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再生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食作物是利用再生水灌溉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产量和品质是决定其再生水灌溉可行性的重要因素,该文系统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典型粮食作物——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规律,为粮食作物再生水安全灌溉提供科技支撑。通过田间试验得出:再生水灌溉处理与清水处理相比,冬小麦和夏玉米平均增产6.49%和5.42%,再生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没有显著影响(α=0.05);再生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籽粒中的粗蛋白、可溶性总糖、粗灰分、粗淀粉和还原型Vc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无显著性影响(α=0.05);再生水灌溉处理的冬小麦籽粒中全氮质量分数平均增加10.2%、夏玉米籽粒中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平均增加10.40%和16.40%,冬小麦籽粒中全磷、全钾含量和夏玉米籽粒中的全钾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该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再生水灌溉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2.
长期使用污水或再生水灌溉的潜在生态风险已经引起普遍关注,但是少有研究持久性有机有毒物质在土壤中积累所产生的慢性毒性.采用7-乙氧基-异吩唑酮-脱乙基酶(EROD)方法测试了北京郊区某再生水灌溉土壤中的芳烃受体效应物质,并用2,3,7,8-TCDD标定出相应的二英毒性当量(TEQbio).同时利用化学分析得到的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根据文献报道毒性当量因子(TEF)换算成二英的毒性当量(TEQPAHs).分析生物测试的结果,发现灌溉土壤中芳烃受体 相似文献
33.
不同中草药提取液对金秋梨贮藏期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8,27(3)
试验选用具有杀茵作用的5种中草药处理金秋梨果实,在室温(16~25℃)条件下贮藏35d,分析贮藏期间金秋梨的好果率、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可滴定酸6个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A处理与CK相比其好果率、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提高26.7%、39.7%、21.4%、19.9%,呼吸强度下降25.0%,保鲜效果最好;E处理与CK相比其好果率、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提高15.6%、6.4%、11.2%、5.2%,呼吸强度下降12.0%,保鲜效果最差;B、C、D处理保鲜效果介于A、E处理之间.各处理失重率差异<2.0%. 相似文献
34.
35.
为探索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黄瓜蒸腾规律,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对其开展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在试验采用的种植模式下,黄瓜全生育期(105 d)蒸腾量为147.74 mm,其中:苗花期、盛果期和尾果期蒸腾耗水量分别为14.06 、102.85和30.84 mm,日均蒸腾强度为1.41 mm/d,盛果期的蒸腾量占到蒸腾总量的69.6%。各生理指标、气象因子与蒸腾强度的相关性依次为:净辐射>相对湿度>水面蒸发量>叶面积指数>温度。经回归分析,建立了多个日光温室迷你黄瓜蒸腾经验模型,可用以估算蒸腾量。 相似文献
36.
北京市再生水利用潜力与配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再生水利用潜力与配置研究将促进再生水的安全利用。再生水的科学配置应以区域水资源配置为基础,应当优先利用于农业,其次是工业和城市河湖。北京市再生水利用潜力为14.04亿m~3,其中,中心城再生水利用潜力为8.44亿m~3,郊区再生水灌溉利用潜力为5.6亿m~3。提出北京市再生水资源配置方案到2010年全市利用再生水6亿m~3,其中市政用水、工业用水、河湖用水、农业灌溉再生水配置量分别为0.3234、1.6516、1.025、3亿m~3,以污水处理级别来分,三级处理出水和二级处理出水利用量分别为1.09和4.91亿m~3。 相似文献
37.
再生水短期灌溉对土壤-作物中重金属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再生水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资源。该文在田间小区开展了为期4年的再生水灌溉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转化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短期内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不明显,且土壤和作物籽粒中的重金属含量都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值,再生水短期灌溉对土壤环境和作物均不会造成污染影响;同时,不同再生水灌溉水量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无显著差异,再生水灌溉带入土壤中的重金属量小于作物收获所带走的重金属量,带出量和带入量对土壤中重金属平衡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8.
39.
GIS技术在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技术作为支持平台,把GIS技术应用于地下水采补平衡分析和超采区的演变上,更充分地发挥了GIS技术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区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属于超采区。到2003年浅层地下水轻微超采区占13.7%;中度超采区占57.3%;严重超采区占29%。基于GIS技术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较传统的方法揭示了更多更详细的关于地下水的信息,评价结果为今后典型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地下水调控方案的制定和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