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3篇
  4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龚子同  张学雷 《土壤》2004,36(2):222-223
文章叙述了荷兰土壤学家W.G.宋布鲁克对土壤学的贡献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不同土体构型的土壤肥力评价及与容重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梅  张学雷 《土壤通报》2011,(6):1420-1427
以河南省潮土区延津等10个砂质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县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模糊数学方法并借助GIS软件得出该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图。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指数为0.10~0.68,整体水平偏低,土壤呈现偏碱性状态,速效磷和全钾含量较高,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及CEC含量偏低。对不同土体构型间土壤肥力指标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速效磷和pH外,其他指标在不同土体构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通过雷达图表达出不同土体构型和总体上土壤肥力水平差异,即上壤下粘型>通体壤>总体>上壤下砂、通体砂型。分析出在代表性剖面0~20 cm和20~40 cm两个土层中土壤容重平均值在1.36~1.51 g cm-3之间,表明土壤偏紧实是该区土壤肥力的一个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3.
对来自黑龙江省伊春、绥化、鹤岗和佳木斯地区的88个大豆菌核病菌分离物进行了生长特性和菌丝体亲和型研究.结果表明,4个地区的分离物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菌核产生位置、菌核数量及重量均有差异.88个分离物按菌落特征分为5型,每种菌落形态分离物之间在菌丝生长速率、菌核数量及重量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菌丝体亲和型测定表明,88个分离物共分为29个菌丝体亲和群(MCC),其中24个(82.8%)亲和群由自身亲和的单个分离物组成,最大的亲和群由来自绥化、鹤岗和佳木斯地区的43个分离物组成.同一亲和群内分离物的生物学特性也不一致.表明黑龙江省大豆菌核病菌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和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44.
河南省多级地貌特征及与土壤多样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圆圆  张学雷 《土壤》2019,51(1):142-151
从土壤多样性向地多样性发展符合土壤地理学的研究趋势,选择河南省作为研究区,将地貌这一主要的地学要素加入到土壤多样性的研究中,并用改进的仙农熵公式对多级地貌空间分布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多样性的相关性进行探讨。首先,对河南省1︰175万地貌类型图进行矢量化得到地貌类型等级系统;然后,对地貌和土壤的构成组分多样性和2种不同分类体系的分支率进行计算并分析其特征;最后,在3 km×3 km网格尺度下分析地貌和土壤多样性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河南省共有3个一级地貌,12个二级地貌和37个三级地貌;随着土壤和地貌分类的等级细化,其分类个数和构成组分多样性值均呈上升趋势,即土壤和地貌所有分类单元在数量构成上的均匀程度越来越高;两种分类系统中,土壤分类较地貌分类有更详细的分类体系,且分支率有较大范围的变化;河南省一级地貌、二级地貌和三级地貌的空间分布多样性值和面积值均最大的类型分别是流水地貌、冲积平原和泛滥平坦地,是不同级别的优势地貌类型;一级地貌类型与土类、亚类和土属多样性间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且以流水地貌与土壤多样性间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45.
河南省土壤及地形与耕地多样性格局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笑莹  张学雷  任圆圆 《土壤》2019,51(4):775-785
耕地分布受众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地形与之密切相关。选取河南省作为研究区,利用改进的仙农熵测度法和互熵关联分析法对河南省地形、土壤与耕地多样性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18个地市的地形、土壤的构成组分多样性与各要素的类别丰富度有关,与面积大小呈弱相关;其中地形、土壤与其丰富度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35,而与面积大小的相关系数小于0.1。基于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指数大小的分级划分河南省的优势土类是潮土和褐土,劣势土类是盐土和碱土,且不同地市的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格局有显著差异,显示河南省土壤类型的丰富性。土壤及地形要素与耕地多样性格局的相关性表现为:地形与耕地的空间分布多样性相关关系除豫南的盆地和豫西丘陵、山地外,整体为平原丘陵山地;土壤与耕地的空间分布多样性之间的关联度与河南省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的格局特征具有基本一致性。  相似文献   
46.
檀满枝  陈杰  张学雷 《土壤》2004,36(6):621-625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壤资源被侵占。本文借助RS和GIS技术,利用1984、1995、2000、2003年4期TM卫星遥感影像,采用多时相连续对比法对苏州市近20年来城镇扩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苏州市土壤图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苏州市近20年来城镇扩展占用土壤资源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提出城镇扩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海南岛成土母质的地形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多样性指数、多度分布模型等统计手段长时间以来在生态学领域被用于分析不同生态体的发生规律。本研究中将类似手段用于地形多样性 (作为地多样性的研究案例 )分析中 ,讨论基于海南岛土壤—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 (SOTER) ,通过对不同成土母质上地形类别的丰富度指数 (S)、多样性指数 (Shannon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 (PielouE)的计算 ,不同成土母质上地形类别多度分布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进而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中实现海南岛不同成土母质的地形多样性分析的数字化表达  相似文献   
48.
苏州城市边缘带土壤综合肥力质量时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苏州市城市边缘带样区土壤进行系统的采样分析,应用一系列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阐述了研究区土壤主要肥力要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数值化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手段,估算了研究区土壤数值化肥力质量指数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并通过与研究区历史数据对比,揭示了过去20年来苏州市城市边缘带土壤主要肥力要素及综合肥力质量的动态演变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电导率、CEC以及养分含量空间变异强烈,表现出城市边缘带土壤肥力分布的重要空间特征。经过过去20年的农业生产实践,研究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土壤综合肥力质量明显提高。但土壤全K含量却呈下降趋势,表明土壤养分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土壤pH大幅下降,土壤酸化现象严重。选取的10个样本土属中,平均综合肥力质量指数增高和降低的土壤数量分别为5个和4个。同时,土壤综合肥力质量空间可变性显著增大,最大变幅与变异系数明显升高,反映出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集约化背景下土壤资源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的变化对土壤质量结构及其空间变异特征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9.
郑州市土壤多样性和土地利用多样性研究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将多样性理论及其测度方法应用于土壤和土地利用多样性研究.选取2004年和2009年两个时期的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基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郑州市土壤矢量数据,对郑州市土壤和土地利用的组成分布多样性和空间分布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定量化研究,探索了土壤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郑州市土壤构成组分较为复杂,其组成分布多样性指数取值0.776,土地利用组成分布多样性指数由2004年的0.610增加为2009年的0.651;郑州市同一土属或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网格尺度下存在相似的分异规律,其中空间分布最离散的土壤类型为砂土,空间分布最离散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在3种空间网格尺度下,城镇建筑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与各典型土壤的关联系数随研究时期推进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0.
GIS支持下豫东地区土壤野外采样布点方法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梅  张学雷  武继承 《土壤》2011,43(3):459-465
以河南省通许县潮土区中低产田为例,介绍了一种GIS支持下的土壤野外采样布点方法,并对所取得的结果进行了讨论。根据要求覆盖研究区中低产田潮土的面积、涵盖所有土种类型、表层采样与剖面采样相结合、网格点与类型控制点相结合等原则,确定采用2 km×2 km网格布点方法。室内初步布点157个,涵盖了研究区16种土种类型,其中普通网格点141个,类型网格采样点6个,类型参考采样点10个。将布点图层与土壤图进行叠加分析,建立了空间数据库,完善布点属性表,作为野外精确采样的依据。实际采集普通网格点135个,剖面点15个。将室内布点与实际采样点位信息在数据库中分层管理,方便查询与更新。特别在剖面采样过程中发现实际采样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土种图比较,存在某些差异,应该根据实际采样诊断土壤类型并在GIS界面修正原始土壤分布图,将此改动作为建议提出,以便完善当地的土壤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