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32篇
  18篇
综合类   218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通过"3414"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水平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经统计分析获得冷棚马铃薯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为Y=1563.74+56.93N+116.45P+4.84NP+7.37NK-9.42PK-6.31N2-5.92P2,求得马铃薯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12.05kg/667m2,P2O5=9.42kg/667m2,K2O=6.72kg/667m2;最佳产量施肥量为:N=11.58kg/667m2,P2O5=8.39kg/667m2,K2O=7.19kg/667m2。  相似文献   
172.
冷棚马铃薯“3414”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414"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水平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经统计分析获得冷棚马铃薯三元二次肥料效应甬数为Y=1563.74+56.93N+1 16.45P+4.84NP+7.37NK-9.42PK-6.31N2-5.92P2,求得马铃薯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12.05 kg/667 m2,P2O5=9.42 kg/667m2,K2O=6.72 kg/667m2;最佳产量施肥量为:N=11.58 kg/667m2,P2O5=8.39 kg/667m2,K2O=7.19 kg/667m2.  相似文献   
173.
辽宁花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3414"试验设计,对辽宁花生种植区测土配方施肥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百公斤经济产量需肥量,N为4.69kg,P2O5为1.13kg,K2O为1.81kg;土壤养分校正系数,N为0.82,P2O5为0.31,K2O为0.30;肥料利用率,N为35.76%,P2O5为10.68%,K2O为25.78%。施肥参数在地区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4.
包膜肥料对巨峰葡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包膜肥料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施用包膜肥料,研究包膜专用肥料对巨峰葡萄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包膜肥料可改善巨峰葡萄叶片的光合特性,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包膜肥料的施用降低了葡萄叶片的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以包膜加抑制剂比常规施肥减量20%处理效果最好,比对照和NPK常规施肥分别增产35.41%和10.52%;施用包膜肥料后葡萄的糖酸比变化不大,而Vc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75.
在比较了Trizol试剂盒法、异硫氰酸胍法和改良CTAB法用于黄瓜总RNA的提取效果后,表明改良的热CTAB/酸酚法较其他两种方法能更有效地提取黄瓜总RNA,该方法能有效提取黄瓜不同器官,包括根、茎、叶、花、幼嫩果实的总RNA。该方法简单经济,能有效去除黄瓜植株不同部位的多糖和多酚类等次生物质,获得完整的总R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A260 nm/A280 nm比值在1.9~2.0之间,提取率在80~100μg/100mg左右。利用该法所提取的总RNA成功地对ACC合酶基因(CS-ACS1)片段进行了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相似文献   
176.
为了了解西藏地区藏猪源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血清型、耐药性、毒力基因及遗传进化现状,试验对从西藏地区林芝市、拉萨市采集的60份腹泻藏猪新鲜粪便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和特异性基因检测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荚膜血清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用17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并用分离菌对小鼠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西藏地区林芝市样品中成功分离鉴定出3株藏猪源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5%(3/60),分别命名为P1、P2、P3菌株。3株分离菌能够发酵多种糖类,且不产生硫化氢。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1 400 bp和430 bp的目的条带。3株分离菌均与郑州红袋鼠源CP051490和广州鹦鹉源CP064129聚成一簇,其中P1菌株和P2菌株聚为一个小簇;P3菌株与广州鹦鹉源CP064129聚成一个小簇,亲缘关系最接近。3株分离菌均未鉴定出荚膜血清型。3株分离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100%;对派拉西林和红霉素的耐药率为66.7%;对头孢氨苄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为33.3%。3株分离菌只携带2种耐药基因,分别为sul2、 blaROB...  相似文献   
177.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农户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情况、农户的资金需求状况、农村信用社对当前农村经济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对聊城市下辖的区县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农户对新农村建设有部分了解,农户对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抱有很大希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8.
为揭示黄瓜果皮、果肉间香气差异及不同黄瓜品种果实香气特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6个黄瓜品种进行芳香物质成分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从黄瓜果皮、果肉中分别检测出60种和47种芳香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酯类和烃类。醛类是黄瓜果肉的主要风味物质,含量高达总风味物质的83.78%~96.31%,显著高于果皮;醇类、酮类、酯类等主要分布在果皮中。综合比较黄瓜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特征芳香物质差异可知,果实的黄瓜味主要来源于果肉,清香味来源于果皮;6个黄瓜品种香气风味物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温室水果型品种相较于其他供试品种,含有较多的(E)-6-壬烯醛和壬醛,具有独特的水果香甜味道,‘南水8号’(E,Z)-2-6-壬二烯醛含量最高,黄瓜风味最为浓郁。  相似文献   
179.
为了揭示施肥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冠结构和光合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3年生毛竹从展叶到绿叶期的叶片大小、质量、分布状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毛竹单叶面积、千叶质量和叶片分布受施肥的影响较小.是较为稳定的指标:展叶期施肥处理(处理1)能显著增加单株立竹的叶片数量,到7月底,其单株立竹叶片总质量和叶面积指数分别比绿叶期施肥(处理2)提高14.8%和13.7%。比不施肥(对照)提高27.6%和24.5%;冠层14~17档是单枝叶片数量最多的区域。施肥能增加各枝盘叶片的质量,但对林冠重心的分布无影响;单叶叶面积稳定后(6月).处理1的叶绿素测定值和光舍速率显著高于处理2和对照,而处理2与对照闻无显著差异。展叶期施肥通过叶片数量、叶面积指数和光合捕光色素含量的提高,增强了毛竹林光合能力。因此,建议在实际生产中于毛竹展叶期进行土壤养分补充。图6表1参16  相似文献   
180.
【目的】西双版纳黄瓜是中国特有的黄瓜种质资源,有多心室特性。在探明西双版纳黄瓜多心室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多心室QTL定位,为进一步了解其分子机理和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也为黄瓜果实性状改良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方法】对‘北京截头’黄瓜(CC3,3心室)和西双版纳黄瓜(SWCC8,5心室)不同时期的子房进行石蜡切片观察;基于以‘北京截头’黄瓜和西双版纳黄瓜为亲本构建的含124个株系的F9代RIL群体,利用已完成的遗传图谱,结合两个季节的RIL群体心室数目统计结果进行多心室QTL定位分析。【结果】石蜡切片观察发现,西双版纳黄瓜子房由5个心皮内卷构成多心室的结构,与3心室黄瓜相比,其子房横径大且胎座数量多;QTL定位分析发现5个控制多心室性状的QTL(LOD>2.5),分别分布在1、2、6号染色体上,其中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QTL ln1.1和ln1.3在2013年秋季、2014年春季这两季统计结果中都稳定存在,ln1.1在两季的LOD值分别为10.96和9.24,贡献率分别为39.24%和20.49%,位于标记SSR16472-SSR12070。ln1.3在两季的LOD值分别为27.31和21.45,贡献率分别为75.90%和47.11%,位于标记UW083751-SSR04278,认为这两个位点是控制多心室的主效QTL,其余位点为微效位点。ln1.1区段的遗传距离为6.3 cM,物理距离为0.97 Mb,包含159个基因。ln1.3区段的遗传距离为4.9 cM,物理距离为2.07 Mb,包含227个基因。在ln1.1和ln1.3区段内分别预测了2个调控多心室性状的基因,包括2个WD40重复蛋白基因(Csa1M071910.1Csa1M072490.1)和2个Aux/IAA生长素应答基因(Csa1M231530.1Csa1M207820.1)。【结论】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ln1.1和ln1.3是控制多心室性状的主效QTL。预测2个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的基因Csa1M207820.1Csa1M231530.1,以及2个与WD40重复蛋白相关的基因Csa1M071910.1Csa1M072490.1为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