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沙棘果汁腐败褐变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吉科  张鹏 《沙棘》1997,10(4):33-38
对沙棘果汁经检测微生物菌相、V-C、糠醛和氨基酸自动分析的结果表明,沙棘原果汁在贮藏中变质的主要表现是腐败与褐变。引起褐变的优势菌是酵母菌群,其次是细菌群。酵母菌群中以酵母菌属、汉逊氏酵母菌属;细菌群中以假单孢菌属、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V-C与褐变呈显著负相关(r=0.997),V-C损失一半褐变加速。褐变果汁中糠醛含量增加最快时间是30d以后.褐变后的果汁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损失40%以上,损失在60%以上的氨基酸有赖氨酸、蛋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和异亮氨酸。高温与氧气能加速腐败与褐变的进程。腐败能促进褐变的加深.  相似文献   
22.
在半干旱地区九成宫研究了"太阳"、"楚依"和"优胜"与"蛮汗山"杂种F1代无性株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杂种性状优势表现为:提高了单株果枝数、新梢数、叶面积指数和百果重,并增强了对干旱的适应能力,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杂种生理优势表现为:光合强度偏向母本,水分利用效率偏向于父本,没有"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23.
沙棘茶叶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对沙棘茶叶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给药后有动物饮食及体重增长情况均正常,未见任何中毒表现,亦无死亡,列明沙棘茶叶提取物对小发鼠经口灌胃,LD50大于10g/kg体重,属无毒级物质。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表明,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及各剂量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可见沙棘茶叶未引起的小鼠骨骨细胞微核率增高,为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24.
半干旱地区“生态经济型”沙棘杂交育种指标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半干旱地区,杂交沙棘雌株果实产量与所选用的6个表型指标(结果枝数量、结实密度、百果重、叶果比、株型、地径)间高度相关,它们是阐明在比较干旱的条件下产量形成内在因果关系的依据,是“生态经济型”沙棘育种体系的核心,有其理论基础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沙棘产量因子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揭示干旱胁迫对沙棘生育与产量形成因子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结果表明沙棘单株生育与产量关系受干旱胁迫影响最大,造成植株生长势衰弱与减产。沙棘产量的形成,决定于植株生长势、水分利用效率、根系贮水能力、果枝数、座果率。  相似文献   
26.
论沙棘根系与功能Ⅰ--根系分化与分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岚  张小民  林美  张吉科 《沙棘》2005,18(4):13-19
沙棘根系由于遗传发育、环境诱导和功能分化,其组成分为4个部分:1.匍匐水平根(Ⅰ、Ⅱ级次生粗根),其功能是萌生根出条、共生结瘤和周皮分化为贮水组织。2.丛状须根(Ⅲ、Ⅳ级次生毛根),其功能是吸收营养和熟化改造土壤。水平根粗壮、分枝庞大、株间相连、交错纵横,组成了地下根群网的主体,须根常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丛状毛根群;活根以分泌物固土,死根培肥。它们的重量比约为9 :1,但它们的面积比确为6.5 :3.5,表明Ⅰ级以下的须根更为活跃和发达。3.根出条(根蘖苗),无性繁殖,扩大种群,占领新的生境;又以克隆生理整合作用行为,在濒危生境中基株与分株间资源共享,风险自担,实现了在资源匮乏条件下生长发育和对逆境的抗性。4.共生体根瘤,通过固氮,不仅实现了碳一氮两个重要代谢体系的有机连接,而且起到了培肥改土作用,从而创建和扩大了在荒漠、干旱与半干旱环境中生存能力。可见,沙棘双重生态型功能的先锋表现,在极大程度上是依赖了根系的高度分化与分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7.
将沙棘叶粉碎,在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的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水和60%乙醇连续3次提取沙棘叶,每次提取2h。研究了沙棘叶中茶多酚、儿茶素、芦丁、槲皮素和维生素 C的提取量和提取率。结果表明,除茶多酚外,醇提优于水提。连续3次提取优于一次提取。沙棘叶细胞中这5种成分,按极性大小,溶出量和溶出速率是:儿茶素>茶多酚>芦丁≈维生素c>槲皮素。它们在沙棘叶中的含量,茶多酚(包括儿茶素)含量最多,其次是黄酮类(芦丁和槲皮素)和维生素C。茶多酚的含量高于黄酮和维生素C10倍以上。而芦丁的含量又高于槲皮素约4.3~4.5倍。  相似文献   
28.
沙棘雌花幼果的形态发育及数量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雌花属单性花和不完全花,花序在结果枝上成螺旋状排列,属无限花序、总状花序。沙棘的花芽可分为3种:纯花芽、混合芽和营养芽。沙棘花序的花朵数量有较大差别,品种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中雌沙棘中下段最多,杂雌优10号、54号中下段较少。沙棘每朵雌花的子房为单室,子房上位,1心皮,1室,1胚珠,当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形成肉质的果实,子房壁形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果皮坚硬,内含1粒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所以沙棘的果实是真果而不是假果。  相似文献   
29.
沙棘根瘤内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吉科  张小民 《沙棘》1992,5(2):4-10
  相似文献   
30.
在九成宫基地,定位观察了三株杂交沙棘的新梢生长、叶数、叶重、结果数、落果率、果重等多个参数,研究了在严重水分亏缺胁迫下,沙棘随季节变化这些参数的相关胁变性。结果看到,干旱加重,出现了茎、叶、果的部分脱落,又以新梢脱落最重。新梢脱落的规律是由枝条下部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具有生理脱落的位移应答反应。杂交沙棘对干旱胁迫较敏感,在种植管理中注重在于早年份和干旱季节适时灌溉,减轻干旱胁迫引起的枯梢落叶和落果,是增产的必要和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