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研究不同胎次、产犊季节和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产犊方式等因素对荷斯坦牛难产程度的影响,旨在降低难产率,帮助牛场制定合理有效的繁殖管理措施。试验收集上海金山奶牛场2018年1~12月产犊难易记录共2 812条,采用GLM模型对影响奶牛难产程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胎次、产犊季节、犊牛初生重、犊牛性别、产犊方式对难产程度有显著影响(P<0.05),且第二胎奶牛自然分娩比例最高;春季和夏季产犊低难产度所占比例较大;随着犊牛初生重的增加,难产程度逐渐增大;生公犊难产程度越大;双胎生产方式难产度增大。  相似文献   
22.
新疆垦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选取新疆垦区7个试验牛场,经临床调查和试剂诊断,检测奶牛712头,采集奶牛乳房炎阳性乳样314份.其中,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36.3%,临床性奶牛乳房炎为16.7%.采集阳性奶样经实验室分离鉴定,革兰氏阳性菌仍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但金色葡萄球菌已基本取代链球菌成为主要的致病菌,其检出率为78.98%.另外,常见环境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已明显减少,检出率仅为21.1%和9.24%.相反,绿脓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其检出率为5.41%和11.15%,而且绿脓杆菌和隐球菌已经引起临床性乳房炎的爆发,其中隐球菌已经成为造成顽固性乳房炎的又一种新型病原。  相似文献   
23.
探索4种植物源农药对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的毒力,评价其对龟纹瓢虫卵及成虫的安全性,为扶桑绵粉蚧的绿色防控提供理想药剂和理论依据。采用喷雾法测定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3龄扶桑绵粉蚧的毒力和龟纹瓢虫卵的孵化率影响,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定2种对扶桑绵粉蚧高效的植物源杀虫剂对天敌龟纹瓢虫成虫的毒力,并评价其对龟纹瓢虫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源杀虫剂处理扶桑绵粉蚧3龄幼虫24 h后的毒力由高到低依次为1.3%苦参碱AS(LC50为81.2831 mg/L)>0.5%藜芦碱SL(LC50为112.8811 mg/L)>2.5%鱼藤酮EC(LC50为208.9296 mg/L)>5%桉精油SL(LC50为343.0920 mg/L);与化学对照药剂22.4%螺虫乙酯EC相比,相对毒力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1.3%苦参碱AS(3.3025)>0.5%藜芦碱SL(2.3780)>2.5%鱼藤酮EC(1.2048)>5%桉精油SL(0.7824);几种杀虫剂的田间最大推荐剂量和对扶桑绵粉蚧的L...  相似文献   
24.
科研管理部门在课题管理过程中起着监督检查、控制和调节的重要作用,但科研管理部门主管的课题多,牵涉面广,花于单个课题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而科研人员时时接触着自己的科研,随时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如果科研人员能留心对自己的课题进行内部的检查、控制和调节,将更有利于课题按期、按质完成,有效提高整体科研效益。  相似文献   
25.
为评价不同剂量的自主研发牛支原体灭活氢氧化铝佐剂疫苗对怀孕母牛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和免疫效果,本试验选择产前30~15d围产母牛70头,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头牛,间隔15d,采用不同剂量免疫,定期采集初乳和犊牛血清,采用已建立的牛支原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初乳乳清和犊牛血清中的抗体滴度,统计分析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使用自主研发牛支原体灭活氢氧化铝佐剂疫苗免疫怀孕母牛无红肿、发热等症状,是安全可靠的;用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怀孕母牛,初乳乳清抗体中牛支原体Ig G抗体水平在奶牛分娩后3h达到一个峰值,随着奶牛产后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呈逐步下降,在奶牛产后96h,抗体值均在0.3以下;A组的抗体最低,B组、C组、D组抗体均低于E组和F组;E组和F组抗体滴度较高,两者无差异。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母牛所产犊牛哺食初乳后,犊牛血清中牛支原体Ig G抗体在犊牛出生后24h达到最高,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加,抗体滴度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在A组、B组和C组抗体呈现层次不齐的状况,D组抗体水平高于A组、B组、C组,低于E组和F组;E组和F组抗体水平较高,且维持时间较长。研究结果为牛支原体疫苗的免疫程序制定提供了...  相似文献   
26.
2011年1~5月持续干旱,使湖州竹产区的新竹胸径和成竹率下降,经济损失巨大。调查表明:干旱是造成新竹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不同坡位、坡度、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其竹林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规律是上坡比下坡严重,陡坡比缓坡严重,山岗比山岙严重,土层深厚的黄泥土比砂性土严重。采用竹蔸施肥或仅打通竹蔸,其新竹成竹率均较高,达85%以上,说明采用此种方式,可起到缓解干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新疆石河子市犬细小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常见的一种传染病,试验对新疆石河子地区犬细小病毒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临床病例分析结果表明:犬细小病毒病12个月均能发病,但有一定的季节性,其中4月为发病高峰;不同品种对犬细小病毒易感性不一样,纯种犬比杂种犬易感;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月龄以下的犬。通过调查发现,未免疫的犬对犬细小病毒的易感性极高,合理的免疫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类致癌因子,其热休克蛋白(HSP)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存在着发展为疫苗成分的可能性.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构建了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B亚单位基因HspB植物表达载体pYHWHRI并转化进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EHA105).本文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叶片进行遗传转化.在含有卡那霉素(Kan)的MS筛选分化培养基上筛选,获抗性烟草植株.经PCR分子检测,其中6株已成功导入HspB基因.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亚热带河流型水库-分水江水库蓄水后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其进行了20次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分水江水库总氮浓度较高,平均值大于2mg/L,氮污染严重,磷污染较轻,水质总体评价较差,为劣V水体。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隐藻和绿藻为主,密度为0.7×10^4-168310×10。个/L,以富营养种类为主。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春季以直链藻(Melosira)、实球藻(Pandorina)、盘星藻(Pediastrum)为优势类群;夏季以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脆杆藻(Fragilaria)为优势类群;秋冬季以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蓝隐藻(Chroomonas)为主。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叶绿素a与降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水文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间接说明分水江水库受面源污染比较严重。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与水体理化因子也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均与浮游植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0.
利用甘薯高淀粉品种绵粉一号与甘薯低淀粉品种红旗四号杂交F1代分离群体,根据淀粉含量,选择F1分离群体中各22个高、低淀粉极端类型材料构成选择性基因型作图群体。构建的连锁图包括130个AFLP标记和13个连锁群(父本7个连锁群,母本6个连锁群),在绵粉1号遗传图的第2连锁群上检测到E1M7-2可作为淀粉的临近QT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