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我国氮素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传统脱氮工艺流程长,氧耗大,反硝化碳源不足,脱氮效果低.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串联工艺是目前最经济、最简洁的生物脱氮工艺,非常适用于低C/N废水的处理,与传统方法相比,该工艺有明显的优点,如低能耗、无需外加有机碳源、低污泥产量等.随着基础研究的逐渐深入,各国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转向该工艺的实际应用.本文在首先介绍了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工艺原理及亚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菌生化特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近期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串联工艺在污泥消化上清液、垃圾渗滤液等实际高氮低碳废水处理中应用的现状,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2.
磷酸铵镁法回收污泥脱水液中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水厂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氨氮和磷酸盐,采用磷酸铵镁法可实现磷的回收,并减轻由于脱水液回流而导致的污水处理主工艺的氮、磷负荷提高.本文对投加镁离子从消化污泥脱水液中回收磷酸铵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消化污泥脱水液中氨氮充足,只需保证镁磷摩尔比大于1∶ 1,pH值在8.5以上,磷酸盐去除率可达85%以上;2)相对于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淀时间、是否投加晶种等因素,pH值对磷酸盐去除率影响最大,pH值分别为7.5, 8.5, 9.5时,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56%, 87%和97%;3)消化污泥脱水液中本身含有的钙离子会导致磷酸铵镁纯度下降.  相似文献   
23.
为了对水电站坝区开挖与施工营地建设中的土石方进行优化调配,通过对料物调配平衡问题的分析,总结了水电站坝区开挖与施工营地建设中土石方调配平衡的共同规律,提出了此问题的通用模型。  相似文献   
24.
处理城市污水同时生产电能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厌氧颗粒污泥上清液和城市污水接种的两套单池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处理城市污水时的产电性能。以破碎厌氧颗粒污泥上清液接种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具有较好的产电性能,以城市污水为试验用水时,外电路负载两端最高电压达433 mV,功率密度为117.5 mW.m-2;以城市污水接种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不投加营养盐及磷酸盐缓冲溶液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电能,但产电效果并不理想,而投加后,产电性能有较大提高,外电路负载两端最高电压为228.2 mV,功率密度为35.2 mV.m-2;对城市污水的COD去除率最高为39.7%,库仑效率最大可达60.6%。  相似文献   
25.
利用河底污泥进行连续厌氧生物产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底污泥,以葡萄糖为基质,在pH值为5.0~5.2,温度为35 ℃,水力停留时间为6~8 h的条件下,实现了连续厌氧生物产氢.结果表明:当容积负荷为36 kgCOD·m-3d-1时,产气中主要含有氢气和二氧化碳,其中H2约为52.3%,反应器的容积产氢率最高达6.7 L ·L-1d-1,基质产氢率为1.3~1.4 mol·mol葡萄糖-1;液相中主要末端产物为乙醇、乙酸、丁酸,三者摩尔比约为1∶1∶0.6,另有少量丙酸.  相似文献   
26.
沼气循环厌氧颗粒污泥床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厌氧絮状污泥接种,投加少量颗粒活性炭(GAC),处理高浓度自配水的上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在无沼气循环下,经18天运行即实现了污泥颗粒化,按反应区容积计算的有机负荷(OLR)达到15 kgCOD·m-3d-1,COD去除率为87%;启动沼气循环,在气体上升流速约2.1 m·h-1的条件下,几乎所有颗粒污泥在2天内发生解体;但继续沼气循环,经过在OLR约为36 kgCOD·m-3d-1下连续运行49天反应器内又重新形成了颗粒污泥;随后,反应器的OLR迅速提高到并保持在90kgCOD·m-3d-1左右,稳定运行18天,COD去除率在95%以上;沼气循环可强化反应器内的混合程度,使其离散系数D达到0.368.  相似文献   
2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