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32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梭梭与白梭梭气体交换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梭梭[WTBX](Haloxylon ammodendron)与白梭梭(H.persicum)[WTBZ]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物群落2个最主要的建群种。通过对梭梭与白梭梭光合特性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同期观测,探讨其光合响应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异同。结果表明:梭梭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大于白梭梭,而白梭梭利用强光的能力大于梭梭。梭梭和白梭梭净光合速率[WTBX](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特征均为“单峰”型,但Pn、Gs峰值出现时间略有差异,Tr的峰值出现时间为16:00。根据梭梭和白梭梭Pn、胞间[WTBZ]CO2浓度[WTBX](Ci)及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推测梭梭光合“午休”主要由气孔因素引起。白梭梭日平均Pn、Tr和WUE(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梭梭,说明白梭梭是一种高光合、高蒸腾、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物种。相关分析表明,对梭梭、白梭梭的Pn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子是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  相似文献   
32.
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对促进土地整理成熟理论体系的形成,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着定量、可操作性的指标选取原则,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结合新疆2008年度的8个国家级重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结果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评价标准、定量依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应用逐渐从定性走向定量.辐射定标是实现遥感信息定量化的基本前提,表观反射率是辐射定标的结果之一.[方法]对辐射定标过程参数的确定和表观反射率的计算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以2008年的Landsat-5 TM的遥感数据为基础,计算表观反射率,从光谱响应曲线、归一化植被指数等方面,对原图像和表观反射率图像进行比较及其分析.[结论]由表观反射率图像计算出的NDVI值比原始图像NDVI大.  相似文献   
34.
利用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89年、2001年和2007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1989~2007年间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景观结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由此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发现:在1989年~2007年间,研究区林地、草地、盐碱地和水域在减少,其中林地减少最多,草地和盐碱地其次,水域面积减少最小。耕地、建设用地和沙砾在增加,耕地增加最多,建设用地其次,沙砾变化较小;在整个研究期内,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从1989年的5744.1×106元,分别下降为2001年的5543.0×106元和2007年的4540.2×106元;在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气体调节、授粉、生物控制和食物生产所占比例在1989年~2007年间呈增长趋势,干扰调节、水分调节、营养循环和废物处理所占比例则在减少,气候调节、水分供应、侵蚀控制、原材料和休闲娱乐变化较小,土壤形成、栖息地、基因资源和文化服务所占比例则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5.
蒸散发的研究对于绿洲的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及水资源合理配置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获取于田绿洲2011年5月17日与2016年5月15日的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信息,根据地表能量平衡原理,构建三角形特征空间,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并根据其"干边"和"湿边"方程系数计算研究区蒸散指数,同时采用MOD16-ET产品数据和研究区土壤含水量数据对地表温度与不三种不同植被指数计算出的蒸散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三角形法的蒸散指数能够很好地估算陆面蒸散发,且与MOD16-ET产品的精度验证相关系数较高,R~2均大于0.7;而通过对比三种常用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计算的蒸散指数,采用ET-Ts/EVI计算出的蒸散指数精度较高,R~2大于0.8;同时,该方法与土壤含水量拟合结果同样,表现出ET-Ts/VI具有更高的精度(R~2大于0.7)。  相似文献   
36.
基于分形理论的干旱区绿洲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干旱区典型绿洲新疆于田县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计算了于田县1976、1989、1999和2001年耕地资源的分维值D、稳定性指数SI和分维变ΔD,并根据其值的物理意义,对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根据历年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绿洲耕地数量时空变化的11个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和水土资源限制是影响耕地数量26年动态变化的主成分,其研究对干旱区农业绿洲耕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新疆于田绿洲-荒漠脆弱带时空演变及其调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ECOTONE)介于绿洲和荒漠之间,对绿洲起着屏障作用,它在维护干旱区生态系统的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这一特殊地带的环境演变过程、特征及形成机制对于揭示其生态学实质、维护和发展绿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选择于田绿洲为研究区,以遥感技术为依托,对2个时相的陆地卫星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处理.利用得到的土地覆盖差值图像,定量分析评价了该地区生态脆弱带1989-2003年间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地区生态环境特点提出了若干有效生态保护及复原措施.为西部干旱地区合理开发绿洲、可持续发展绿洲资源及改善绿洲生态环境等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景观中某些关键性点、位置的破坏对整个生态安全具有负面的后果,研究构建景观层次的生态安全格局已成为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北京妙峰山风景区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借助有效费用距离模型(ECDM),究构建了妙峰山景区生态安全格局过程。结果表明:应用有效费用距离模型(ECMD)建立的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能够反映该区的实际情况,整个风景区面积处于低安全区有21.46 km2,中度安全区有21.78km2,高安全区有6.72 km2。同时,根据生态安全格局图与实际风景区内的人为干扰因子叠加,找到主要的胁迫因素,得出应将风景区内的采石矿点作为关键战略点优先实施生态恢复与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9.
干旱区绿洲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及人为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壤含盐量空间异质性及人为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在0-10cm、10-30cm和30-50cm具有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绿洲的东部、南部和东南部含量分布相对较高,绿洲西部和西北部的含量分布偏低,而在绿洲北部和西南部,土壤含盐量具有中等水平的空间分布。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致使绿洲部分区域受人为活动影响严重,灌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弃耕严重,致使盐分在土壤中急剧增加,表聚强烈。因此,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研究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以及制定相应的盐渍化防治措施是目前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0.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以策勒研究区 1 990年的 LANDSAT TM图像和 1 998年的SPOT- HRV图像为基础底料编制规一化植被指数图 (NDVI) ,并根据极端干旱区绿洲特有的生态特征和已有的研究成就 ,找出植被指数灰度级与盖度级的对应关系并把规一化植被指数 (NDVI)转换成植被盖度图 ,最终利用植被盖度数字图像所提供的各盖度级的数量和空间分配状况来评价 90年至 98年期间植被环境质量的变化 ,并指出该区域环境开发和综合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