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小麦籽粒DON毒素(包括DON、3-ADON和15-ADON)的控制效果,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药剂对禾谷镰刀菌野生型菌株PH-1的室内活性, 同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测定了这些药剂对DON毒素的抑制效果, 并开展了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12种原药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氰烯菌酯>氟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井冈霉素A。氟环唑EC50和EC90离体胁迫均刺激DON毒素产生, 其他杀菌剂EC50和EC90胁迫均抑制DON毒素产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30%丙硫菌唑OD和20%叶菌唑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87.68%~94.77%; 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45%咪鲜胺EW、25%氟环唑SC、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57.63%%~85.49%; 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嘧菌酯SC病指防效分别为72.18%和51.98%, DON防效分别为43.06%和-7.96%; 24%井冈霉素A AS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42.37%和62.87%。药剂离体和田间控毒效果不完全一致, 赤霉病有效防控是DON防控的前提, 病害防效与DON防效不完全一致, 本研究为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通过不同剂量、不同药剂对比及防治适期试验,研究32%丙.氟EC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田间使用技术。结果表明:32%丙.氟EC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防效好于生产上其他同类药剂,且持效期特长,用药量为30 m l/667m2,药后30 d杀虫和保叶效果仍达到82.75%和78.93%,同时32%丙.氟EC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时期选择性较大,在蛾峰期、低龄幼虫高峰期和高龄幼虫高峰期同样具有很高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43.
稻曲病俗称“青粉病”、“谷王”、“丰年果” ,是由一种属子囊菌的真菌侵染引起 ,此病害不仅能造成一定的水稻产量损失 ,而且会引起稻米品质变劣 ,使经济价值降低。有关稻曲病的问题 ,我地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 ,因而对它的研究较少。近年来 ,随着品种更新 ,导致稻曲病的发生愈来愈重 ,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此 ,我们结合栽培试验 ,就氮肥的施用对稻曲病的发生问题进行试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为 9516 ,5月 2 1日播种 ,6月 2 7日移栽 ,密度为 2 14万穴 /6 6 7m2 。1 2 试验处理本试验共设置穗肥用量 (促花肥 保花肥 )为11…  相似文献   
44.
为筛选适宜江苏丘陵稻区旱育机插条件下长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种子处理方式,以机插为前提条件,采用20%氯虫苯甲酰胺(CAP)悬浮剂浸种、清水浸种后药剂拌种(湿拌)及干籽拌种(干拌)3种方式处理种子,比较其对水稻的保叶效果和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并结合赶蛾数据分析当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对稻纵卷叶螟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相同用量条件下,对水稻的保叶效果和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均为干拌≥湿拌>浸种处理。在江苏丘陵地区稻纵卷叶螟第3代偏轻至中等发生、第4代中等偏重发生条件下,利用CAP有效用量2.0g/kg浸种处理种子、1.0g/kg湿拌和干拌处理种子均可达到90%以上的保叶和杀虫效果,有效控制时长达111d以上。结合农药利用率及成本因素,在江苏丘陵地区可利用CAP有效用量1.0g/kg拌种,湿拌或干拌种子可预防水稻生长前期偏轻发生、后期中等偏重发生的稻纵卷叶螟,有效减少田间白叶率、活虫数及田间稻纵卷叶螟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45.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以醚菊酯与吡蚜酮质量比为1:2对褐飞虱3龄若虫生物活性Lc,0值为2.89mg/L,共毒系数为146.84,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1%醚菊·吡蚜酮S(2375、525mL/hm2在药后3d对褐飞虱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19%、90.37%,速效性好,好于吡蚜酮、醚菊酯药剂;其在药后7~14d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均在87%以上,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吡蚜酮、醚菊酯处理,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由此可知,21%醚菊·吡蚜酮sc推荐用量为375mL/hm2,大发生年份用量可以增加到525mL/hm2,对水50kg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46.
【目的】为调查江苏镇江地区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情况。【方法】采集受水稻恶苗病菌侵染的水稻植株,分离水稻恶苗病菌并鉴定其种属关系,利用PCR检测咪鲜胺作用靶标位点cyp51A位点是否突变,分析水稻恶苗病菌抗咪鲜胺的作用机制。【结果】在江苏镇江地区的发病水稻田成功分离水稻恶苗病菌98株,优势种群是藤仓镰刀菌。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EC_(50)值介于0.011~0.175μg·mL~(-1)之间,对咪鲜胺的抗性水平较高。【结论】检测抗性最高和最敏感的各2株菌株靶标位点cyp51A基因发现无明显的点突变,证明其突变机制不是由于cyp51A位点突变而导致,推测可能是该位点的mRNA过量表达导致。  相似文献   
47.
水稻干尖线虫是水稻上重要的寄生线虫,严重危害水稻安全生产。14-3-3蛋白调控生物体的细胞代谢、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等一系列生物过程。本研究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分离获得了一个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14-3-3基因,命名为Ab-14-3-3-a。Ab-14-3-3-a全长c DNA序列含有59 bp的5'非翻译区(UTR)、编码251个氨基酸756 bp的开放阅读框。Ab-14-3-3-a DNA序列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Ab-14-3-3-a蛋白与其他植物寄生线虫14-3-3蛋白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系统发育树显示与植物寄生线虫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原位杂交显示Ab-14-3-3-a特异定位于成虫的背食道腺细胞中,表明其在线虫取食和寄生过程中发挥潜在功能。qRT-PCR显示,Ab-14-3-3-a在水稻干尖线虫各个龄期均表达,其中在成虫表达水平最高,而在发育过程中幼虫表达水平最低。当线虫取食不同寄主时,Ab-14-3-3-a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线虫取食感病水稻早期,Ab-14-3-3-a表达水平上升1.5倍,而取食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时Ab-14-3-3-a表达可提高数百倍。利用体外RNA干扰技术将Ab-14-3-3-a的表达进行有效抑制,结果显著影响了线虫的产卵、成虫发育以及线虫种群数量。综上,Ab-14-3-3-a参与调控水稻干尖线虫的取食行为和发育进程。本研究相关结果有助于拓展植物寄生线虫14-3-3蛋白功能,为深入研究线虫与植物互作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甲磺隆对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在秋季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部分防除后,可用于对非耕地的土壤进行处理的药剂。[方法]秋季(2007年10月13日),将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部分人工割除后,使用甲磺隆有效成分分别为15、30、60、120、240 g/hm2对水喷雾,以及清水对照6个处理进行土壤表面喷雾,翌年春季加拿大一枝黄花萌发后,分别于4月1日(药后171 d)、4月24日(药后194 d)、5月25日(药后225 d)调查各处理出苗密度,计算防效。[结果]试验表明,使用甲磺隆对土壤表面喷雾,有效成分为30 g/hm2即可比较理想地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下根茎的繁殖能力,且持效期较长。[结论]在不进行农业生产的非耕地中,应用甲磺隆进行秋季土壤处理,可作为制订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策略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明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DJ-6对葡萄霜霉病的生防活性.[方法]采用叶盘法分别测定了黄麻链霉菌NF0919发酵上清液、1.0×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代森锰锌和烯酰吗啉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NF0919菌株发酵上清液、1.0×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代森锰锌和烯酰吗啉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96.285 9、86.603 8、69.947 2和7.263 6μg/ml.NF0919菌株发酵20倍液和1.0x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DJ-6 WP 1 00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做预防性施药时,2次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71.55%和70.71%,2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67.54%和68.19%;当做治疗性施药时,2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59.72%和56.07%,2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56.88%和57.46%.两种供试生防菌剂的防效相当,且保护效果与50%代森锰锌WP 300倍液均差异不显著,而治疗效果与40%烯酰吗啉SC 200倍液均差异显著.[结论]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DJ-6 WP对葡萄霜霉病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与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50.
江苏省防控小麦赤霉病主要药剂及其复配剂药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当前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的防效,探明不同药剂种类在小麦赤霉病重发生及轻发生地区防治效果差别,采用两地药剂小区试验同时测定13个农药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气象条件不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而发病较轻的地区,参试药剂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而在气象条件适合,赤霉病重发生地区,参加试验的药剂其防效均低于70%,表现不佳。其中多菌灵及其复配药剂均对小麦赤霉病保持较高的防效,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赤霉病防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