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探讨大鳞鲃鱼在我国人工繁殖多代后,其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变化情况,实验选择淡水池塘养殖的F3代大鳞鲃鱼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氨基酸测定及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F3代大鳞鲃鱼水分含量为78.45%,灰分含量分别为2.36%,粗蛋白含量为24.28%,粗脂肪含量为5.63%。氨基酸总量为19.54%,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97%,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为40.78%,氨基酸指数为81.49。F3代大鳞鲃鱼肌肉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合理。结果表明,大鳞鲃鱼是食用价值很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低聚木糖调控鲤鱼免疫力及生长性能的机理,以450尾平均体质量(4.93±0.03)g的健康鲤鱼为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对鲤鱼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以不加低聚木糖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试验组为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低聚木糖组、0.2%低聚木糖组、0.4%低聚木糖组和0.6%低聚木糖组。试验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可提高鲤鱼血清溶菌酶活性,但对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无影响,0.6%低聚木糖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头肾的5种免疫相关基因,低聚木糖可上调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0的基因表达,下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因表达,而对转化生长因子-β的基因表达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0.2%低聚木糖组、0.6%低聚木糖组的白细胞介素-1β与0.2%低聚木糖组的白细胞介素-10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所有试验组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生长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鲤鱼的生长性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6%低聚木糖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3.
选择3个典型超高产品种和7个一般高产品种(对照)在4个环境(年份×地点)下考察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特点,以揭示四川盆地高温、高湿、弱光照生态条件下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形成特性,为超高产育种和生产提供依据。超高产品种在4个环境下的平均产量达9338 kg hm 2,比对照品种高24.2%;其穗数(449×104hm–2)、穗粒数(42.3)、粒数(18 825 m–2)、千粒重(47.8 g)分别比对照高8.2%、10.7%、18.3%和0.6%。超高产品种在各个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干物质积累量都高于对照品种,尤其是生育前期,如在分蘖盛期和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11.1%和18.2%;同时,其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也高于对照品种,成熟时非籽粒器官干物质所占比重较对照品种低1.2~3.5个百分点。小麦籽粒产量与各个生育阶段的群体干重和分蘖、拔节期的个体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超高产品种具有分蘖力强,前期生长旺盛、干物质积累多,后期分配到籽粒的干物质比例较高等特点,这是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4.
2BMFDC-6型稻茬麦半旋播种机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西南地区稻茬小麦面临的粘湿生态环境和秸秆还田技术问题,进行了适宜播种机具的设计研制与性能试验.①研制的2BMFDC-6型半旋播种机,由手扶拖拉机驱动,整机重量轻,动土量少,能耗低,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播种、施肥、盖种等工序,省工高效.作业时只对播种带进行浅旋开沟,种子撒落于播种沟内,泥土、根茬和碎草混合盖种,较好地解决了播种质量和稻草还田问题.②田间性能试验表明,无论稻草是否还田,2BMFDC-6型半旋播种机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播种效果.无稻草还田条件下,播种质量、产量和效益均显著高于SCTNB-180Z4/8型全旋机播和免耕人工撒播处理.稻草还田条件下则以"半喂入"收割机收获水稻并切割抛洒稻草的播种效果更好.③播种阶段耕层土壤含水量适宜范围25%~40%,适宜播种量120~180kg/hm2、施氮量150~180kg/hm2.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成都平原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探索建立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筛选出适宜该地的耕作模式,为提高当地土壤生产力水平、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长期定位试验获取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及作物生产指标的影响效应,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筛选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评价土壤综合质量的指标在不同土壤层次存在明显差别:0—10 cm土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毛管孔隙度、土壤比重、土壤饱和渗水速率、土壤紧实度、土壤有机质;10—20 cm土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渗水速率、土壤吸湿水、土壤紧实度;0—20 cm土层的主要影响因子为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比重、土壤饱和渗水速率、土壤紧实度。其中,不同土层的共同影响因子——土壤饱和渗水速率和土壤紧实度是目前当地土壤质量的限制因子。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0—10 cm土层以麦稻双免耕作模式最好,10—20 cm土层麦免+稻旋最好,0—20 cm土层麦免+稻旋最好。【结论】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和当地实际情况下,对成都平原土壤质量具有良好效益的耕作模式为麦免+稻旋模式。  相似文献   
26.
文章结合实际介绍了犊牛腹泻在响水县的发病情况.分析了其发病症状及病因,对临床上实际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进行了特别介绍和阐述.对其它地区养牛场、户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
陈兴荣  张伟  吴春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4):180-184
针对农业公共服务动因的场域性特征,本研究选取综合动因范式中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路径,从行为主体尧行为客体和社会制度环境3个方面系统考察农林院校科技工作者的农业公共服务动因及制约因素。现阶段需要契合农业公共服务的责任动因、需求动因和制度环境动因,针对农业公共服务供给责任虚化、承接能力有限、激励不足等制约因素,强化动因、化解阻力,以提升农林院校科技工作者的农业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 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单纯性FC 37例、复杂性FC 17例和对照组患儿30例,用EL ISA法测定其血清中的NES质量浓度,并于FC发作2周后检查脑电图。结果:复杂性FC患儿血清NES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组和对照组(P均<0.01),单纯性FC组和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异常患儿血清NES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脑电图无异常者和对照组(P均<0.01),脑电图无异常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发作持续时间≥15 m in FC患儿血清NES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发作持续时间<15m in者和对照组(P均<0.001),发作持续时间<15m in组和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复杂性FC惊厥发作可引起患儿脑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与发作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9.
大麦黄花叶病自七十年代中期发生以来,蔓延很快,为害不断加重,是目前大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它是由大麦黄花叶病病毒和和性花叶病毒共同引起。大麦和性花叶病毒曾是大麦黄花叶病病毒的一个株系,但其与大麦黄花叶病病毒的血清完全不相同,从而被认定为一种新的病毒。此病最先在中西欧各国发生,近年来在日本也得到了鉴定。我们在本所的如东病目中也发现了这种病毒。由于这两种病毒是由土壤中禾谷多粘菌传播。病毒在禾谷多粘菌体内不仅能存活十年以上,而且还可增殖。因而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选育抗病品种。但是,由于我国的大麦免疫的品种…  相似文献   
30.
应用加倍单倍体技术可以简化和加速育种程序,缩短育种时间5年左右,已被广泛应用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中,91单2的育成填补了大麦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大麦新品种的空白,91单2表现出高产抗病.耐肥抗倒.抗寒等优点,已在江苏省被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