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林业   336篇
农学   281篇
基础科学   312篇
  295篇
综合类   1709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796篇
园艺   597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艾草替代花生秧对湖羊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20.00±0.64)kg左右健康状态良好的湖羊公羊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均使用艾草替代基础饲粮中的花生秧,替代量分别为25%、50%、75%。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整个试验期(1~60 d),各试验组湖羊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2)试验前期(1~30 d),各试验组粗脂肪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后期(31~60 d),试验Ⅲ组湖羊粗蛋白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粗脂肪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Ⅱ组血清IgG、IL-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2.
[目的]明确和评价10%S-诱抗素可溶液剂果穗喷雾对葡萄果实着色的效果,以及对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 设立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0、200.0、250.0、333.3和500.0 mg/kg),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果实成熟时调查果实外观指标(果粒纵径、果粒横径、裂果率)、着色指数以及产量指标(单穗重、单粒重、实测小区产量等);室内仪器分析测定不同浓度处理的葡萄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结果]1.于“夏黑”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喷雾使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试验所有处理对葡萄果实纵径、横径以及纵横径比、裂果率等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2. 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处理的着色指数显著地高于清水对照 (P<0.05)。3.经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处理后,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明显要高于清水对照,其可滴定酸(TA)含量均显著地低于清水对照处理(P<0.05)。4. “夏黑”葡萄经10%S-诱抗素处理后,各处理间的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与空白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在0.84%-1.93%之间。[结论]“夏黑”葡萄于果实黑色初期喷雾施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可显著提高着色指数,促进果实明显着色;与清水对照相比,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对葡萄果实纵径、横径以及裂果率等指标无显著影响;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同时能显著降低可滴定酸(TA)含量,明显提升葡萄果实品质;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对葡萄的增产作用不甚明显。在葡萄促进着色使用时,建议使用最优浓度范围为200.0-333.3mg/kg,用水量为833.3L/hm2  相似文献   
93.
两系杂交晚籼两优277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较强、米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潜江、荆门的制种实践,总结出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培育适龄多蘖壮秧、合理密植、促进父母本平衡生长和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等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4.
为明确扇吸式杀虫灯在鲜食玉米田间的应用效果及对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抽样鉴定方法调查扇吸式杀虫灯的诱虫谱,通过田间试验调查其对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控制范围和防控效果,并采用黄板、糖醋酒液和陷阱法取样调查其对玉米田间节肢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扇吸式杀虫灯在鲜食玉米田可诱集9目40科的昆虫,对亚洲玉米螟的有效控制距离在60 m左右,单灯控制面积约1.1 hm2。在大喇叭口期,灯光防控处理对亚洲玉米螟的株防效为25.83%,显著低于化学防控处理的76.74%;在乳熟期,化学防控处理的虫孔减退率为75.29%,显著高于灯光防控处理的21.18%,灯光防控处理、化学防控处理和对照的茎秆活虫数、虫孔隧道长度和雌穗防效差异均不显著。距灯80 m范围内不同距离的主要害虫与天敌种群数量基本一致,玉米不同生育期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相似系数变化较大,但在同一生育期不同距离间均无显著差异,说明田间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受玉米生育期的影响,扇吸式杀虫灯对田间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无显著影响。表明扇吸式杀虫灯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有限,对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可作为鲜食玉米田防治亚洲玉米螟的辅助手段,但无法替代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95.
沙漠红枣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我国沙漠广袤,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沙粒漏肥漏水严重。在沙漠栽植经济林木,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经济、生态效益低下。枣树耐干旱,喜光照,研究沙漠枣树栽培技术,使沙漠建设枣园成为可能,提高沙漠红枣产量及质量,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方法  本文以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和新疆喀什塔克拉玛干沙漠为实验基地,采用观察法和对比试验法研究了沙漠枣的物候期、适宜品种、适宜树形、施肥灌溉、配方换土、生态作用、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内容。  结果  在沙漠种植枣树的栽植穴换土,以体积比为优质土∶农家肥 = 7∶3的比例搅拌制得,每栽植穴更换配方土0.08 m3。采用行距3.0 m、株距1.0 m栽植,密度适宜,且便于机械化作业。每年施基肥农家肥1次,施肥量30 m3/hm2,追施化肥2次,每次磷酸二铵300 kg/hm2、尿素120 kg/hm2,混合开沟施入或水肥一体化施入,用尿素0.4%、磷酸二氢钾0.3%、硫酸锌0.3%、硼砂0.5%、硫酸亚铁0.3%配制成混合液喷洒叶面2次,每年分别于4月初、5月中旬、6月下旬、8月初、12月初滴灌5次。栽培品种鲜食枣以秦宝冬枣、冬枣2号、早脆王、伏蜜脆为好,制干枣以骏枣、灰枣为好,鲜食枣的经济效益高于制干枣。树冠以纺锤形、开心形、小冠疏层形等小冠形为好。沙漠红枣采用水肥一体化和塑料大棚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能提高产量3.2倍,提高经济效益6.5倍。  结论  本研究依据沙漠气候特点和枣树生长发育特性,攻克了沙漠红枣栽培土肥水三大技术难关,达到了沙漠红枣高产、优质、高效和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的作用,实现了经济生态双赢利。   相似文献   
96.
在水温(18±2)℃和室温26℃环境下,在室内水族箱(100 cm×50 cm×25 cm,长×宽×高)中研究(1)标志黄鳝、(2)不同规格黄鳝、(3)不同水深下的黄鳝,对鱼巢的选择性和回巢行为,为黄鳝无土养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饥饿条件下,黄鳝主要根据鱼巢内径大小而非长度来选择鱼巢;在摄食条件下,黄鳝选择居住的鱼巢范围扩大,并且在塑料袋和内径大的PVC管内多次出现黄鳝共巢现象,黄鳝有一定的固定回巢行为;(2)在摄食和10 cm水深条件下,20—30 g黄鳝对不同鱼巢的喜好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PVC弯管 PVC直管塑料袋; 6—8 g黄鳝对不同鱼巢的喜好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丝瓜络 PVC直管塑料袋、棕片; 1—3 g黄鳝对不同鱼巢的喜好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丝瓜络 PVC弯管、塑料袋 PVC直管; 0.1—0.3 g黄鳝68.99%±8.99%栖息于大薸(Pistia stratiotes),30.01%±8.99%栖息于塑料袋;(3)水深5 cm时黄鳝全部栖息于塑料袋,水深10 cm时黄鳝全部栖息于轮胎,水深在15—30 cm时,黄鳝对轮胎和塑料袋的选择无显著差异(P 0.05)。  相似文献   
97.
为明确西花蓟马取食不同嗜食寄主对其体内胰蛋白酶基因CL4520.Contig1表达量的影响,研究了西花蓟马从菜豆豆荚分别转换到较嗜食寄主菜豆植株和非嗜食寄主蚕豆植株上继代饲养1、2、3代后,其2龄若虫和成虫体内CL4520.Contig1表达量的异同。结果表明,转换到菜豆植株上继代饲养的1、2、3代西花蓟马2龄若虫体内CL4520.Contig1表达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61.86%、13.16%、19.10%,在成虫体内降低了57.07%、88.03%、12.41%;转换到蚕豆植株上继代饲养的1、2、3代西花蓟马2龄若虫体内CL4520.Contig1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的2.33倍、6.06倍、4.10倍,成虫则是对照的3.93倍、6.44倍、5.55倍。由此得出,当转换寄主后,西花蓟马体内胰蛋白酶基因CL4520.Contig1会迅速产生响应,其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CL4520.Contig1的表达量在取食嗜食寄主菜豆植株时受到一定的抑制,而在取食非嗜食寄主蚕豆植株时明显被激活,且CL4520.Contig1的表达量在西花蓟马不同龄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8.
通过开展大量元素水溶肥在棉花上的施用效果试验,验证大量元素水溶肥的施用对棉花增产增收、改善品质等方面的效果,为该产品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667米~2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30千克与常规施肥相比,667米~2增产籽棉23.8千克,增产率为6.4%,667米~2增收90元;667米~2施用大量元素水溶肥30千克与不追肥只滴清水的对照相比,667米~2增产籽棉83.3千克,增产率为26.7%,667米~2增收263.4元。  相似文献   
99.
不同有机肥对矿区复垦土壤磷素矿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不同有机肥对采煤塌陷复垦土壤磷素的矿化特征。【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以不施肥处理为空白处理(CK),研究了施用3种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对矿区复垦土壤速效磷的动态变化,并综合其矿化过程中的磷酸酶活性及磷转化强度,分析了不同有机肥对矿区复垦土壤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①在整个室内恒温培养过程中,各施肥处理的速效磷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不同培养时期速效磷量大致呈现出:鸡粪>猪粪≥牛粪>化肥>CK。培养结束时(105d),鸡粪、猪粪和牛粪处理较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量(18.56%~37.09%);鸡粪处理较猪粪和牛粪处理速效磷量显著提高了11.93%~15.62%,而猪粪和牛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②在整个室内恒温培养过程中,拟二阶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施肥处理速效磷释放过程,其次为Elovich模型和幂函数模型,而粒内扩散模型拟合效果较差。③在整个培养时期施有机肥处理的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化肥处理,提高幅度为39.14%~120.70%。④培养前期(0~14 d),猪粪处理与化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磷转化强度影响较大,二者间差异不显著,且猪粪处理较牛粪、鸡粪处理能显著提高有机磷转化强度,分别提高了41.51%和86.52%;在培养中后期(42~105d)各施肥处理的有机磷转化强度差异均不显著。【结论】施用有机肥能促进矿区复垦土壤磷素矿化,其中鸡粪较猪粪和牛粪对提高土壤有效磷量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0.
以并联式双能量源(锂电池组&超级电容)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改进的功率分配策略。这种功率分配策略在模糊控制的基础上增加深度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以获得更精确的功率分配因子。通过整车模型构建、功率分配模型构建、功率分配策略制定、仿真验证结果分析后得出结论:与电量消耗功率分配策略相比,这种改进的功率分配策略能优化锂电池组和超级电容二者之间的功率分流,限制锂电池组充放电的峰值电流,延长复合储能系统的工作寿命,提升动力系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