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39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41篇
  93篇
综合类   371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蔬菜及果树上进行了施用活性有机肥的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活性有机肥对大白菜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株高、叶片数、叶宽、开展度3次测量均高于常规施肥,产量比常规施肥每公顷增产5010kg,增产率达10.96%,投入产出比也较高,效益比为1:6;植株的抗病能力也较常规施肥(5.6%)强,降低了2.9%。(2)活性有机肥较传统施肥明显提高番茄的品质。座果总数增加14,小果数量降低4%,大果和中等果数分别增加2%和1.9%;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传统施肥高3.1%。(3)施用活性有机肥处理能提高李果百果重、单株平均产量,分别比施等量普通复合肥的高11.1%和22.7%;施用活性有机肥可显著降低李果果实的总酸度,降低了0.1%,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0.2mg/100g和2.1%,果实硬度指标未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32.
采用人工室内降雨方法就河北内邱县岗底坡地褐土酶活性流失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流失泥沙中单位土体酶活性随坡度增大而减小,除脲酶外流失泥沙均高于土壤中酶活性,有明显富集,呈现出高肥力土壤高流失,低肥力土壤低流失的基本规律;土壤酶流失总量与坡度呈指数变化关系,符合MC=atb预测模型;流失四种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水土流失引起酶总体的损失;土壤酶和养分流失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关系,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可作为土壤侵蚀度的分级指标。  相似文献   
33.
近红外光谱法与国标法测定大豆蛋白质和脂肪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适宜黄淮海地区种植的3种品质类型的夏大豆品种进行了密度和氮磷的组合处理,并将收获后的籽粒分别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和国家颁布的标准化学测定方法进行蛋白质和脂肪的测定,结果发现,同一份样品分别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测定的结果吻合性较高,其中脂肪含量平均相差仅为-0.03%,蛋白质含量平均相差0.37%。用两种方法测得的脂肪和蛋白质数值,相关系数均大于0.91。  相似文献   
34.
大庆城市湿地水生生态系统重金属转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大庆城市湿地北二十里泡为例,研究生活污水污染泡沼重金属分布及转移规律,为进行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和治理湿地水生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该湿地中水、沉积物及芦苇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测定,并采用方差分析、线性和非线性模拟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模型拟合,结果表明:①水样、底泥、植物根部、茎叶中重金属分布趋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②不同部位水样、底泥、植物根部、茎叶中的重金属种类及含量明显有差异.不同重金属与底泥的键合能力不同,铅和镉的键合能力最强,最容易在底泥中沉积.芦苇对汞和铅的转移能力最强,而对铜和锌的富集能力最强.③重金属在转移链中具有明显的转移规律,铜、锌、铅等具有较好的转移模型,多呈多项式和反比例函数关系模型.该研究主要基于统计学的原理,提出了生活污染泡沼水—底泥—根系—茎叶之间的转移模型,模型均通过小概率检验,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5.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的运移及其后效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以北方半干旱湿润区潮土为对象,探讨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硝态氮(NO-3-N)的运移及其后效。【方法】采用外源标记微注射法,设置田间微区试验。【结果】在试验水氮管理条件下,15、45、75 cm 3个标记处理分别向下迁移了65、35、25 cm,但均未移出作物根区(1 m)。播后至冬前3个标记处理100 cm处土壤溶液NO-3-N浓度变动较小,生长后期小麦15、45 cm标记处理出现上升,而菠菜则有所降低,两种作物的75 cm标记处理在整个生长季持续上升,说明作物对75 cm标记硝态氮利用程度较低。夏玉米对前茬标记氮的利用率为2.1%~5.6%,其中以标记45 cm土层处理残效最高;15 cm和45 cm 2个标记深度前茬小麦京411显著高于前茬小麦小偃54。【结论】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累积硝态氮在作物生长季内未发生强烈的淋洗,但表现出上层标记硝态氮移动距离长,下层移动距离短的规律;100 cm处土壤溶液NO-3-N浓度的动态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物根区内氮素利用的状况;后茬作物对标记于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硝态氮的利用是很有限的,与前茬作物吸收、土壤剖面硝态氮的运移及残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6.
桑叶叶绿素光谱特征及其含量测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祥元  高坤  张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23-17424,17426
[目的]研究桑叶叶绿素的光谱特征及其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新鲜桑叶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和分光光度法对桑叶叶绿素进行提取与含量测定,通过比较不同节位桑叶及桑叶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分析桑叶叶绿素的光谱特征及其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桑叶叶绿素的光谱特征与其他高等植物叶绿素的光谱特征类似;不同节位桑叶中叶绿素含量为中部〉底部〉顶端,但叶绿素a/b的比值却为底部〉硕端〉中部;而桑叶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及a/b比值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叶柄〉叶中〉叶尖。[结论]不仅为叶绿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提供了方法性参考,而且有益于叶绿素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张万娟  张丽娟  刘亚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41-14543
应用积分湿度指数、干湿指标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辽宁省大石桥地区农业生长季的旱涝程度及水分供需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年降水量趋势减少170mm,春季趋势减少10mm,夏季趋势减少114mm,秋季趋势减少47mm。与农业需水相比,生长季缺水35mm,降水量满意程度趋势下降37.7%,干旱指数趋势降低0.345;作物生长季的气候类型从偏湿润向偏干旱转变,春、秋2季转为中旱气候类型,1980年以后干旱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38.
针对宁夏灌区设施蔬菜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造成土壤含盐量过高,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进行土壤-芹菜系统的氮素单因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30kg/667m2)增施氮肥,芹菜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芹菜产量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施氮水平高于30kg/667m2,维生素C含量会逐渐降低,产量也下降;施氮量为30kg/667m2时,芹菜维生素C含量、产量及植株氮素表观利用率均为最高;土壤硝态氮含量,一方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同一土层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黄河上游地区设施芹菜氮素的优化目标供应值为30kg/667m2。  相似文献   
39.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校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对塔里木大学学生党建工作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后,重点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对此提出了营造网络党建氛围,整合多方资源,结合实际、分层次、常态化、实效化地开展教育和发展工作,同时加强优秀民族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提高党课通过率等一系列对策,以确保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40.
刘莉  井渌  张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86-13587,13613
以徐州市云龙山东坡运动广场为例,着重分析了环境心理学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探讨了在景观设计工作中如何利用环境心理学,以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