益、高利润、高效率的特点。成本提高主要由于增加了物质投入中的有机肥、微肥、精细管理用工作价、超级稻新品种费用,以及稀播壮秧要求的扩大秧田面积分摊成本,但农药成本有所降低。“双超”示范区虽然生产成本有不同程度提高,但随着产量大幅度增加,在目前稻谷价格稳定提高的情况下,单位面积净产值可达599~634元/667m2,比对照431~502元/667m2平均增长33.7%;纯收益从对照的150元/667m2增加到270元/667m2左右,增幅达80%左右;劳动生产率与物质投资利润也同步提高。技术经济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优化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增产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氮素供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有影响。氮素供应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供氮量、供氮时期、供氮方式以及氮肥种类 4个方面 ,概述了国内外在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肥施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