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6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61篇 | |
综合类 | 80篇 |
农作物 | 1篇 |
畜牧兽医 | 28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2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有效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持续利用坡耕地,于2007-2010年在黄土高原西部坡耕地上研究保护性耕作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重点探讨传统耕作与免耕秸秆覆盖2种耕作措施下春小麦、鹰嘴豆、马铃薯与紫花苜蓿间作的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各处理8月份的径流量分别占观测时段内总径流量的46.46%~51.29%,侵蚀量分别占观测时段内总侵蚀量的40.10%~61.22%。(2)降雨量与径流量、侵蚀量间呈现多元多项式关系。(3)2007-2010年不同种植模式下径流总量和侵蚀总量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均表现出NTSPL相似文献
132.
磷素的大量输入,将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碳固存,为探究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动态变化特征与碳平衡对磷添加的响应,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磷肥(CK)、低磷(P1)、中磷(P2)、高磷(P3)4个施磷水平,测定春小麦生育期各处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环境因子,计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指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碳平衡。研究结果表明,磷添加增加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CO2排放量。与CK处理相比,P1、P2处理和P3处理土壤呼吸CO2累计排放量分别显著增加13.85%、24.86%和26.47%(P<0.05);土壤异养呼吸显著提高了9.09%、9.4%和14.52%(P<0.05);土壤自养呼吸分别提高了18.96%、39.98%和38.33%(P<0.05)。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受到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温度分别可解释土壤呼吸及其组分速率变异的37.0%~49.7%和69.4%~76.8%。逐步回归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0~5cm土壤碱性磷酸酶和0~10 cm土壤有机碳;异养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0~5 cm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0~5 cm土壤纤维素二糖水解酶和5~10 cm土壤碱性磷酸酶;自养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0~5 cm土壤碱性磷酸酶、0~5 cm土壤速效磷、0~5 cm土壤有机碳和5~10 cm土壤纤维素二糖水解酶。CK、P1、P2处理和P3处理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均为正值,其数值分别为2640.10、3412.91、3579.83 kg·hm-2和3 790.74 kg·hm-2,均表现为土壤碳的“汇”。因此,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中,应合理地增施磷肥(建议施用115 kg·hm-2),提高土壤固碳效率,科学合理地构建环境保护与经济高效并重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3.
应用盆栽防治试验和培养基培养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养蛆产物对苦瓜枯萎病病原菌的抑菌抗病效果。结果表明,养蛆产物中蝇蛆组织捣碎液(Ⅰ)、蛆粪浸提液(Ⅲ)、蛆饲料土施(Ⅳ)和蛆粪土施(Ⅴ)能显著减轻苦瓜枯萎病发病率,不同处理对苦瓜枯萎病的抗病性具有一定差异。蝇蛆组织捣碎液、蛆粪浸提液和蛆粪土施处理的病株率分别只占对照的17.7%、31.1%、37.0%,病情指数分别只占对照13.1%、53.1%、39.6%。蝇蛆组织捣碎液和蛆粪浸提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生物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蛆饲料浸提液无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4.
陇中黄土高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水分及产量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黄土高原西部典型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布设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3,6,8,10,12以及14 a 紫花苜蓿生产力及其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草产量差异显著,且表现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以 8 a 苜蓿草产量最高,为12128 kg/hm2。持续种植3,6,8,10,12和14 a 苜蓿草地030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均明显低于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其中12和14 a仅为9.20% 和7.14%,甚至低于作物有效水分下限。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干燥化程度加剧,但干燥化速率呈减缓趋势。综合苜蓿生产力动态和土壤水分状况,本研究表明陇中黄土高原地区紫花苜蓿适宜的种植年限为8 a。 相似文献
135.
免耕及覆盖对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定西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埋片法和平板表面涂抹法测定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研究不同覆盖及耕作制度下对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次序对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均影响不大,免耕结合秸秆覆盖的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比传统耕作提高39.7%-95.2%,免耕结合地膜覆盖比传统耕作高出11.9%-79.0%,而纤维素分解强度在个别土层虽然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但是处理之间效果不显著。纤维素分解菌主要集中在表层,随着土层的加深纤维素分解菌数逐渐减少,纤维素分解强度由于水热条件、气候等因素的限制,在0-5 cm表层土中最小,总体表现出纤维素分解菌多的土壤表层,纤维素分解强度最弱。 相似文献
136.
水氮互作对春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盆栽对春小麦宁春4号不同生育期功能叶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研究水氮互作对春小麦叶片光合作用以及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提高小麦功能叶光合速率(Pn)、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气孔导度(Gs)、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总的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P),同时胞间CO2浓度(Ci)减小。干旱和丰水条件下,高氮处理的Pn、IWUE、Gs和ETR均大于其他氮素水平。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干旱条件下高氮叶片Yield显著低于中氮和对照处理;在抽穗期和灌浆期,丰水和中等干旱的高氮叶片qP较对照以及丰水和严重干旱的中氮叶片高。小麦叶片Pn与Yield、qP、ETR表现为显著线性正相关,而且其相关性在中等氮素水平达到最高;Pn与Gs、IWUE之间的相关性因处理不同而异,证明施氮能够显著提高光合机构开放比例、捕捉光量子的能力和电子传递速率,从而改善光合机构效能;氮素对气体交换的影响受水分条件的显著作用,从而影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但由于干旱导致Pn和IWUE的降低可以通过增施氮肥得到部分补偿。 相似文献
137.
138.
小麦和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下腐解特征及其养分释放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麻子川村尼龙网袋埋土试验,研究玉米、小麦秸秆在10g、30g、50g、70g四个还田量水平(等碳量以小麦含碳量为基准)的腐解特征及其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经过100天的腐解,玉米、小麦秸秆的腐解速率均呈现出前期快、后期慢的趋势,玉米秸秆腐解率大于小麦秸秆。就秸秆四个还田量水平来说,还田量为26.23g的玉米秸秆腐解最快,累积腐解率为64.15%,而玉米秸秆还田8.74g处理的腐解最慢。而小麦秸秆还田量为50g的腐解效果较好,10g还田量水平下的腐解率最小。因此,玉米秸秆26.23g或小麦秸秆50g还田的腐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9.
不同耕作措施下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其与酶活性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15年的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T)、免耕(NT)、免耕结合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4种不同耕作措施下不同土层的土壤总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库管理指数和土壤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物酶等4种参与碳循环土壤酶,并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碳组分与土壤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0~30 cm土层,NTS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分别较T处理增加了16.3%、28.26%、41.88%、37.04%,NT、TS处理较T处理各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在0~30 cm土层,NTS、TS、NT处理与T处理相比,蔗糖酶分别提高了33.84%、21.59%、25.15%,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0.90%、13.43%、12.69%,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9.13%、17.39%、4.34%,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了7.81%、2.08%、3.65%;土壤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与各形态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蔗糖酶活性增加对有机碳积累作用最显著,有助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提高,土壤纤维素酶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过氧化物酶有利于总有机碳的积累。免耕结合秸秆覆盖是适宜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减少碳库损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0.
农民土地价值观代际差异研究——基于甘肃天水地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价值观代际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我国农民土地价值观必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明晰不同代际农民土地价值观的差异,有益于准确掌握不同农民群体对待土地利用的态度,有助于制定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土地政策。文中以明确不同年代出生农民对于土地价值观认识的差异为目标,在重新认识和理解土地价值观的基础上,基于对甘肃天水地区农民土地价值观的调查,采用独立样本假设检验法分析农民在土地价值观认识上的代际差异,并运用multinomial logistic方法分析土地价值观代际差异大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地价值观的代际差异明显,甚至出现明显的分歧,已经形成了两种明显不同的土地价值观;(2)土地价值观代际差异的大小受到农民自身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阅历、外出经历及交通便利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3)新一代农民(80、90后)对于土地价值观的认识并没有因为加入个体特征差异、区域条件差异和农地质量状况差异有过多的改变,已经形成了其比较稳定的土地价值观,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