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2篇
  2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滁菊水果酵素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滁菊和水果为主要原料,对滁菊水果酵素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水果种类、加糖量、发酵时间和滁菊添加量等工艺条件对滁菊水果酵素研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以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蛋白质含量、总酸含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优化得到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滁菊水果酵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火龙果添加量150 g/L、滁菊添加量6 g/L、白砂糖添加量145 g/L、发酵30 d。最优工艺下得到的产品还原糖含量为2.22 g/100 m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17%,黄酮含量为1.76%,总酸含量为2.30%,蛋白质含量为1.08 g/kg。  相似文献   
32.
为明确内蒙古马铃薯黑痣病菌融合群的组成及其致病力,从内蒙古13个县(旗)分离得到109株黑痣病菌,采用载玻片配对法和土壤接种法分别测定其融合群及致病力。结果表明,109株黑痣病菌中共存在8个融合群及亚群,分别为AG1-IB、AG2-1、AG3、AG4-HG-Ⅱ、AG4-HG-Ⅲ、AG5、AG9及AG-A。其中84株菌株为AG3,占77.06%;AG4-HG-Ⅱ和AG5分别为8株和6株,占7.34%和5.50%;其余5个融合群各不超过5株,所占比例均在5.00%以下。在84株AG3融合群中,从薯块分离得到52株,茎表分离得到32株;其它7个融合群共25株菌株均分离自茎表。除AG-A无致病能力外,其它融合群均可致病,AG3致病力最强,AG4和AG5次之,AG2-1、AG9和AG1-IB最弱。表明内蒙古马铃薯黑痣病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其优势融合群仍为AG3。  相似文献   
33.
文章针对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微量组分配料称量精度问题,以计算机为上位机、以电子秤为下位机、以RS-232作为两者之间的通信总线,利用Visual Basic中的MSComm控件等软件系统开发其应用程序,通过多次性能试验和改进,实现了农产品微量组分的可靠配料和准确称量。  相似文献   
34.
曾繁薇  张春艳  杨允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80-10281
[目的]为大叶黄杨与金边黄杨的培育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浙江省慈溪市内的卫矛属大叶黄杨及其变种金边黄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片长度和宽度、面积和生物量的生长规律,比较2种植物叶片在生长上的差异。[结果]2种植物的叶片有着相似的数量特征,大叶黄杨叶片长度为39.5±8.6cm,宽度为22.2±5.8cm,叶面积为635.1±274.6cm^2,叶生物量为0.046±0.024g;金边黄杨叶片长度为37.2±8.6cm,宽度为18.8±4.4cm,叶面积为499.8±207.8cm^2,叶生物量为0.03±0.016g。大叶黄杨叶片的宽度与长度呈极显著直线函数关系,金边黄杨叶片则为极显著对数函数关系;二者的叶生物量与叶面积均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呈现异速生长规律。[结论]大叶黄杨和金边黄杨成株叶片在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生物量等数量性状均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  相似文献   
35.
张春艳  杨华  王力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61-14363
[目的]研究聚蔗糖水凝胶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制备工艺对溶胀度和牛血清蛋白(BSA)释放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聚蔗糖水凝胶,用BSA作为模型药物考察其释放性能。[结果]当聚蔗糖溶液浓度为16.7 g/L,交联剂用量为0.85 mol/L,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5 h时,制得的聚蔗糖水凝胶弹性和硬度较好,其溶胀度在5.5~7.5。聚蔗糖水凝胶对BSA的释放性能表明,聚蔗糖水凝胶的交联程度决定BSA的释放速率,适当增加聚蔗糖水凝胶的交联程度有利于药物的缓慢释放。[结论]可以通过调控聚蔗糖水凝胶的溶胀度调节包埋在此水凝胶中BSA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36.
一、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提出的背景 一直以来,社会、科学、经济的影响改变着森林经营的环境,其变化的趋势形成了森林经营观念和模式的更替。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最早是美国提出的。这一森林经营方式的转变,是世界林业发展变化总的趋向。从全球林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到目前为止,森林经营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的森林永续利用阶段,以德国的经典林业为标志;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森林多用途永续利用阶段,以1960年第五届世界林业大会主题森林多功能利用为标志;  相似文献   
37.
HPLC法同时测定饲料预混料中维生素C(VC)和VC磷酸酯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饲料预混料中维生素C(VC)和VC磷酸酯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Lichrospher-NH2分析柱(250mm×4.0mmi.d.,5μm),以乙腈-磷酸缓冲液(30:7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25℃,在此色谱条件下,VC和VC磷酸酯在5.0~20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0.9999,在100.0~5000.0mg/kg加标浓度范围内,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5.6%~99.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97%~1.76%,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98%~3.84%,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5mg/L和0.1mg/L。  相似文献   
38.
根据目前义县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的开展现状,提出今后工作发展对策,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甜菜是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为了提高其单产与含糖,满足制糖工业的需要,我们于1989~1991年连续3年进行了甜菜施用增产菌试验与大面积示范,取得了满意效果。3年共推广甜菜增产菌面积114630亩,平均亩增产在10.5%~15.7%,增糖0.25~0.52度。1989年试验在上升乡进步村两农户责任田中进行,面积为10亩,对比法,不设重复。增产菌叶喷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供试甜菜品种为双丰305(下同);1990年小区试验在时中乡军民村一农户责任田进行。设增产菌、稀土、碧全浸种3个处理,3次重复,面积1亩;1991年小区试验在兴华乡永利村一农户责任田进行,设增  相似文献   
40.
<正>农作物种子质量田间现场鉴定是指农作物种子在大田种植后,因种子质量或者栽培、气候等原因,导致田间出苗、植物生长、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等受到影响,双方当事人对造成事故的原因或(和)损失程度存在分歧,为确定事故原因或(和)损失程度而进行的田间现场技术鉴定工作。田间现场鉴定的意义就在于客观判定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