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6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McClure)是四川盆地主要速生用材竹种之一,面积约50万亩,目前年产竹材12.5万吨左右。由于竹林零星分散,竹秆壁薄中空,对竹林资源和生产效果的评定比较困难,在以往资源清查中,只进行面积和株数的统计,缺少重量指标,而慈竹的产销计价,多以重量为准,因此研究其秆形变化与重量的规律,编制竹秆重量表,对竹林资源和生产效果的评定,用竹杆重量表即可获得竹材重量。我们于1983年在合江地区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2.
指出了人们对于混凝土的认识还是冷漠和缺少人情味,混凝土被用于结构材料,而材料自身被掩藏在各种装饰材料的表皮之下,混凝土在审美方面的价值与魅力几乎被忽略。同时,每年废弃的建筑垃圾堆积如山,其处理也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难题。为此,利用废弃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再生细骨料,与水泥、粉煤灰、硅灰和石粉一起拌制成型,再利用废弃的矿泉水、饮料等塑料瓶和废弃的毛巾、布料等制成模具,研制出了一种能体现混凝土艺术美的"长筒艺术吊灯+花篮台灯+随想花盆",三者相互搭配,借助灯光及背景的效果,将混凝土自身的真实美融入环境创意中,即"唯美"混凝土。使用结果表明:它可用于公园中的长椅、草坪灯具以及路灯灯具、园林绿化灯具等的制作;同时,在特殊造型的室内家具、舞台布景、展示空间等领域,"唯美"混凝土都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73.
磺胺二甲嘧啶人工抗原合成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重氮化法将SM2分别与BSA、OVA偶联,合成人工免疫抗原SM2-BSA和人工检测抗原SM2-OVA,并通过紫外光谱扫描(UV)、SDS-PAGE、红外光谱扫描(IR)验证偶联成功,偶联比分别为14:1、10.5:1.用SM2-BSA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了2株特异性分泌SM2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74.
选择红壤丘陵区典型柑橘园,设置清耕、自然生草和竹豆间种3 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柑橘园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变化,并探明主导碳源代谢特征变化的土壤环境因素。结果表明,相对于清耕和自然生草种植模式,竹豆间种模式下柑橘园土壤pH 提高了24.03% 和21.65%,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9.40% 和25.14%、14.02% 和18.61%、2.69 和3.12 倍、63.40% 和1.14 倍。柑橘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受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但是竹豆间种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Average well colordevelopment,AWCD)和均匀度指数。竹豆间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对于酰胺、氨基酸、酚类和多聚物等多个大类碳源的代谢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清耕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对于糖类尤其是赤藓糖醇、葡萄糖-1- 磷酸、D- 纤维二糖的代谢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和土壤有机碳密切相关,而pH是影响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多个特异性碳源代谢强度的首要因素。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柑橘园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模式受土壤环境因素影响的大小顺序为:pH> 有效磷> 碱解氮> 有机碳> 速效钾。因此,竹豆间种能够缓解柑橘园土壤酸化,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有利于柑橘园土壤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5.
红壤水稻土累积酶活性及养分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委涛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吴萌 《土壤》2016,48(4):686-691
本研究基于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揭示对照(不施肥,CK)、有机肥(C)、化学氮磷钾肥(NPK)、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肥(NPKC)等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于晚稻收获后采集各小区耕层土壤,测定红壤水稻土中转化酶、脲酶活性(测定时并设加0.5 ml甲苯与不加甲苯处理)及转化酶动力学特征,同时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分析酶活性与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间的关系,明确土壤中累积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下土壤转化酶活性显著提高了31.3%~131.7%,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提高了84.9%~125.1%;在没有甲苯抑制微生物活性下,施肥处理的转化酶底物蔗糖转化速率增加量提高了89.5%~153.7%,脲酶底物尿素转化增加量提高了59.2%~98.9%,表明微生物显著影响两种累积酶表观酶活性;转化酶活性、脲酶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与对照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30.1%~36.3%)、全磷(28.6%~102.9%)、速效磷(62.2%~445.0%)、碱解氮(35.9%~56.4%)含量;统计分析显示,转化酶活性、脲酶活性均与碱解氮、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土壤的转化酶米氏常数(Km)差异并不显著,而转化酶表观活性(Vmax)及转化系数(Vmax/Km)均显著增加。长期施肥处理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提高了土壤中累积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6.
吴萌 《湖南农机》2016,(3):159-160
城市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公园植物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园的观赏效果和景观效益,因此,公园植物配置和生态规划成为了公园建设的重点工作,在公园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并严格遵守生态规则。文章主要分析了公园植物配置的方法,以及公园植物生态规划的具体对策,论述了城市公园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使用何种植物栽植和布置的方法,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公园植物配置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为在昆虫细胞中表达Ⅰ型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Ⅰ)的主要结构蛋白VP1,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DHAV-ⅠSH株VP1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VP1基因,将其克隆至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1,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 FB-VP1,将其转化E.coli 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抗性、蓝白斑筛选及PCR鉴定后,构建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VP1。在脂质体介导下将重组质粒rBacmid-VP1转染昆虫细胞Sf 9,制备含有DHAV-ⅠVP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VP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VP1大小约27 ku,能与DHAV-ⅠVP1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VP1能与DHAV-Ⅰ全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细胞内出现较强的荧光。以上结果表明,在昆虫细胞中成功表达了具有免疫原性的DHAV-Ⅰ主要结构蛋白VP1。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转化生物炭对红壤性水稻土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差异,为土壤改良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水稻和玉米秸秆300℃、400℃和500℃裂解得到的生物炭为添加材料,以发育于第四纪的红壤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135 d室内培育试验,研究秸秆生物炭添加对红壤性水稻土pH、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影响,及其对磷脂脂肪酸(PLFA)表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对照(CK)、添加水稻秸秆炭300℃(RB300)、400℃(RB400)、500℃(RB500)和添加玉米秸秆炭300℃(CB300)、400℃(CB400)、500℃(CB500)。【结果】物料类型和制备温度因素显著影响裂解得到生物炭材料的养分含量和化学性质。培育试验表明,两种秸秆生物炭的添加,平均提高土壤pH值0.16个单位;土壤有机碳、速效磷和速效钾水平,分别比对照增加26.1%、20.6%和281.8%。水稻秸秆炭对土壤速效钾水平促进作用较大,而玉米秸秆炭则主要增加速效磷含量。低温裂解秸秆炭(300℃)的添加,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壤碱解氮和无机氮含量;而添加RB500和CB500处理的碱解氮分别比对照低10.4%和8.1%,硝态氮含量分别比对照高63.6%和100.7%(P<0.05)。添加生物炭处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磷脂脂肪酸总量平均比对照增加63.4%和47.5%,但添加300℃秸秆炭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两种秸秆炭的输入均可以增加革兰氏阴性细菌(G-)、革兰氏阳性细菌(G+)、放线菌和真菌的含量,且不同制备温度处理间的差异表现为300℃<400℃<500℃。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稻秸秆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较玉米秸秆炭更为显著;不同温度水稻秸秆炭间,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而不同温度玉米秸秆炭间没有区分开来。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性质,间接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土壤速效磷、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显著相关。【结论】水稻和玉米秸秆炭均可以改良红壤性水稻土的酸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水平;两种秸秆炭的添加均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以水稻秸秆炭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9.
近40年余江县高产水稻土有机碳及养分含量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有机碳及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研究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对提升地力、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参照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2年采样背景资料,通过田间采样分析及对比研究,探讨江西省余江县高产水稻土有机碳、养分、pH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状况及其近40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余江县域内上表层水稻土(0~10 cm)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是(27.3±1.3)g·kg–1、(2.9±0.2)g·kg–1、(40.5±3.8)mg·kg–1、(148±7.9)mg·kg–1,土壤肥力处于较高水平。与1980年背景资料对比发现,有机碳和土壤养分均有显著提升;尤其自2002年以来,近15年0~10cm层次水稻土有机碳、全氮及速效钾的增幅分别达35%、40%和34%,但有效磷含量变化并不显著,而在10~20 cm层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了56%。与2002年采样结果相比,0~10 cm、10~20 cm和20~40 cm pH显著降低,而CEC显著增加。长期植稻过程中施用化肥,尤以...  相似文献   
80.
吴萌 《南方农机》2022,(1):81-83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有力保障我国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措施,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必将长期坚持的基本路线。笔者以富平县LJ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从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结果表明: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促进县域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