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39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42篇
  96篇
综合类   378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41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蒜根腐病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解析根腐病发生时大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明确大蒜根腐病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的关系,探明根腐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为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以新疆连续3年的大蒜根腐病发病田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大蒜根际土壤总DNA的真菌ITS区序列进行大规模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相比,在门的水平上,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真菌是大蒜根腐病根际土壤的优势真菌类群,其中高水平的子囊菌门菌群与病害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属的水平上,注释获得137个属,其中19个属与大蒜根腐病有较大的相关性。镰刀菌属真菌数量在病土中高于健康对照。随着连作年限的延续,根腐病的发生愈发严重,土壤中真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真菌属的数量逐年降低,大蒜根腐病的发生与植株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密切相关,土壤真菌类群的平衡和多样性改变是根腐病发生的一大诱因。  相似文献   
42.
【目的】调查秋香江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水电站6个监测断面的水环境因子、浮游生物组成等,阐明秋香江的水生态现状。【方法】分别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冗余分析,调查水质现状、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秋香江水体透明度为0.32~0.53 m,叶绿素a含量为0.10~0.43 mg/L,总磷含量为0.6~5.3 mg/L,总氮含量为1.39~4.33 mg/L,高锰酸盐浓度为 0.70~3.90 mg/L,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表明秋香江水体现处于中营养状态水平;共鉴定出53种浮游植物和62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动物丰度范围分别为5.1×10~8~1.89×10~9 cells/L和3.93~232.87 ind/L,其中绿藻、硅藻、蓝藻、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优势种;综合浮游生物的多样性指数来看,秋香江属于中污染水平。【结论】秋香江上游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沿着河流方向污染程度减小,溶解氧是影响秋香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3.
不同管理方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随着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许多通过不同施氮水平调控,分析作物养分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的相关研究,但是关于高产体系下作物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传统(CT)和优化(YH)两种栽培体系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分析高产条件下化肥氮的作物吸收土壤残留损失的新变化,解析小麦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传统和优化两种栽培体系定位试验中设置15N 微区,采用将15N 标记的尿素表施的方法,通过测定植株、土壤样品分析氮素利用特征。新鲜土壤 NH+4-N和NO-3-N 含量采用TRACCS 2000型流动分析仪测定。15N土壤及植物全氮用美国THERMO finnigan 公司的稳定同位素质谱仪Delta plusXP 测定。【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优化管理小麦籽粒产量和吸氮量均显著高于传统处理,分别比传统管理高35%和34%。优化管理15N利用率比传统管理高,差异达显著水平。小麦各器官中氮素的累积量及向籽粒中的转移量均表现为来自土壤氮高于来自肥料中的氮,说明土壤氮是小麦生长的主要氮源。传统管理籽粒氮素大部分来源于花前累积,转运氮的贡献率为81.65%,优化管理为62.14%。优化管理土壤硝态氮及15N含量显著低于传统管理;开花期传统管理土壤表层硝态氮及15N大量累积;收获后4060 cm土层15N 出现累积峰,氮肥随水向下运移。两种管理方式的小麦当季化肥去向均表现为土壤残留作物吸收损失;传统管理土壤氮肥残留率高达 69.33%,优化管理较低,为39.17%。【结论】在优化栽培体系中冬小麦施氮量为139 kg/hm2 时,小麦籽粒产量达到高产且氮肥高效利用。合理调控氮素投入量以及适度的水分胁迫可以实现水氮高效前提下的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44.
不同密度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及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湘杂棉8号为试材.对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下棉花的叶面积、群体冠层内的温度、湿度及光分布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处理对棉花上述几项指标均有影响,从构建良好的群体结构角度看,以30000株,hm^2最佳,39000株,hm^2次之。建议鄱阳湖棉区最佳种植密度为30000—39000株,hm^2。  相似文献   
45.
[目的]快速驯化适于页岩油生产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和验证辐射染污区微生物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性.[方法]通过向页岩油生产污水投加核辐射污染区微生物菌群,以强化和驯化处理污水微生物菌群,经过40d的驯化,获得活性较强的活性污泥.对其主要微生物群落进行筛选和特性分析,选取其中35株代表性细菌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菌株分布于细菌域的9个属:短波单胞杆菌属(Brevundimona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八叠球菌(Sporosarcina)、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胞杆菌属(Bacillus)、深海细菌(Exiguobacteriu)和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其中,短波单胞杆菌属(Brevundimonas)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属菌为主要菌群,约占所测菌株的50;.多数菌株具有脱氮或降解芳香族化合物、有机烃等功能.[结论]辐射污染区微生物资源在有机化合物污染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基于对甘肃冷凉高海拔河西灌区春播蚕豆田间杂草优势群落的调查,以68份蚕豆种质资源为试材,开展蚕豆对苗后除草剂咪唑乙烟酸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蚕豆3叶1心期施用5%咪唑乙烟酸水剂2 500 mL/hm2,药后40 d调查发现蚕豆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药害,初步鉴定了耐咪唑乙烟酸蚕豆种质8份,占参试材料的11.76%;中耐种质23份,占参试材料的33.82%;中敏材料32份,占参试材料的47.06%;敏感材料5份,占参试材料的7.35%。结合蚕豆农艺性状及抗除草剂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结荚数、产量等性状可以作为评价蚕豆对除草剂咪唑乙烟酸耐受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7.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槟榔江水牛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21头健康、年龄[(6.33±2.75)岁]和胎次[(3.14±1.56)胎]相近,且上胎产奶量相近的槟榔江水牛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7头),分别饲喂低粗蛋白质水平(9.5%)、中粗蛋白质水平(12.5%)和高粗蛋白质水平(14.8%)的全混合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73 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槟榔江水牛泌乳性能相关指标均有一定变化,其中14.8%粗蛋白质组泌乳期日均产奶量、平均产奶量以及乳蛋白、乳非脂固形物和乳尿素氮含量均显著高于9.5%粗蛋白质组(P<0.05),而9.5%和12.5%粗蛋白质组间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泌乳时间的增加,12.5%和14.8%粗蛋白质组乳脂含量基本都呈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9.5%粗蛋白质变化规律不明显,但3组泌乳末期乳脂含量都比泌乳初期高,且12.5%粗蛋白质组乳脂含量最高,为7.84%;3组平均泌乳天数、乳脂蛋比以及乳脂、乳糖和乳总固形物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乳脂蛋比、乳糖和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索茖葱在宁夏驯化栽培的适宜土壤环境条件及可行的土壤改良措施。【方法】以吉林长白山区引进的野生茖葱种苗为供试材料,通过土壤中添加草炭对茖葱进行驯化栽培,对茖葱原生境及试验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进行测定,同时调查试验地不同土壤处理茖葱的光合指标及生长情况。【结果】试验地土壤(CK)pH值和全盐含量均最高,其中pH值达8.71,全盐含量1.89 g/kg,改良后的T1、T2土壤较CK含水量显著提高,容重、pH值、全盐含量明显降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全量钙、有效铁含量均增加,其中T2的pH值较CK降低了12.28%,全盐含量较CK降低了48.15%;原生境土壤CK'偏酸性,pH值仅为5.02,土壤全盐含量低,为0.76 g/kg;与CK'相比,T1、T2的pH值和全盐含量仍显著高于CK',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铁含量已经显著高于CK';T1的全盐含量显著高于T2,T2的有效磷、有效钾、全量钙、有效铁均较T1显著增加;T2茖葱的光合性能、品质特性和生长情况略优于T1,且二者的有机酸含量显著低于CK',Vc含量显著高于CK',但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CK',高于CK。【结论】T1、T2的土壤改良方式效果明显,说明土壤中添加草炭对茖葱驯化栽培的土壤改良措施可行,与原生境茖葱的生长存在差距可能是试验地土壤pH值和全盐含量仍然过高,或者是其他的环境条件如光照、空气温湿度等综合影响的结果,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9.
桑叶叶绿素光谱特征及其含量测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祥元  高坤  张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23-17424,17426
[目的]研究桑叶叶绿素的光谱特征及其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新鲜桑叶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和分光光度法对桑叶叶绿素进行提取与含量测定,通过比较不同节位桑叶及桑叶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分析桑叶叶绿素的光谱特征及其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桑叶叶绿素的光谱特征与其他高等植物叶绿素的光谱特征类似;不同节位桑叶中叶绿素含量为中部〉底部〉顶端,但叶绿素a/b的比值却为底部〉硕端〉中部;而桑叶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及a/b比值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叶柄〉叶中〉叶尖。[结论]不仅为叶绿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提供了方法性参考,而且有益于叶绿素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盐胁迫对紫花地丁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紫花地丁种子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及二者质量比1∶1配成的混合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胁迫,调查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使紫花地丁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明显降低,而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3种盐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NaCl>混合盐>Na2SO4;紫花地丁种子萌发时3种盐的耐盐适宜范围为Na2SO41.2%、混合盐0.54%、NaCl 0.54%,耐盐半致死浓度为Na2SO41.98%、混合盐0.83%、NaCl 0.80%,耐盐极限浓度为Na2SO43.24%、混合盐1.30%、NaCl 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