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正> 近年来,由于工业、生活、养殖等废水的污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赤潮频繁发生,使致病因子增多,给河蟹工厂化育苗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在河蟹育苗生产中对育苗用水进行系统的改良调控,为幼体的发育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2.
我国每年马铃薯播种面积都在300万hm2以上,由于应用脱毒种薯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近年来,全国马铃薯生产区对脱毒种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的脱毒种薯生产方法中,原原种的生产周期长,繁殖倍数低.同时,由于网室中基质多年不更换或消毒不彻底,常常导致土传病害的大量流行,使原原种尤其是脱毒小薯的生产成本偏高,质量变差.  相似文献   
53.
如何搞好间套复种,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来增加农民收入,笔者经过几年探讨,终于摸索出早甘蓝和西瓜短期间种,然后复栽秋白菜的一年三收栽培技术,亩效益5100元以上,比纯种西瓜多收2700元。一、整地、起垄、施肥秋收后亩施优质农肥3立方米,松耙后起成60厘...  相似文献   
54.
冀草燕1号是利用核不育莜麦ZY基因与四倍体大燕麦×六倍体莜麦品种品16号的杂交后代S20进行复交后选育而成。该品种品质优,秸草产量高,抗旱耐瘠性强,抗倒伏能力较强,抗燕麦坚黑穗病。2017年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55.
冀藜3号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首次利用剪穗套袋人工辅助杂交法,将秘鲁的‘安第斯奎宁藜麦’与‘青海常规藜麦’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张家口地区首个自主藜麦品种。本文作者介绍了冀藜3号的特征特性和选育过程,探索了该品种的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6.
随着园林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大树移植在园林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该文综述了大树移植的特点和原则、移植前准备工作以及移植后的管理措施,以期为提高移植大树的成活率提供参考,为大树移植在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分析了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燕麦育种经历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育种水平和代表品种,同时还对我国目前燕麦育种的目标从3个方面分9个切入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8.
采用四倍体大燕麦(Avena mugnu)、大粒裸燕麦(Avena nuda)、普通栽培燕麦(Avena Sutiva)三种间聚合杂交,结合北育南繁,温室加代等措施,育成了生育期65~100 d,株高55~140cm,特征特性差异较大,对光照不敏感类型的皮、裸燕麦新种质及高代品系943份。解决了燕麦南繁冬育不加光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能抽穗结实的科研问题和燕麦生产种植范围窄的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59.
为挑选适应洞庭湖棉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对14个杂交棉的生育期、病虫害危害、早衰和倒伏情况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联杂8号、雅杂棉1号、皖杂棉11和晶华8号4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洞庭湖棉区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利用张家口农业科学院科研育种优势,培育适宜冀北地区种子的苦荞新品种,填补冀北地区无自主苦荞新品种的空白,进行苦荞品种的选育。方法冀苦荞1号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从湖南引进的一个当地品种,是经观察鉴定、品系比较、区域联合试验、生产鉴定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筛选成的一个高产早熟型苦荞新品种。结果该品种生育期88 d,千粒重18.4 g,株高111.7 cm;平均产量2 740.5 kg·hm~(-2),比北方地区主栽的苦荞黑丰1号增产745.7 kg·hm~(-2),增幅37.4%;比日本品种本地大粒荞增产1 305 kg·hm~(-2),增幅90.8%;蛋白质含量11.32%,比黑丰1号高2.29%;脂肪含量1.59%,比对照低0.95%。结论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倒伏力强,抗旱耐瘠性强,抗落粒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冀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