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新疆木本植物区系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新疆木本植物区系37科,105属,436种进行区系地理学分析,探讨区系的来源和发展,结果表明:(1)新疆木本植物区系种的区系成分是多元的,区系发生成分主要有安加拉成分,古北极成分,古地中海成分,新疆本土成分和华夏成分;(2)发生时间在各个地区是不同步的,除准噶尔外,新疆的荒漠区系起源较古老,于早第三纪时就已经基本形成,而准噶尔荒漠则形成于第四纪;新疆的山地植物区系相对年轻,它们的区系形成均不早于第三纪;(3)整体上新疆现代木本植物区系是在古地中海退却后得到繁衍的,自第三纪以来就一直处于干旱气候控制之下,在第四纪进一步旱化,并且这一进程仍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22.
从莽山森林探讨南岭亚热带常绿林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热带常绿林比起热带雨林有许多差异。它缺乏具板根和茎花的植物,也罕见附生植物及大藤本。它的群落相同系数较大,最小面积则较小,生活型亦有不同,只有空间系数较大。 莽山常绿林的分化现象不很明显,是一个在结构上较为均一的混合常绿林,群落间的界线不易划分,建群种普遍存在于整个森林,只在特殊的环境如山脊和沟谷才有附加的特征种。这种混合的常绿林是一种原生性的森林类型,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目前仍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莽山常绿林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林。它是由亚热带起源的植物区系成分所组成。这个森林类型在东亚的亚热带地区普遍存在,并且具有共同的起源,而且是统一的整体。 莽山是南岭山地海拔最高的山体,长期以来一直保存着大片的常绿林,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林。本文将就它的结构、生活型、生态型及群落动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亚热带常绿林的各种特征。  相似文献   
23.
山鸡的出栏成活率往往较低,在饲养中除了正常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外,还有许多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这些细节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机体的生长速度和出栏成活率。笔者通过多年对不同养殖场和不同时间的饲养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4.
该文依据山西太岳林区油松基因保护林的外业调查材料 ,对该林分的组成和结构做了初步分析 .调查地的植物种类丰富 ,其中木本植物种类约占太岳林区的 1 5 .5 % ;枯死木以小径级木为主 .油松保护林是在 6 0~ 70a前 ,受某种干扰后形成的相对同龄次生林 .大约在 40~ 5 0年生时 ,出现过一次小的干扰 .由于密度过大 ,油松的形状比 (H/D)值偏高 .更新层中 ,油松幼苗集中在林隙中 ;而辽东栎幼苗均匀分布在调查地中 ,但不能成为更替层 .说明两树种在幼苗阶段对光的要求不同 ,油松幼苗喜光 ;辽东栎幼苗较耐荫 ,但在一定年龄之后必须有足够的光照 .这也是调查地内没有成年辽东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5.
山西太岳山森林土壤夏日CO_2释放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LI- 6 2 0 0光合仪结合土壤呼吸箱测定了中国暖温带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辽东栎林、辽东栎灌木林和稀草荒地夏日的CO2 释放速率 .结果表明 ,林地土壤的CO2 释放速率高于无林地 ,阔叶林地高于针叶林地 ,CO2 释放速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6.
综述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两种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在肉鸡体内残留与代谢物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究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在不同品类鸡中代谢分布与残留消除规律的异同,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代谢产物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喹诺酮类药物在不同品类肉鸡中的残留与代谢物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太原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同位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盆地孔隙水与周边岩溶水、砂岩裂隙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本文应用示踪元素均衡分析的方法对盆地地下水系统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区以北地区主要接受岩溶水补给,其补给量占总补给量的30%以上。盆地东侧大部分地区以裂隙水补给为主,其中文水东南至平遥一带裂隙水补给量最高,占总给量的60%以上;应用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对盆地孔隙水的起源与更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含水层埋藏深度在50m以内的浅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更新周期在60年以下,更新能力较强;含水层埋深在50—200m之间的为混合水,是深层古水与浅层现代水混合形成,与现代水交换比例在40%以上,更新能力较强;含水层埋深在200m以下的,为深层古水,更新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