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林业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潜伏期马尾松毛虫死亡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希民  吴正东 《林业科学》1992,28(2):184-187
观察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的发生发展过程时,发现松毛虫往往经过几个世代的低密度潜伏期之后,才发展到大发生阶段,如1972年在缙云壶镇调查,三个世代每株平均蛹数0—11个;1973年的越冬代0.3—2.5个。1980年在长乐林场调查,调查到很多地段老龄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我国一大重要农作物,和水稻、小麦一起组成了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在我国多省多地均有种植,其生产产量与质量对种植地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今,随着可种植土地呈现缩减趋势,而加上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玉米种植土地越来越小。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玉米种植地实现高产、高质量的生产目标逐渐成为种植主要目标,这也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本文意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概述、推广栽培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这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通过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实现玉米高产目标提出实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毛虫天敌的种类多,数量大,是这种害虫重要的死亡因子,甚至是终止害虫的猖獗因子。研究它的天敌种类组成,数量变化,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有利于充分地发挥天敌自然控制作用,合理地利用天敌和有计划地引进天敌。  相似文献   
15.
袋蛾又称避债蛾,属鳞翅目蓑蛾科。该科种类较多,在我地区危害四旁绿化林木较普遍的有大袋蛾(Clania varicgata Hampson)与小袋蛾(Acanthopsyche sp.)。受害的树种有水杉、悬铃木、香樟、长山核桃、泡桐、乌柏、枫杨、栎树、金钱松、桕类及果树等,以幼虫取食叶片及嫩枝外表,在大发生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数量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是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卵寄生蜂。松毛虫黑卵蜂对马尾松毛虫的数量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能提高该蜂的寄生率。利用卵寄生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发挥各种卵寄生蜂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和削弱松毛虫黑卵蜂的作用。营造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是充分发挥各种卵寄生蜂自然调节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不同饲料树种对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及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取食马尾松的马尾松毛虫相比,取食湿地松、火炬松的马尾松毛虫死亡率高、发育期长、食量少、蛹重轻、雌性比低、产卵量少。多数情况下种群世代增长呈负值。湿地松林的马尾松毛虫一年二代,没有观察到第三代。湿地松林的第三代虫是由马尾松林的松毛虫飞迁来的。合理营造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是综合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的寄主─—柞蚕(Antheraeapernyi)蛾卵经过电子束辐照后的生物学性能、表面微观形态及其微生物的辐照效应。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处理不会引起柞蚕卵表面微观形态和主要成分含量的显著变化;辐照能明显减少卵的微生物含量,有消毒灭菌作用。柞蚕卵的生物学性能没有因辐照受到不利影响。相反,辐照使卵保持其生物学性能的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为害松树的叶蜂类昆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999年在余杭长乐林场对马尾松吉松叶蜂和浙江黑松叶蜂调查研究,结合历年积累的为害松树叶蜂标本和资料,报导10种马尾松叶蜂害虫,总结了它们共同的生物学特性、发生特点、天敌和防治方法,提出了防治叶蜂害虫的意见:对爆发型的叶蜂害虫,要从害虫为害虫的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投入以及化学防治对环境的污染、天敌和伤害,应综合全面评价,提出经济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捕食马尾松毛虫的螳螂——马尾松毛虫天敌研究(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捕食马尾松毛虫的螳螂文献上记载有两种,我们在浙江省余杭县、余姚县等地采到三种,它们是:广腹螳螂(Hierodula Datallifera Servill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 Thunberg),棕污斑螂(Statilia nemoralis Saussure)。后两种是新近发现捕食马尾松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