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2篇
  57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研究不确定市场条件下如何建立农产品供应链模型,分析农产品供应链库存和利润变化情况。针对目前的Petri网着重于分析托肯数量与变迁时延的关系,为了改善Petri网在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不确定市场环境对库存和利润的影响方面的不足,将在带有价格信息的着色Petri网(PCPN)和流体随机Petri网(FSPN)进行结合,提出使用扩展着色广义随机Petri网(ECGSPN)的理论工具建立农产品供应链模型,来分析不确定市场环境对农产品供应链利润和库存变化的影响,得出不确定市场环境与农产品供应链利润和库存变化的定性关系。  相似文献   
372.
为探究种植草类和施用聚丙烯酰胺(PAM)对荒坡紫色土抗侵蚀性的影响,尤其是对其抗剪和抗蚀性能的影响,选取狗牙根和三叶草进行盆栽试验,设计了对照、单植草类、单施PAM和复合措施("草类+PAM")4类处理开展研究,测定了根系指标和土壤理化性状指标,计算了土壤的抗剪强度指标和抗蚀性指标。结果表明,狗牙根和三叶草根系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P0.05),有效增强土壤的抗剪和抗蚀性能;施加PAM能有效促进上述草类各径级根系的生长,显著改善土壤的微结构(P0.05),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单施PAM为CK的1.15~1.31倍),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及内摩擦角φ,增大粒径0.25 mm、0.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等抗蚀性指标;PAM对荒坡紫色土抗剪和抗蚀性能的增强效果存在最优浓度;草类根系对土壤抗剪性能的影响较抗蚀性能明显,能显著提高土体的抗剪性能(P0.05),尤其是增大土壤粘聚力;PAM对土壤抗蚀性能的影响较抗剪性能明显,能显著促进土壤团聚体大颗粒的形成和小颗粒的减少,显著提高土壤团聚度和改善土壤团聚结构等(P0.05);较单一措施,"草类+PAM"对荒坡紫色土抗剪和抗蚀性能的增强效果最为明显,其中狗牙根与30 g·m~(-3)的PAM混施时效果最优;0d(直径)≤0.2 mm是影响土壤抗剪和抗蚀性能的关键根系径级,而该径级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所有根系平均的根长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则是影响上述性能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373.
为评估磷肥的施用后效,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四川小麦/玉米/大豆周年间套作体系中小麦施磷对后作大豆产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5个磷(P2O5)处理(0、 45、 90、 135、 180 kg/hm2)后,大豆播前土壤有效磷分别为19、 22、 51、 57、 62 mg/kg(记为SP0、 SP1、 SP2、 SP3、 SP4),大豆籽粒产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SP1的籽粒产量最高(1797 kg/hm2),较SP0增加116%,而SP2SP4的大豆产量只比SP0增加了4.3%~4.7%,SP1~SP4间无显著差异;大豆茎产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SP1、 SP2、 SP3、 SP4比SP0分别增加10.4%、 22.4%、 28.5%、 31.5%。随着土壤有效磷的增加,大豆总荚数和饱荚数有随之增大的趋势,总荚数在SP4处理最大,比SP0增加11.1%,饱荚数在SP1最大,比SP0增加13.9%,而瘪荚数是先显著减少后又逐渐增大(SP1最小为8.8荚/株,SP4最大为13.4荚/株),饱瘪比是先显著增大后又逐渐减少(SP1最大为8.50,SP0最小为5.06)。大豆籽粒、 茎的氮、 磷含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都在SP2时达最大(籽粒氮、 磷含量7.718%、 0.764%; 茎氮、 磷含量0.659%、 0.065%),而钾含量随土壤有效磷的增加而增加。大豆茎生物量,磷、 钾养分含量和氮、 磷、 钾养分积累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SP2、 SP3、 SP4 3个处理大豆吸磷量分别是SP0的1.7、 1.6、 1.7倍,而其生物量仅为SP0的1.2、 1.3、 1.3倍。综上,适宜的土壤磷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土壤磷过高反而可能造成大豆植株的徒长而影响结荚和鼓粒,在小麦/玉米/大豆体系中后作大豆可不施或少施磷,充分利用前作小麦施用的磷肥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74.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施肥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宁夏南部山区旱地马铃薯养分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2012年,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评价了3个县区100户宁夏南部山区旱地马铃薯的施肥现状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当季纯N,P2O5,K2O平均总用量分别为249,95,60 kg/hm2,其中,N、P2O5养分输入以化肥为主(分别占57%和69%),而K2O输入以有机肥为主(占98%以上)。氮肥基施和追施平均用量分别为196和53 kg/hm2,基追比约为8︰2。施氮量与产量分布不同步,施氮200300 kg/hm2的农户数最多(占36%),但其平均产量仅12.7 t/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马铃薯平均产量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K2O 100300 kg/hm2的农户数最多(占36%),但其平均产量仅12.7 t/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马铃薯平均产量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K2O 100150 kg/hm2的平均产量最高(达16.6 t/hm2)。58%的旱地马铃薯种植户氮肥总投入过量,50%以上的磷肥和钾肥用量不足。因此,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要遵循有机无机配施,控氮、增磷、补钾的原则,有机肥用量为22.5150 kg/hm2的平均产量最高(达16.6 t/hm2)。58%的旱地马铃薯种植户氮肥总投入过量,50%以上的磷肥和钾肥用量不足。因此,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要遵循有机无机配施,控氮、增磷、补钾的原则,有机肥用量为22.530.0 t/hm2,化肥N、P2O5、K2O用量分别不超过150,90,4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75.
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着手,分析了保护区的自身建设问题以及与当地民族社区发展的矛盾,进而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76.
秦仲(1~4号)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不仅是名贵的中药材和提取天然橡胶的工业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绿化和水土保持树种.张康健等(1997;1999;2001;2002)对杜仲次生代谢物的生态学、合成积累、个体发育特性和部位差异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次生代谢物含量为首选指标,结合生长量和抗性指标等(张博勇等,2003;翟金兰等,2003),历时16年选育出了秦仲1~4号杜仲新品种,其次生代谢物(药用有效成分)含量高,生长快,尤其是秦仲1、2号的杜仲胶含量也高,经专家鉴定认为居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77.
雷州半岛尾叶桉人工林耗水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热脉冲技术对雷州半岛2种主要土壤类型下的4年生尾叶桉人工林林分耗水量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并对林分耗水与林分生长特性、气象因子及4 m深土壤有效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边材面积与胸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利用边材面积进行单株向林分尺度耗水的转换可行;河头、纪家尾叶桉人工林日平均茎流密度分别为2 772、1 839 L·m-2·d-1;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49、1.53 mm;河头与纪家尾叶桉人工林林分的年耗水量分别为542、559 mm,分别占年降水量的35%、36%;开阔的林冠及较小的叶面积指数、旱季时土壤有效水的减少及较低的饱和蒸汽压差等在不同程度上都限制了桉树的耗水量.  相似文献   
378.
本试验采用化学分析、模型预测和尼龙袋技术分析了皮瓤分离玉米秸不同部分的化学成分、能量价值和瘤胃降解特性。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模拟玉米秸茎皮作为建筑业新材料的秸秆分离工艺,将玉米秸人工分离为茎叶、苞叶、芯轴、茎皮和茎髓5个部分,以整株玉米秸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皮瓤分离玉米秸各部分中,茎叶占全株比例最高(31.02%),茎皮(29.39%)次之,随后为芯轴(18.93%)、苞叶(10.87%)和茎髓(9.69%)。2)玉米秸各部分间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茎髓(10.7%和0.67%)为最高;全株玉米秸的粗脂肪、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分别0.85%、5.2%和4.8%,这3种成分在茎皮中的含量很低,仅为0.62%、2.9%和2.8%;茎皮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占粗蛋白质的比例远高于苞叶、茎叶、茎髓和芯轴,说明茎皮中蛋白质被瘤胃微生物利用的程度很低;玉米秸分离后各部分的纤维组分含量分布很不均匀,其中茎皮和芯轴的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洗木质素含量高于苞叶、茎髓、茎叶,表明茎皮和芯轴的营养价值低于茎髓、茎叶和苞叶。3)虽然玉米秸各部分中茎皮和芯轴的总能高于茎髓、苞叶和茎叶,但茎皮中消化能、代谢能、维持净能、泌乳净能和育肥净能几项可利用能量最低,苞叶最高,茎叶、茎髓和芯轴居中。4)玉米秸各部分干物质、有机物的瘤胃降解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茎皮和芯轴的干物质、有机物潜在降解部分及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茎叶、苞叶和茎髓(P<0.05),茎皮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茎叶、苞叶、茎髓和芯轴(P<0.05),表明苞叶、茎髓和茎叶的营养价值较高,而茎皮和芯轴的营养价值较低。结论:皮瓤分离玉米秸各部分的营养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茎皮营养价值最低,其余部分营养价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苞叶>茎髓>茎叶>芯轴。  相似文献   
379.
蹄病是奶牛最常发牛的四大疾病之一,然而近年来,由于饲养管理上的忽视.使蹄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奶牛蹄病不但影响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产量性能明显下降,如果处理不当其至会导致奶牛淘汰,给养殖户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发展奶牛业,达到牛群健康、高产、长寿的目的,必须对严重危害奶牛生产的蹄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80.
神奇的杀虫剂——杜邦康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稻害虫越来越猖獗,一般杀虫剂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一些毒性较高的农药,虽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对人及环境同样具有很大危害。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湖南省植保系统引进了一种全新的杀虫剂——杜邦康宽。这种杀虫剂是美国杜邦公司研发出的一种高效化合物,其通用名为氯虫苯甲酰胺。南于它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全新的作用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对施药人员:家禽、家畜均无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