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利用1990至2009期间的东北三省46个农业气象台站的观测记录,通过计算玉米出苗期、成熟期和生育期长度等物候期特征的年变化率(θ),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玉米物候期对生长季气温条件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5月和9月均温都出现了上升趋势,温度生长期天数持续增加;(2)在气候增温背景下,玉米主要物候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响应,其中出苗期表现为提前态势(0.02< θ < 0.15 d/a)、成熟期推迟(0.18< θ < 0.38 d/a)和生育期长度增长(0.22< θ < 0.44 d/a)的趋势,生育期长度的增加反映了为了充分利用增温带来的适宜发育期,作物熟型从中早熟型调整为中晚熟型的适应过程;(3)由于种植区的空间差异,物候期的响应和变化亦体现出区域差异,其中松嫩平原北部、吉林省中东部和辽宁省中部的响应关系较为明显。总体上,东北三省生长季气温条件变化使作物生长期内温度适宜程度偏好,有利于早种晚收、生育期长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62.
运用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 (DNDC) ,估算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土壤C储量并研究其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该区耕地 0~ 3 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 4662 2 .6万t ,目前土壤有机碳库处于严重负平衡 ,年净损失有机碳 13 3 5万t。指出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应推行免耕、休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以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63.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力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四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更加迫切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文章围绕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系统阐述了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并从农业科技创新方向、项目组织、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国际合作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  相似文献   
64.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农牧交错带东段,是我国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放牧及其他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林西县的草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严重,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自然灾害频发;土地退化,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65.
针对目前耕地适宜性评价中存在指标缺乏表达农民意愿及生态限制性因子的缺陷,应用基于生态限制性因子指标体系开展了中国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粮食安全政策导向情景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亚湿润干旱区及半干旱区的局部地区,占地37×104 km2;在生态环境政策导向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内蒙古南部、西藏南部、新疆北部的局部地区,占地约26.9×104 km2;由于政策导向的不同,宜耕减少地区主要集中于内蒙古东部和西藏南部的局部地区。该研究为大空间  相似文献   
66.
我国农业功能的地域分异与区域统筹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这一基础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多功能性特征越来越突显.本文利用2004-2006年县级数据,剖析了我国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就业和生活保障、文化传承和休闲、生态调节等四大基本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采用地图叠加法,按照区域功能组合特征和功能外部制约因素的相似性的原则,并参考已有相关区划研究成果,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青藏四大功能区;结合区域资源、经济和社会综合比较优势,统筹定位了区域农业主导功能与辅助功能,论述了农业功能区管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7.
东北三省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方法,在GIS区域数据库支持下运行模型,研究了东北三省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状况,及其在现行农田管理措施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1998年为例,东北三省耕地土壤有机碳(SOC)储量(0-30cm土层)约为124 348万t,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分别占58.4%、25.5%和16.1%;在目前的农作制度下土壤有机碳库处于严重的负平衡,每年净丢失有机碳3122万t,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分别占59.3%、25.9%和14.8%;单位面积耕地SOC年减少量高达2.05 t·  相似文献   
68.
【目的】耕地是“人类-环境”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也是农业土地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耕地格局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有利于促进耕地合理利用的调整优化,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和集约化利用。【方法】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综合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扩展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地理计量模型,研究分析1998-2009年浙江安吉耕地格局动态变化的过程与差异。【结果】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过程复杂,水田与旱地是该区域发生转出的主要地类,从转移类型来看,多转移为林地、城镇用地与园地;从转移过程来看,2003-2009年较1998-2003年更加缓和平稳,基本没有发生较为剧烈的变动;2003-2009年,转入为耕地的地类极为单一,转移面积有限,各地类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较1998-2003年期间都趋于更加稳定;2003-2009年的耕地变化活跃度要低于1998-2003年,表明2003年以后区域耕地在利用程度与广度方面更加缓和平稳。【结论】区域产业结构和用地政策调整直接影响着耕地格局动态变化的过程和特点,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快速、客观反映区域耕地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特征,为耕地时空演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9.
紫花苜蓿生产中的产量、土壤水分和养分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查了北京顺义区河南村紫花苜蓿(WL323)的连续生产过程中的产量、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刈割产量动态年内随茬次下降,年产量则受气候变化影响波动较大,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土壤水分含量成为产量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0~20 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波动升高,说明了紫花苜蓿的土壤改良较强,但短期种植效果不易保证;0~20 cm土层中的速效磷含量在4年后降低很多,说明了紫花苜蓿的种植能降低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实际生产中应注意补充磷肥.  相似文献   
70.
基于农户行为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模拟模型架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农作物空间格局是农业土地系统中景观功能层面的核心特征之一,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较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更为频繁,但并不易于监测与分析。本文拟提出一个基于农户(Agent)作物选择行为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模拟模型(CroPaDy)的构建方案。【方法】参考Agent农业土地变化模型的建模思路,按照 “ODD标准化建模程序”和“一般性的模型计算化设计框架”进行模型的概念化设计与计算化设计。【结果】概念化设计方面,将模型设计成一个闭合的环路(驱动因素分析—决策过程分析—行为结果分析)。其中,驱动因素分析影响农户决策的内/外部因素,而非传统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模型模拟步长为一年,状态变量每年更新,并将行为结果作为反馈从而更新内/外部影响因素,由此体现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的动态过程。计算化设计方面,将模型设计成3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子模块,分别是:Agent生成模块、Agent简化与分类模块以及Agent决策分析模块。模型计算化设计过程应用蒙特卡洛以及效用函数等常见方法,此外,尝试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Agent进行分类与简化。【结论】经检验,CroPaDy模型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能够用以表达特定区域内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