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0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4篇 |
农学 | 61篇 |
基础科学 | 110篇 |
227篇 | |
综合类 | 735篇 |
农作物 | 52篇 |
水产渔业 | 24篇 |
畜牧兽医 | 361篇 |
园艺 | 157篇 |
植物保护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81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89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98篇 |
2010年 | 108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84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4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44.
45.
番茄抗晚疫病基因ph-3的RAPD及CAPS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番茄抗晚疫病ph-3基因已有的RAPD特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根据该测序结果设计SCAR引物对抗病亲本、感病亲本、抗病池、感病池、F_1个体进行扩增,均获得一条592bp的特异片段.感病基因型和杂合抗病基因型存在Xba Ⅰ酶切位点,酶切后分别产生了261bp、193bp和95bp以及592bp、261bp、193bp和95bp的特异性片段,纯合抗病基因型无此酶切位点,酶切结果仍为592bp的产物.这些片段能成功区分抗病材料、感病材料和F_1个体,很有可能是与ph-3基因连锁的CAPS标记. 相似文献
46.
间伐对华北土石山区油松林生长及其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伐是森林经营的主要措施之一,研究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北沟林场4块油松人工林样地分别进行46.6%,56.2%,67.1%的3个强度间伐以及对照处理,通过植被群落调查,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后油松林生长及其林下植被发育。结果表明:油松林分经不同强度抚育间伐后单木胸径、树高、冠幅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但单位面积蓄积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弱度、中度间伐能够增加林下植物种类,提高林下植物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但是强度间伐后林下植物种类并不会增多,此现象符合"中度干扰假说";林分经不同强度间伐后,林下植被优势种各异;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林下植被生物量增加。综上,合理的间伐能够促进林分生长及其林下植被发育,研究区选择56.2%左右的间伐强度最优。 相似文献
47.
滨海沙地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及碳氮养分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滨海沙地10年生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及其碳氮归还量进行为期1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年凋落量为673992kg/(hm2·a),叶是凋落物的主要形式;凋落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表现为“双峰”型,即5月和7月出现2次高峰;凋落物各组分碳含量差异不明显,介于45%~50%;凋落叶的氮含量是皮和枝的2倍多,氮含量大小排序为碎屑>叶>果>枝>皮。碳氮元素养分年归还量为332586kg/(hm2·a),其中:碳归还量为326748kg/(hm2·a),氮归还量为5839kg/(hm2·a);C/N值为5596,高于同试验区其他树种,大小排序为皮>枝>果>叶>碎屑。 相似文献
48.
针对鱼类早期资源量估算方法误差大的问题,基于环境水力学,建立鱼卵移流扩散的瞬时点源二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选取、守恒验证,分析了鱼类早期资源量传统估算方法的误差,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环境水力学的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量估算方法。结果表明,中心产卵群体,从产卵点到下游约80 km范围内的断面,鱼卵密度呈钟形分布,由传统方法估算得到的早期资源量低于真实值,最大误差为17.5%;对于近岸产卵群体,从产卵点到下游约200 km范围内的断面,鱼卵密度随距离增加呈指数下降,由传统方法估算得到的资源量高于真实值,最大误差为-33.9%;当断面鱼卵密度均匀分布,即中心产卵和近岸产卵时,产卵场下游80 km和200 km后的断面鱼卵密度沿断面分布均匀,传统方法估算结果较为准确,不必进行校正。改进的估算方法可用于计算产漂流性鱼卵的鱼类早期资源量。 相似文献
49.
2018年冬季(12月)在太湖设置24个采样点,用网目12cm、7cm和3cm的浮、半沉和沉刺网和网目1.6cm的地笼相结合采集鱼类样本,参考历年渔业监测结果,选取4个参照点,筛选5大类27个候选参数,构建太湖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体系(Fish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F-IBI),评价太湖水质状况。在太湖共采集鱼类1765尾,1门1纲6目8科28属37种,总重94017.7g。2018年冬季太湖鱼类的优势种类为刀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优势度为43.23%,重量优势种类为鲤Cyprinus carpio,优势度为37.57%。该体系包括鱼类总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肉食性鱼类个体百分比、鱼类总个体数、产粘性卵鱼类物种数百分比、借助贝类产卵鱼类物种数百分比、中等耐污鱼类个体百分比,共7个参数。等级和评分为:"优",F-IBI≥4.36;"良",4.36F-IBI≥3.27;"中",3.27F-IBI≥2.18;"一般",2.18F-IBI≥1.09;"差",F-IBI1.09。结果显示:西部湖区和湖心区为"一般";南部湖区和梅梁湾为"中";竺山湾为"中"~"优";东部湖区和贡湖湾为"良"~"优"。F-IBI结果与水生态健康指数(M-IBI)、物理生境指数(PHI)的相关性好,而与水质参数的相关性不高,这表示鱼类为湖泊顶级生物类群,活动能力强,其状况反映出水体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环境要素的综合结果,建议M-IBI将F-IBI纳入,以丰富水生态健康体系。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