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6篇
  25篇
综合类   22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11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为解决华北平原地区蒙古栎幼苗生长发育不良、黄叶焦边问题,以蒙古栎2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多重比较、方差和极差分析以及最佳处理组与对照组生理指标的对比,研究遮阴、FeSO4、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对蒙古栎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华北平原地区蒙古栎幼苗的健康生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方差分析中只有遮阴对苗高、基径、茎叶干重、茎叶鲜重、根鲜重、根干重影响显著,FeSO4、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对蒙古栎生长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极差分析中遮阴对蒙古栎生长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FeSO4,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3)正交试验中适于蒙古栎幼苗生长的最佳组合(处理7)为2层遮阳网、200 g/m2 FeSO4、30%有机质和0%微量元素;(4)生理指标显示,处理7叶片的光合作用、抗氧化作用、光保护能力和抗逆性均优于对照组。华北平原地区蒙古栎幼苗对遮阴和FeSO4表现敏感,试验筛选得到...  相似文献   
372.
现阶段,一体化形式的机电制造技术已经变为现代国内与国外制造行业的支柱性技术,它改变了以往制造行业中过低效率的生产,在提升制造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文章在叙述一体化机电制造技术所处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机电制造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进而探索一体化机电制造技术未来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373.
用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探讨盘丽鱼属鱼类系统分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迄今盘丽鱼属鱼类主要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该属仅有一个种还是两个不同的种存在着争议。为了研究几种盘丽鱼属鱼类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它们的分类地位,对绿盘丽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a aequifasciata)、褐盘丽鱼(S.a.axelrodi)和盘丽鱼(S.discus)共1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用邻接法和非加权组平均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得到相同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盘丽鱼种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15;绿盘丽鱼与盘丽鱼间的遗传距离为0.042~0.050,褐盘丽鱼与盘丽鱼间的遗传距离为0.034~0.038,绿盘丽鱼与褐盘丽鱼间的遗传距离为0.050。盘丽鱼和绿盘丽鱼、褐盘丽鱼种间差异与绿盘丽鱼和褐盘丽鱼亚种间差异接近,推测盘丽鱼可能还没有分化到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374.
采用RAPD技术对草金(Grassgoldfish)、红龙睛(Red dragoneye goldfish)、鹤顶红(Red-head wen goldfish)、水泡(Blisters-eye goldfish)、黑寿(White-head oval goldfish)等5个金鱼代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用14个引物在5个金鱼群体中共检测出11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7个。金鱼群体总的DNA多态位点百分率为23.3%。结果表明,5种金鱼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均在0.8759 ̄0.818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群体间遗传相似性度最小的为草金和黑寿(0.8759),其遗传距离最大(0.1241),说明这2种群体亲缘关系最远;鹤顶红与黑寿的遗传相似性度最大(0.9182),其遗传距离最小(0.0818),可推断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近。UPGMA法和NJ法的聚类分析显示,草金和红龙睛,鹤顶红和黑寿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与传统金鱼品种演化关系的观点一致。研究金鱼遗传多样性对保护金鱼的种质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5.
为查明2020年春季广东省佛山市某养殖场人工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因,该研究对患病大口黑鲈鱼苗肝脏组织中分离的一株细菌GZXR2020进行了分子鉴定,PCR扩增获得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全长序列,BLAST显示其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  相似文献   
376.
根据大口黑鲈IGF-I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克隆IGFI基因内含子核苷酸序列,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在中国养殖群体和美国野生群体中筛选IGF-I基因内含子上的多态位点。应用RFLP、CRS—RFLP和SSCP技术建立多态位点的检测方法,同时比较分析其中4个多态位点在两个群体中基因频率分布。结果表明:(1)IGF-I基因内含子1、3和4序列长分别为1317bp、712bp和1941bp;(2)在3个内含子上共发现7个多态位点,其中在内含子1的208和1070位为G—A突变;内含子3的第40个碱基为一个“A”的插入-缺失突变,第307位为C—T突变,683位是G—A突变;内含子4上的696碱基处有一个20bp的插入-缺失突变,在1563位为G—A突变,表明大口黑鲈IGF-I基因序列上存在较多的SNPs;(3)内含子1上SNPG1070A的A等位基因能为HindIII限制性内切酶识别,采用RFLP技术分型。根据内含子1上SNPG208A侧翼序列,设计错配引物,使错配碱基和A等位基因共同形成TaqI酶切位点,建立CRS—RFLP检测方法。内含子4上SNPG1563A采用SSCP检测方法,同时对内含子4上的插入-缺失突变进行PAGE电泳分型。试验结果显示,RFLP、CRS—RFLP和SSCP三种SNP检测方法简单易行,适于在水产动物SNP标记研究中推广应用;(4)在中国养殖群体中,只有内含子1上的SNPG1070A具有多态性,其它3个多态位点只在美国野生群体中存在多态,证实中国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77.
中国养殖大口黑鲈的亚种分类地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微卫星特异分子标记两种方法鉴定了中国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中国养殖大口黑鲈的侧线鳞为58~68片,肋骨数为15对,这与原产地大口黑鲈北方亚种较一致;选择鉴别两亚种的特异性微卫星标记(Md06、Msal21)对中国养殖大口黑鲈进行特异性扩增,并以原产地大口黑鲈佛罗里达亚种和大口黑鲈北方亚种样品作为对照,结果为中国养殖大口黑鲈的特异性扩增片段大小和原产地北方亚种扩增条带相同。综合形态学和分子标记两方面的结果,表明中国养殖大口黑鲈应属于大口黑鲈北方亚种Micropterus salmoides salmoides。  相似文献   
378.
5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经过筛选的15条随机引物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Au)和4个尼罗罗非鱼群体Oreochromis niloticus即尼罗美国群体Ⅰ(AnⅠ)、美国群体Ⅱ(AnⅡ)、美国群体Ⅲ(AnⅢ)、“吉富”群体(GF)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1)各罗非鱼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Au(0.9236)、AnⅠ(0.8158)、AnⅡ(0.7813)、AnⅢ(0.7853)、GF(0.7458);Au与AnⅠ、AnⅡ、AnⅢ及GF的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3154、0.2755、0.2685和0.2392。2)用引物S509、S506、S471扩增出具有群体特异性的带,其中用S509扩增的1600bp、2000bp两片段为4个尼罗群体所特有,可作为区别Au的分子标记;用S506扩增的2000bp片段为AnⅠ、AnⅡ、GF所特有,可以作为与AnⅢ区别的分子标记;用S471扩增的150bp片段为AnⅡ所特有,可作为区别GF和An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79.
为探究大口黑鲈远缘杂交育种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以大口黑鲈为母本、蓝鳃太阳鱼为父本,进行了远缘杂交实验,成功获得了杂交F1群体。大口黑鲈(♀)×蓝鳃太阳鱼(♂)杂交F1的胚胎具有正常的发育时序,在平均水温(22.5±0.5)°C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约49 h,受精率约为65%,孵化率约为21%。室内养殖10周,结果显示杂交F1日均增重1.55 g,饲料利用率为0.75,杂交F1与大口黑鲈(日均增重1.56g)具有相似的生长速率,且显著高于父本蓝鳃太阳鱼(日均增重1.07 g)。杂交F1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杂交属性,可数性状(侧线鳞数、背鳍、胸鳍和臀鳍数)和测量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测量性状)均介于双亲本之间;测量性状比少数偏向于大口黑鲈,多数偏向于蓝鳃太阳鱼,且部分性状比超越了双亲本。5S rDNA基因扩增和分析显示,亲本大口黑鲈和蓝鳃太阳鱼各有2种类型的5S rDNA,杂交F1继承了双亲本4种类型的5S rDNA;4种类型的5S rDNA编码区序列(CDS,120 bp)高度保守;杂交F1与大口黑鲈的2种5S rDNA类型的转录间隔区(NTS)均包含1个"GCT"可变区(序列长度186~205 bp),而杂交F1与蓝鳃太阳鱼的2种5S rDNA类型的NTS则高度保守(序列长度分别为86和263 bp)。5S rDNA分析结果证实了杂交F1融合了双亲本的基因组。本研究为大口黑鲈远缘杂交育种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0.
19株海水鱼致病性弧菌OmpK基因序列及其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克隆、测定了共19株海水鱼类致病性弧菌外膜蛋白OmpK基因序列,探讨其作为海水鱼类致病性弧菌共同抗原的分子基础.根据已知的弧菌外膜蛋白OmpK序列设计1对简并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从19株弧菌总DNA中分别扩增得到约800bp外膜蛋白OmpK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DM18-Tvector载体筛选阳性重组子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OmpK基因分别含有786bp~849 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261~282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在72%~100%,推测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71%~100%,且种内OmpK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比种间高.序列分析还表明,每一种弧菌OmpK基因都有一段特异性序列,可用于设计核酸探针或特异性引物来诊断、检测哈维氏弧菌等海水鱼致病性弧菌.本研究不仅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外膜蛋白OmpK广泛存在于海水鱼致病性弧菌中,而且证明了它们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由结果推测外膜蛋白OmpK是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等致病性弧菌的一种共同抗原,是较好的亚单位疫苗候选成分,为进一步研制广谱的海水鱼类致病性弧菌外膜蛋白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