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5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目前国内袋栽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常用的生产栽培袋规格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对比生产周期、商品菇性状、子实体生物学效率、生产成本和利润,综合比较之后得出采用长袋制作菌棒法栽培猴头菇生产效率和收益更高.  相似文献   
42.
辽西半干旱区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的水分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稳定氧同位素技术,测定辽西地区不同林龄(5,11,17a)大扁杏枝条木质部水分、土壤水、降雨的雨水和井水的δ18 O值,结合其根系分布特征,分析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的水分来源;测定叶片δ13C值,分析不同林龄大扁杏人工林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大扁杏人工林利用土壤水的深度不同,5年和11年生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0—30cm深度的土壤水,与其吸水根(d≤1mm)分布的土层深度一致,二者输导根分布在20—50cm土层深度;17年生大扁杏人工林主要利用0—20cm和50—70cm深度的土壤水,其吸收根分布在0—30cm土层深度,输导根分布在10—70cm土层深度;δ18 O值表明,3个林龄大扁杏人工林利用的土壤水均来自降雨的雨水和地下水;5年生大扁杏林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4.1‰,显著高于11年生和17年生大扁杏林(P0.05)。大扁杏人工林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因其根系分布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特征,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辽西地区的半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43.
采用GC-MS方法分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杨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杨树叶共检测出28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烷烃类、烯烃类、酚类、酯类、萜类、酮类、醛类、酸类、胺类、抗氧化剂BHT。其中除一些常见的烷烃类外还有14种化合物,其中酚类有3种,分别是苯酚、对乙烯基愈疮木酚、丁香酚;酯类有3种,分别是苯甲酸叶醇酯、棕榈酸乙酯、亚麻酸乙酯;1,2-环己二酮;2-羟基苯甲醛;萜类物质叶绿醇;Nonahexacontanoic acid;1-十九烯;2,6-二叔丁基对甲酚;还有1-溴二十二烷和邻异丙基苯胺。这些挥发性物质中的丁香酚、苯酚、亚麻酸乙酯等对杨树的抗病性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4.
针对辽宁省东部山区天然风景林,通过单体景观关学评价分析该区域天然风景林的近距离景观,确定生长季观赏者最喜爱的天然风景林植物组成,为可持续经营辽宁省东部山区天然风景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该文在对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近1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专业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方向不明确、第一志愿报考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均较低等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使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因此,该文从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科和行业归属、专业特色和相关学科建设等方面,阐述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专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6.
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津郊区特别是林地种植区域猴头菇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包括生产场地选择、菌株选择、菌种制作、发菌和出菇管理、子实体采收等栽培环节的技术事项.  相似文献   
47.
灰树花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灰树花栽培温度、湿度、酸度、空气等生物学特性并对栽培季节选择、栽培料配方、发菌、出菇管理以及采收等配套技术进行了阐释,能够对天津市灰树花生产与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8.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分子育种团队以抗多种病害、优质中强筋、高产稳产为育种目标,综合应用分子标记选择、品质分析、生理育种和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小麦品种郑麦0943,先后通过河南省和国家黄淮南片麦区审定。系统介绍了郑麦0943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性,从整地、播期、播量、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后期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集成了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结合从种子、原粮到高档面制品的“全链条、全循环”的小麦三产融合发展品种推广模式,对郑麦0943在黄淮南部麦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目的]为了揭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对不同人工林的响应特征和响应机制,评估不同人工林对地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以辽西北风沙区樟子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每个样地采用"S"型布点采样,采集0~10 cm表层土壤并进行混合,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FUNGuild软件,获取并分析辽西北风沙区不同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功能特征,并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能显著增加土壤pH值、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速效磷的含量,降低土壤的C/N。该区人工林土壤优势真菌门类群是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优势真菌属类群为Guehomyces、被抱霉属及青霉菌属。NMDS和heatmap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差异显著,都可划分为两个聚类,其中,樟子松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相似性较大,而杨树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与针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较大。土壤pH、速效磷、DOC和C/N是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和土壤真菌群落功能的主要因子。[结论]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特性及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杨树人工林显著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加土壤真菌多样性。因此,在辽西北风沙区种植杨树较针叶树能更好地改善土壤。  相似文献   
50.
研究不同浓度银杏叶粗提液对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05~0.15 g.L-1银杏粗提液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银杏粗提液浓度高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低浓度的银杏叶粗提液浸种处理后,萝卜种子萌发过程中对低温的抗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