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6篇 |
农学 | 13篇 |
基础科学 | 8篇 |
10篇 | |
综合类 | 109篇 |
农作物 | 13篇 |
水产渔业 | 37篇 |
畜牧兽医 | 19篇 |
园艺 | 7篇 |
植物保护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9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242.
243.
基于标准k-ε双方程紊流模型,采用SIMPLE算法,通过求解时均化的Navier-Stokes方程,利用FLUENT软件对OC150-30型离心泵叶轮和压水室内部流场,按叶轮旋转位置的不同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表明:叶轮流道内流体的流速和压力呈明显非轴对称,最大动压强出现在叶片出口附近,并在叶片吸力面出现较大涡流区,当叶片旋转至蜗壳隔舌附近时叶轮出口出现回流;弯锥形扩散管内存在较大回流,将其改成直锥形扩散管后流场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44.
为明确耕作方式对苦荞籽粒灌浆特性及衰老进程变化特征的影响,以苦荞品种黔苦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免耕、常耕、深耕3种耕作处理,研究了其对苦荞籽粒灌浆动态、根系形态生理、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下苦荞籽粒灌浆的形态参数(N值)均小于1,耕作方式间差异不明显;灌浆起始势(R0)、最大灌浆速率(Gmax)、灌浆速率为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G)均以深耕处理最大,免耕处理最小;不同耕作方式间的最大灌浆速率下的生长量与籽粒生长终值量比值(I)差异较小。深耕处理能促进苦荞根系的生长,且随生育期的推进,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均呈现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均在灌浆期达最大;深耕处理的根系活力在各时期均高于常耕和免耕处理;随生育期的推进,苦荞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耕作方式间以深耕处理最大;MDA含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则表现为持续增加的趋势,以免耕处理最大,深耕处理最小;深耕处理能显著提高苦荞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综上,深耕处理能促进苦荞籽粒的灌浆,延缓衰老,提高产量,实现增收。 相似文献
245.
[目的]对新选育和引进的6个烤烟新品系进行综合性状的比较研究,筛选综合表现好的烤烟新品系,为烤烟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12个主要烟叶产区以K326为对照进行小区比较试验,对参试烤烟新品系的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学性状和质量性状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烤烟新品系YN110主要经济性状显著或极显著优于对照;烤后原烟外观质量与对照相当;对烟草黑胫病和赤星病的抗性优于对照;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协调,与对照相当;综合表现优于对照K326。[结论]在6个参试烤烟新品系中,YN110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46.
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涉及师资、实训设备、教学资源、教学管理诸多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及需要,机械制造逐步向智能制造转型,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急需解决教学中师资、设备、教学资源及教学管理的滞后等问题;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变更课程教学理念,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建设及学生高质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47.
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卵磷脂、维生素E、鱼油或附加动物饵料(黄粉虫、中华圆田螺肉)等营养源,研究了不同营养源或其组合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亲鱼生长与性腺发育的影响。实验分A、B、C三组进行:A组添加鱼油、卵磷脂、黄粉虫,设置4个实验组(A1、A2、A3、A4);B组添加维生素E,设置2个实验组(B1、B2);C组添加卵磷脂、维生素E和螺肉,设置2个实验组(C1、C2);另对应设置3个对照组(A0、B0、C0,仅投喂基础日粮)。结果显示:经过数月的养殖(A、B组300 d, C组240 d),各试验组亲鱼生长总体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雄鱼性腺均能发育成熟,成熟率达到100%;而雌鱼性腺发育则存在较大差异。在基础日粮中单独添加2%卵磷脂组(A2),雌鱼成熟率达到16.13%;同时添加2%卵磷脂、5%鱼油、25%黄粉虫组(A4)雌鱼成熟率19.13%,均高于对照组(A0)的8%。添加0.1%维生素E组(B1)、0.2%维生素E组(B2)的雌鱼成熟率分别为16.22%、21.21%,均高于对照组(B0)的6%。添加0.2%维生素E和2%卵磷脂组(C1),雌鱼成熟率... 相似文献
248.
为了解云南特有鱼类大头鲤(Cyprinus pellegrini)增殖放流后的空间迁移特征, 于 2021 年 7 月在云南省杞麓湖开展了人工培育大头鲤幼鱼标记放流试验, 并通过定点回捕监测对鱼苗放流后的初期迁移特征进行了探讨。共放流大头鲤幼鱼 7000 尾, 平均全长(8.4±1.2) cm, 平均体重(7.5±3.5) g。放流鱼苗全部做了可见植入荧光标记(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 VIE)。放流 24 h 后即开始回捕, 共在放流点及附近水域设置 10 个固定回捕监测点, 采用地笼进行为期 3 d 的持续回捕。共回捕到放流鱼苗 37 尾, 总回捕率为 5.286‰。回捕个体平均全长(7.1±1.0) cm, 平均体重 (4.4±1.8) g。回捕个体的标记均清晰可见, 标记保持率为 100%。放流后 3 d 内各固定监测点回捕到的放流鱼苗数量变动显示, 放流鱼苗呈现出先向两端沿岸浅水区迁移, 后向开阔水域迁移的特征。放流后第 1 天鱼苗的群体冒险性为 33.33%, 而放流后第 2、3 天的群体冒险性均超过第 1 天的 2 倍, 表现出先谨慎探索, 后大胆冒险的行为特征。 放流鱼在放流后 1、2、3 d 内的日迁移距离分别为 199.4、110.6、98.8 m, 呈逐渐下降趋势。根据有关背景资料及本研究结果, 提出了完善大头鲤增殖放流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