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39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41篇
  93篇
综合类   370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901.
倒伏是影响燕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燕麦育种和生产中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加强燕麦抗倒伏生理和分子机制的系统研究,对促进燕麦抗倒伏种质创新和丰产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燕麦倒伏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梳理了燕麦倒伏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抗倒伏性鉴定评价现状,综述了燕麦抗倒伏形态学、生理学及解剖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植株形态、理化物质、栽培措施等与燕麦倒伏的关系。并针对燕麦茎秆力学性能与内源物质合成,抗倒伏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分析及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定位,功能基因挖掘与分子机制解析等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燕麦遗传改良和抗倒品种选育提供参考,进而推动燕麦抗逆性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2.
土壤水力性质是土壤水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影响因子,其对土壤水分分布状态、土壤水分循环的强度与速率具有重要影响。粘土夹层虽在干旱区呈不连续分布的状态,但其植被覆盖率却远高于相同水热条件下的非夹粘土壤。文中以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粘土夹层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持水性和导水性质进行测量,同时利用壕沟法对该地15年林龄的深根系乡土物种多枝柽柳根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夹粘土壤剖面的水力性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粘土夹层对干旱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生态水文意义。结果表明:1)土壤颗粒组成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持水性和导水性的重要因子。2)15年林龄多枝柽柳根系生物量(d<2mm)在粘土夹层上下界面处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3)粘土夹层具有较高的持水性,其可通过毛管作用补给其他土层,同时,粘土夹层阻滞了土壤水分的运移,二者的共同作用改善了粘土夹层上下界面处的土壤水分条件。粘土夹层可以改变土壤水分入渗和存储的环境,在含有粘土夹层的土壤上进行植被建设,有助于干旱区固沙植被的恢复和建设。文中研究为了解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水文过程、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03.
田间设置黄河水滴灌(处理1,即CK)、EM喷施(处理2)、EM喷施+灌根(处理3)以及EM灌根(处理4)4个处理,研究EM对黄河上游地区设施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M能有效提高黄瓜对速效养分的吸收利用率,其中尤以处理3较为明显,处理3的速效氮从定植前的256mg/kg下降至生长后期的107mg/kg,下降了58.20%;EM施用能够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各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CK);同时叶面喷施EM对增加细菌、放线菌数量效果明显,冲施EM对降低真菌数量效果明显,可有效抑制土壤微生物区系从高肥的"细菌型"土壤向低肥的"真菌型"土壤转化。  相似文献   
904.
为准确估算果园N2O排放与NH3挥发量,合理选用监测方法,试验以河北苹果园、葡萄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N2O排放和NH3挥发监测方法的探索,并分析采样方式、吸收液种类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区与非施肥区N2O排放累积量具有显著性差异;滴灌管下不同位置N2O排放差异很小。土壤N2O排放速率在上午9:00前后测定的结果与日均排放速率差异最小。尺寸较大的方形静态箱对N2O排放速率测定结果更准确,且变异系数更低;土壤N2O排放速率与采样间隔时间呈负相关。间歇式通气法与磷酸甘油—双海绵通气法进行NH3挥发监测结果均较为准确;间歇式通气法使用H3BO3作为吸收液对NH3挥发量较大的监测结果良好,但对挥发量较低的情况误差较大;采用H2SO4吸收液时与磷酸甘油—双海绵...  相似文献   
905.
根据调研现有的农产品加工切片机械,针对不同的农产品要求的切片厚度要求,从实际应用出发,研制设计了一种新型农产品加工切片机,满足农业生产成品加工要求。该切片机对于小规模农产品的切片较为方便,具有高安全性、经济耐用等优点。该切片机主要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切片刀到推料筒之间的距离,使用转动杆推动推杆前进,实现农产品快速切削。基于有限元法对推杆单独进行有限元静应力分析,确定推杆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06.
为了进一步降低暴雪天气对设施大棚的危害,提高设施大棚生产应对暴雪灾害能力。采用陕西省渭南市11个气象站1971-2016年的积雪日资料,2000-2016年降雪资料,降雪对设施设施大棚危害的灾情资料,经济资料和地理信息资料,基于ARCGIS对渭南暴雪天气对设施大棚的危害进行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历史上出现的对设施大棚危害严重的4次暴雪天气为极端气候事件,出现概率为0.24次·a-1。虽然暴雪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小,但对设施大棚造成的灾害严重,损失巨大。渭南市暴雪天气对设施大棚危害的高风险区在华州、大荔和韩城,白水、澄城、合阳、潼关相对较低,其它县市区为中等风险区。未来积雪日是减少的趋势,对设施大棚是有利的,可以降低暴雪压塌设施大棚的风险。分析表明,暴雪的危害与出现时段关系最为密切,暴雪总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11月份和4月份的暴雪对设施大棚影响最大,主要是由于11月份和4月份均处于季节转换期,降雪量往往较大,设施大棚前期温度高,暴雪过程出现后,气温起伏大,设施蔬菜大棚对于暴雪的防御心理准备不足,防御措施跟不上造成的。11月份突然遭遇暴雪,对秋延设施蔬菜影响较大。建议设施大棚主要种植区域华州、大荔和韩城要高度关注4月和11月份的暴雪天气,在气象部门发出暴雪预警后,设施大棚要做好清理棚膜积雪工作,同时做好设施大棚保温工作。气象部门提高对暴雪的预报预警水平,农业部门加强设施大棚清扫积雪管理,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907.
中英双方开展茶叶贸易的中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仅要通过一系列收购制度,确保贩运茶叶在数量上可以满足本国、欧洲及新大陆的消费需求,还要确保茶叶的品质和等级的稳定、标准和统一。为此,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与行商进行茶叶贸易时,在博弈和交涉过程中,逐渐探索建立了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控制制度。具体而言,在交易前签订合约,确定收购茶叶等级;在茶叶运抵广州后,专职茶师(评审员)检验茶样,确定最终的收购价格;而在茶叶运抵英国后,如果发现废茶,则运回中国,由行商或茶商赔偿损失。十三行贸易时期,这三项制度能够较好地确保英国东印度公司收购茶叶的质量和标准。这些质量控制制度为跨国贸易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实践经验,促进了中西质量检验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908.
山东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是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受季风气候影响,是干旱灾害的易发区和重灾区,因此对山东省干旱开展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有助于更加科学地抵御干旱灾害,对于改善山东省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高决策水平、减小经济损失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利用山东省气象、土壤、地形等基本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等高精度数据,同时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原理,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使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山东省干旱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山东省干旱危险性较高,中、高危险性地区占总面积的59.40%,高危险性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西北部和胶东半岛东部;承灾体暴露性偏高,中、高暴露性地区占总面积的70.66%,高暴露性地区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西部和南部,中部也有部分区域暴露性较高;承灾体脆弱性略高,中、高脆弱性地区占总面积的48.1%,高脆弱性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西南部;防灾减灾能力较强,中、高防灾减灾能力地区占总面积的50.87%,高防灾减灾能力地区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北部部分区域;山东省干旱综合风险性偏高,中、高综合风险地区占总面积的54.04%,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东...  相似文献   
909.
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进行叶面施硒处理后,测定茶叶产量、品质成分、矿质元素及硒元素含量,探究施用硒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硒可显著增加茶叶的产量及茶叶中硒元素含量。与空白对照(CK)相比,茶叶中总多酚与总黄酮的含量下降,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总粗多糖的含量有所增加。硒肥处理后,茶叶中K、Ca、Mg、Al元素含量下降,P、Fe两种元素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10.
为探索中早熟棉花品种在油菜收获后直播条件下的最佳群体结构及其配套化控技术,以中早熟棉花品种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探讨高密度(6.0万、9.0万、12.0万和15.0万株/hm2)配合重化控(全生育期每公顷分别喷施有效成分98%的DPC360、540 g)技术下油菜收获后直播棉花的生长发育特征以及不同处理的化学脱叶催熟效应。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和化控量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大和化控量的增加,主茎变细、始果枝高度上移、中部和上部果枝缩短,单株干物质积累减少,其中密度因素的影响大于化控量的影响。密度和化控量及其互作对单位面积成铃数影响不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大,单株铃数和单铃重逐渐减少,化控量增加能够使衣分降低而使子指增大;随着密度的增大和化控量的增加,棉花的自然吐絮进程缓慢,在各处理中以密度9.0万株/hm2配合DPC360 g/hm2全程化控子棉产量最高。密度和化控量及其互作对喷施脱叶催熟剂的棉花脱叶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对最终的吐絮率影响不显著,对基础吐絮率小的催熟效果更明显。综合各方面因素,在长江流域鄱阳湖植棉区,中早熟棉花品种油菜收获后直播的适宜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