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阐述了以微生物制剂为主的奶牛生物增奶剂和化学增奶剂的研究概况。报道了当前酵母茵、乳酸茵、米曲霉、复合茵制剂等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微生物增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概述。同时指出化学增奶剂的应用效果取决于所试奶牛日粮营养成分的盈缺,选择适宜时机和剂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2.
采用微生态学检测方法,对健康羔羊及下痢羔羊直肠肠道菌群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下痢羔羊与健康羔羊直肠肠道.菌群发生较大变化,羔羊下痢的主要原因是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33.
喷洒有效微生物群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间大豆花荚期喷洒有效微生物群制品提高了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并能显著增加籽粒产量,同时提高了大豆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34.
激发作物植株活力、改变植株生理机制的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介绍的激发小麦等作物植株活力、改变植株生理机制的栽培技术是另一种范畴的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方法刺激植株,激发植株活力,促进植株内部器官、组织、细胞、分子、酶、激素、蛋白质等的变化,改变其质量和含量,增加其活性等,在同样条件下,比对照植株能更好地利用和同化外界条件进行良好的生长发育而达到高产、优质和符合需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微生物制剂与瘤胃原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有其特殊的消化系统,而且瘤胃微生物区系复杂多样。瘤胃是反刍动物体内的饲料加工厂,草料中约有70%~75%可消化物质和50%粗纤维在此消化,在这一系列的消化过程中,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构成特殊的微生态空间和微生态系。在瘤胃微生物区系中,原虫和细菌几乎各占50%。微生物制剂对瘤胃原虫有何影响,对机体起到什么作用,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1反刍动物瘤胃原虫对机体的作用1.1对机体的有利作用瘤胃内的原虫至少有30种以上,主要是属于纤毛虫纲,约有130多种纤毛虫,也有少数鞭毛虫纲的。纤毛虫数量为105…  相似文献   
36.
益生菌对奶牛泌乳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益生菌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选择胎次、泌乳量相似的黑白花奶牛,在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冬、夏两季进行试验,试验组添加益生菌,对照组不添加,统计产奶量和奶比重。结果冬季试验组比同期对照组产奶量增加7 26%,奶比重增加0 048%。夏季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能减少奶牛高温期产奶量的下降,改善泌乳性能,提高奶牛抗热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37.
通过N离子束注入对胶胨状芽孢杆菌B.mucilaginosus K-1进行诱变,筛选得到一株解钾能力提高720%的突变菌株B.mucilaginosus K-1-3。发酵后对B.mucilaginosus K-1和B.mucilaginosus K-1-3的胞内和胞外可溶性钾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胞外可溶性钾含量很低,绝大部分都在胞内,说明解离出来的可溶性钾主要被菌体生长所吸收。  相似文献   
38.
小麦生育后期的光合作用与产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中总结了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作用的一般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讨论了肥料、水分、CO_2、光照,温度及生长调节物质等因素对该期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对小麦灌浆期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加以分析;从育种、栽培方面对光能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91,自引:2,他引:91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 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hm2产9000 kg籽粒)栽培的理论与技术. 结果指出, 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 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 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 是高产(hm2产6000~7500 kg籽粒)向超高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揭示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衰老规律, 划分  相似文献   
40.
不同生育时期时期施氮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和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冬小麦春季二梭期、雌雄蕊原基形成期、四分体形成期和开花期施氮78.75kg/hm^2对旗叶衰老及产量因素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分体形成期和雌雄蕊原基形成期施氮提高了旗叶衰老初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衰老后期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了叶片衰老期间细胞膜质过氧化水平及叶片衰老后期脱落酸积累量,延长了籽粒线性增重阶段持续时间,显著提高了粒重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