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2篇
  57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利用Real-time PCR和Real-time RT-PCR方法对马传染性贫血病(EIA)驴白细胞弱毒疫苗(DLA-EIAV)、DLA-EIAV感染性分子克隆衍生毒(vOK8226)、强弱毒嵌合病毒(vOKVltr)以及EIA强毒接种马后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中前病毒含量及血浆中病毒含量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直接攻击强毒的2匹马及1匹接种vOK8226后再用强毒攻击的马血浆中病毒含量快速升高,伴随着明显的临床反应,最后均以死亡结束.其它免疫接种马在攻击强毒后均获得保护,没有发病,马血浆中有低水平病毒存在,攻毒后3个月血浆中检测不到病毒,说明感染马体内病毒的大量增殖与疾病的进程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外周血白细胞中前病毒的含量在各试验马各时期均能检测到,说明EIAV以前病毒的形式潜伏在感染马体内,疫苗的免疫只能控制发病,而不能清除感染的病毒.  相似文献   
412.
概述了宁远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为流行扩散快、监测防控难、危害损失大、引发社会矛盾大、可防可控等.分析认为,该县具备该病进一步扩大流行、爆发成灾的可能性,将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提出应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因地制宜,抓好“治虱防矮”;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13.
太湖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研究太湖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的相互关系,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对太湖竺山湾和贡湖湾这两个具有不同植物群落特征的湖区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贡湖湾浮游植物含量四季递减,竺山湾则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具有在夏季暴发严重水华的特征.这两个湖区的营养盐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竺山湾总磷(TP)以及颗粒磷(PP)在夏季达到最大值,贡湖湾则在冬季达到最大值,竺山湾的磷含量高于贡湖湾,两个湖区PP在TP中均占有很大比例且溶解性有机磷(DOP)均在冬季达到最大值,夏季达到最小值;竺山湾氨氮(NH4+-N)含量远高于贡湖湾,硝氮(NO3--N)的四季变化幅度和贡湖湾相差不大,而NH4+-N却有明显差异,并且在竺山湾,相对于NO3--N,NH4+-N能被浮游植物利用至更低浓度.两个湖区磷和浮游植物变化的对比表明,在藻型区浮游植物的生长与底泥磷的释放存在相互促进的机制,并且浮游植物生长消亡过程中存在磷的内循环机制,这两种机制使得水华得以维持甚至加重,而NH4+-N、NO3--N与微囊藻的变化表明,太湖微囊藻优先及主要利用的很可能是NH4+-N.综合分析认为,治理太湖水华需要同时控制氮磷输入并考虑降低太湖磷含量.  相似文献   
414.
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繁殖成活率提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母牛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繁殖问题亟显突出。本文拟从能繁母牛体况评分、分群管理、发情鉴定、人工授精、妊娠诊断、围产期饲养管理、犊牛护理、繁殖计划以及消毒和防疫方面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提高能繁母牛繁殖成活率,提升犊牛的质量,促进国内肉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15.
为研究干热河谷冲沟沟头活跃程度对植被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从而服务于冲沟植被恢复过程中最佳植被配置,采用典型样地法对元谋县内22条冲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冲沟内植物种类随着沟头的稳定程度增加而增加,其中活跃型冲沟内植物12科28属共28种,半稳定型冲沟内植物16科29属共29种,稳定型冲沟内植物15科35属共37种;2)不同活跃程度的冲沟植被群落按生活型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以扭黄茅为优势种,孔颖草、三芒草为次优种的草本层;二是以车桑子为优势种,银合欢为次优种的灌木层;三是以印楝为优势种,桉树为次优种的乔木层,但活跃型冲沟无乔木层;3)冲沟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被盖度均随着冲沟沟头稳定性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稳定型冲沟>半稳定型冲沟>活跃型冲沟;4)不同活跃程度的冲沟沟头群落结构均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乔木种类较少,优势物种相同且占有显著地位,但随着冲沟沟头的逐渐稳定,乔木数量和多样性均逐渐增加;5)活跃型冲沟、半稳定型冲沟、稳定型冲沟之间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植物群落相似性分别表现为中等相似、极为相似、极度不相似,且冲沟不同恢复阶段灌木层中植物有趋同演化的趋势,共有程度很高,冲沟沟头活跃程度对灌木层植物群落功能造成的影响小于对草本层和乔木层植物群落。总体而言,不同活跃程度的冲沟沟头植被群落结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将为冲沟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16.
聚赖氨酸抑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芸桦  周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40-4741,4758
研究了聚赖氨酸的抑菌特性,结果表明:聚赖氨酸的抑菌谱很广,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都不高于25 mg/L,而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达到200 mg/L;热处理后聚赖氨酸抑菌效果基本没有变化;在pH7时聚赖氨酸抑菌效果好,抑菌时间比较长,在pH5时聚赖氨酸达到最佳抑菌效果最快,但保持时间不长;聚赖氨酸与0.1%醋酸的复合抑菌效果最好,与0.1%甘氨酸的复合抑菌效果次之,与0.1%乳酸的复合抑菌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417.
智能化信息技术在酿酒葡萄栽培管理专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宁夏示范区酿酒葡萄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的设计过程和功能。经过半年的应用推广、修改完善,各项指标和性能均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1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家兔,利用静脉注射胰岛β细胞毒剂四氧嘧啶,继以高糖高脂饲料复制家兔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小剂量中药治疗组、大剂量中药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12周后,处死家兔,观察主动脉内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动脉内膜出现典型的斑块,动脉管腔极度狭窄,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13.89%±1.53%比2.36%±0.76%,P<0.01),Bcl-2表达降低(22.04±1.38比30.48±0.68,P<0.01)。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主动脉斑块缩小,动脉管腔狭窄减轻,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Bcl-2表达上调(P<0.05),且大剂量中药治疗组优于小剂量中药治疗组。结论益气活血中药拮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19.
应用流体力学的理论,分析了气-水流道分离式增氧机形成涡流而抽吸空气的增氧原理;讨论了增氧机的提水量、吸气量和功率间的匹配关系;以及增氧机的增氧器潜水深度及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20.
通过对某前置前驱乘用车的前副车架系统进行模态分析研究,发现其前横梁结构在107 Hz和116 Hz存在Z方向弯曲模态,从而导致车辆在3000~4000 r/min加速行驶过程中,车内前排乘员耳旁2阶噪声峰值69 dB(A),主观感受轰鸣声严重。通过使用动力吸振器抑制前副车架前横梁模态,使车内前排乘员耳旁2阶噪声降低10 dB(A),主观评价轰鸣声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