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20篇 |
免费 | 117篇 |
国内免费 | 1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20篇 |
农学 | 138篇 |
基础科学 | 150篇 |
263篇 | |
综合类 | 1040篇 |
农作物 | 194篇 |
水产渔业 | 165篇 |
畜牧兽医 | 512篇 |
园艺 | 160篇 |
植物保护 | 1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115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125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44篇 |
2013年 | 139篇 |
2012年 | 196篇 |
2011年 | 158篇 |
2010年 | 156篇 |
2009年 | 161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103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基于长期定位耕作试验(2006—2016年),探讨长期传统翻耕、免耕和深松耕作对冬小麦关键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分析长期免耕和深松耕作下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长期免耕和深松耕作较传统翻耕均不同程度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但在较干旱年份,不同生育期免耕蓄水保墒效果优于深松耕作。从冬小麦扬花期到成熟期,无论何种耕作方式氮素在茎和叶中的分配比例逐渐减小,在穗中的分配比例逐渐增大。扬花期,与传统翻耕相比,连续2 a免耕分别提高茎、叶和穗的平均氮素积累量44.3%、80.5%和70.9%,而连续2 a深松耕作未呈现显著变化;成熟期,连续2 a免耕和深松耕作较传统翻耕均显著降低了茎的平均氮素积累量,增加了籽粒的平均氮素积累量(P0.05),且免耕优于深松耕作。此外,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显著提高冬小麦植株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转移率和营养器官对籽粒的贡献率(P0.05),而深松耕作仅在较干旱年份未明显提高冬小麦植株营养器官转运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综上,长期深松耕作并不能持续促进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与转运,对于干旱少雨年份免耕优于深松耕作。 相似文献
104.
为探明不同地形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江西省南丰县和南城县平地与丘陵地南丰蜜橘为材料,对单果重、果形指数、色泽、化渣性、Vc及糖酸组分等风味品质进行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丘陵地果实单果重、横纵径、Vc、可溶性糖和糖组分等高于平地果实,而可滴定酸、果形指数和酸组分则相反。模糊综合评判分析表明①等权:南丰丘陵地>南丰平地;南城丘陵地>南城平地;②加权:南丰丘陵地>南丰平地;南城丘陵地>南城平地。因此,平地与丘陵地的南丰蜜橘果实品质存在差异,丘陵地明显优于平地。 相似文献
105.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雪松疫霉根腐病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松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lateralis Tucker et Milbrath)是一种重要的毁灭性植物病原菌,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我国未有该病害发生的报道,为了防止P.lateralis的传入和扩散,需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本文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以Ypt1基因为靶标序列,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LAMP反应体系,并对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整个检测过程仅需80 min,即可通过肉眼观察直接判定检测结果。在特异性检测中,P.lateralis菌株都能观察到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其他疫霉菌和真菌供试菌株均呈阴性反应。在灵敏度检测中,最低检测限为100 pg/μL。该方法的建立为P.lateralis的检疫鉴定及其所致病害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6.
早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南方稻区品种更替过程中大面积推广的18个早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按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个演变阶段,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演变,产量、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均有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变化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每穗粒数的增加是着粒密度改良所致。农艺性状与年代的回归分析表明,生物量与株高在1980年后有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决定早籼稻产量的农艺性状为生物量、株高、收获指数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07.
为探明保水剂和氮肥及其配施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的作用机理,通过大田试验,以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为对照,研究了保水剂(60 kg.hm 2)与氮肥[0、225 kg(N).hm 2、450 kg(N).hm 2]单施及其配施后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保水剂和氮肥的施用均提高了土壤剖面各层次的含水量及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中以单施450kg(N).hm 2氮肥、单施保水剂及保水剂与450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土壤含水量较高。不施保水剂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施用保水剂时,氮肥用量过高,干物质积累有所降低。拔节—收获期,保水剂与225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且到生育后期效果更明显。在播种—拔节期和孕穗—灌浆期,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且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处理增加幅度更大。而灌浆—收获期,高氮[450 kg(N).hm 2]和保水剂与225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53.8%和57.8%。而最终产量与水分生产效率以60 kg.hm 2保水剂与225 kg(N).hm 2氮肥配施处理最高。说明氮肥用量适宜时,施用保水剂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8.
“中国超级稻试验示范项目”于2000年与2001年在南方稻区的浙江省新昌县、诸暨市、乐清市三地和北方稻区辽宁省沈阳市和新民市等地开展示范 ,生产示范的主要品种为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和常规粳稻沈农606,南方稻区百亩示范方平均产量为789.5kg/667m2,个别田块产量超过800kg/667m2,北方稻区百亩示范片平均产量为809.5kg/667m2。2001年在浙江省乐清市石帆镇和虹桥镇的百亩示范方的连作晚稻生产中 ,产量分别达到726.7kg/667m2和702kg/667m2,显著高于对照。超级… 相似文献
109.
110.
不同土壤消毒剂和杀菌剂防治草莓土传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种土壤消毒剂和6种杀菌剂处理草莓育苗地和种植地,研究其对草莓土传性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草莓育苗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壤消毒剂处理都明显降低育苗地和种植地中草莓苗炭疽病和枯萎病的发病率,防治效果较好的是三氯硝基甲烷和四氢-3,5-二甲基-1,3,5-噻二唑-2-硫酮.其中三氯硝基甲烷降低了土传病害的发病率,草莓苗发苗数量明显提高11.23%,产量也明显增加14.78%.使用6种杀菌剂后,炭疽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在第4次用药后15d,对照发病率高达89.3%,而75%戊唑醇·肟菌酯WG3000倍液和43%戊唑醇SC5000倍液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好,炭疽病发病率仅为4.0%,防效分别高达98.41%和98.5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