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7篇
  32篇
综合类   304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以大花金挖耳果实、幼苗和细胞培养物为材料,采用特异性呈色反应法对其内酯进行定性鉴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内酯含量.结果表明,大花金挖耳果实、幼苗和细胞培养物含有内酯,天名精内酯酮和供试品在219 nm处有最大吸收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内酯含量在0~124.00 μg/mL内服从比耳定律(R=0.9918),平均回收率为98.98%,相对标准偏差为1.92%(n=5).说明所用方法简便、准确、稳定,适用于大花金挖耳果实、幼苗和细胞培养物内酯的检测.  相似文献   
502.
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调查评价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按流域农业区分析了水土资源匹配的关系,阐述了盆地宜农荒地开发利用条件、方向与方式、投资经营与政策,以及其开发利用的时序与规模。  相似文献   
503.
智能农业在河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农业技术数字化、农业技术推广手段现代化,是当今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河北省通过承担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满足了这一要求。具体方法是:①农业专家系统网上运行、单机版单机运行并举;②开通河北农业智能信息网,与省内100多个县市联网,自主研发出了农业信息数据采集交换系统;使用农业智能语音电话系统.农民用电话可直接与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或农业专家交流;③建立长期定点观测试验站,使农业数据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504.
以"秦美"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500、250、125和62.5μL/L 4个茶籽油处理对猕猴桃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13~15℃条件下贮藏50 d,与清水处理空白对照相比,500μL/L茶籽油处理使猕猴桃的坏果率、软果率和失重率分别下降19.38%、19.38%和3.34%,可延缓其硬度、口感、风味和Vc的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127.08%、172.10%及1 057%,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47.50%,相对电导率降低7.81%,并可显著降低其呼吸及乙烯跃变峰值。500μL/L茶籽油对猕猴桃采后保鲜的效果优于0.25μL/L1-甲基环丙烷(1-M CP)的,在果蔬保鲜剂开发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05.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源农药是国内外新农药研发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历史、现状、产业化开发情况、使用技术要点、特殊活性作用、生物合成技术、环境安全性、作用机理、残渣综合利用及“药肥合一”在新植物保护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了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并对该类农药今后的发展方向与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6.
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植物源农药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讨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形态及发育的调控效应,全面了解苦豆子生物碱的生物学效应,为其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番茄为供试植物,阿维菌素为对照药剂,测定苦豆子生物碱不同浓度(333.0、166.5和111.0 mg·L-1)处理对番茄植株形态、果实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测定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叶片总数、最大叶长和宽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66.5 mg·L-1处理对番茄幼苗的刺激生长作用最为明显,与空白对照(清水处理)相比,每次施药后第7天,番茄的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分别增加55.07%、103.03%和60.60%,茎粗净增长量分别增加31.54%、225.80%和185.45%,但叶片形态无明显变化;在333.0和166.5 mg·L-1浓度下,与空白对照相比,苦豆子生物碱处理后可使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升高6.16%-13.79%和6.89%-17.12%,而111.0 mg·L-1浓度处理的番茄叶绿素含量较空白对照却下降0.60%-9.40%。田间小区产量测定结果表明,333.0、166.5和111.0 mg·L-1的苦豆子生物碱处理后,与空白对照相比,番茄第一穗果实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13.07%、20.92%和9.15%,第二穗果实平均单果重与空白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第三穗果实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12.23%、20.86%和17.27%;且166.5 mg?L-1浓度下,番茄前期产量较对照增加16.48%,而333.0和111.0 mg·L-1处理下,产量无显著增加。田间小区试验果实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在浓度为333.0和111.0 mg·L-1的苦豆子生物碱处理下,与空白对照相比,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明显下降,而166.5 mg·L-1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333.0、166.5和111.0 mg·L-1浓度下,可滴定酸含量平均值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37.01%、23.88%和27.16%;333.0、166.5 mg·L-1浓度的苦豆子生物碱处理后,与空白对照相比,番茄第一穗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下降28.06%和21.91%,第二穗分别下降27.37%和26.34%,而第三穗分别增加7.28%和7.69%,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111.0 mg·L-1浓度下,第一、二穗果实维生素C含量较空白对照显著下降,第三穗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苦豆子生物碱处理后番茄果实中硝酸盐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且浓度越高,硝酸盐积累越多,但仍远远低于中国蔬菜硝酸盐允许量。【结论】在田间常用浓度(166.5 mg·L-1) 下,苦豆子生物碱能够在番茄营养期促进生长,生殖期促进果实增产,对果实品质无不利影响,作为一类新型、安全的植物源农药,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7.
苎麻对重金属Cd污染的耐受和富集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野生型和栽培型苎麻对Cd耐受和富集积累方面的差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野生型和栽培型苎麻为研究对象,采取盆栽试验,以富顺青麻‘、湘苎3号’、冷水江野麻以及浏阳野麻4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苎麻的耐Cd能力以及Cd富集积累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苎麻耐Cd种质筛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各器官对Cd的富集系数顺序与Cd含量相同,在2种高浓度处理下,地上部富集系数均小于1,且随浓度升高而降低;富顺青麻、冷水江野麻和‘湘苎3号’对Cd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表明苎麻植株向上运输Cd的能力较强,说明苎麻除了对Cd有一定的耐性,还具备一定的富集能力,作为经济作物有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508.
为进一步丰富南方冬季亚麻纤维与种子兼收的栽培理论与技术和促进南方冬季油纤兼用亚麻产业提供理论与生产实践指导。研究亚麻播种期、耕作方式和施肥水平等关键措施对亚麻原茎和种子产量的影响,探讨了洞庭湖区亚麻原茎与种子兼收的抗倒伏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早播免耕不施肥处理抗倒伏效果最好,较轻级(0~4级)倒伏率总和为18.33%,最高级(5级)倒伏率为零,原茎产量和种子产量为最高,依次分别达到8375.77 kg/hm2和804.46 kg/hm2,同时,试验总结出了亚麻抗倒伏、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为洞庭湖地区油纤兼用亚麻大面积种植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509.
运用茎尖培养技术进行花卉品质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组织培养是上世纪初开始,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即应用无菌操作方法培养植物的一个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植物其器官、组织或细胞都能离体培养成功,在发展和应用这一技术上已在快速繁殖、去除病毒加速育种进程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在花卉产业化方面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珍稀、优新品种进行快速繁殖实现种苗育苗工厂化,运用茎尖培养技术对采用扦插、分株等营养繁殖和长期无性繁殖造成病毒积累、危害加重、品质下降、花变小、色泽暗淡、产花少的花卉进行品质改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运用茎尖脱毒对花卉品质改良这一技术对花卉产业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10.
苯肽胺酸对辣椒内源激素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苯肽胺酸对作物内源激素和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对其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辣椒为供试作物,芸苔素内酯为对照药剂,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等生理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苯肽胺酸处理 (133.3、200.0、266.7 mg/L) 对辣椒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于辣椒蕾期、花期和果期喷施苯肽胺酸后,其叶片中生长素 (IAA) 和玉米素 (ZT) 含量分别提高了4.15%~28.54%和23.41%~163.10%,脱落酸 (ABA) 含量降低了5.47%~28.97%,而对赤霉素 (GA3) 含量无明显影响;苯肽胺酸处理的辣椒叶片中IAA/ZT比值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IAA/ABA、ZT/ABA、GA3/ABA的比值在各测定期均升高;对照药剂芸苔素内酯处理对辣椒叶片内源激素的含量和比例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但与苯肽胺酸处理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苯肽胺酸处理能明显改善辣椒果实品质,与空白对照相比,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和干重 (每100 g鲜果) 最高可分别增加14.75%、49.67%和26.09%,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辣椒素含量分别提高69.75%~99.62%、29.17%~94.32%、15.86%~55.35%和1.82%~31.69%;苯肽胺酸处理具有明显增产效果,总产量比空白对照增加了20.66%~37.19%;芸苔素内酯处理也能改善果实品质和提高产量,尤其是增产效果明显,较空白对照增加了38.02%,但改善果实品质的整体效果弱于苯肽胺酸。研究表明,苯肽胺酸能够影响辣椒叶片的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并可提高辣椒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但与芸苔素内酯对辣椒的作用机理和效果不同,其田间推荐剂量为有效成分质量浓度133.3~200.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