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9篇
  56篇
综合类   197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牦牛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别以DMEM(高糖)和DMEM/F12两种合成培养基为基础液,添加15mL·L-1胎牛血清(FBS)为细胞生长液对牦牛耳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同时,比较不同冷冻程序对细胞冷冻的影响,探讨牦牛体细胞在体外环境下的生长参数及染色体变化.结果表明,组织块在第6天开始有细胞游离,14天长至单层,两种基础培养基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细胞在-20℃短时间(不超过1h)冷冻效果较好,但平衡时间过长对细胞解冻后生长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染色体分析显示,牦牛成纤维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生长,不同传代次数(3代和12代)细胞染色体核型稳定,在所得的中期分裂相细胞中,二倍体细胞都在96%以上.可用于体细胞核移植操作和其他研究.  相似文献   
392.
文献计量分析揭示我国罗汉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 ,对我国近年来在刊物上发表的罗汉果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对我国年罗汉果文献类型、年代分布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 ,从而揭示了我国罗汉果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93.
雪莲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binding family protein, PBP)基因表达产物与细胞膜的冷稳定性有关,可能在植物抗寒方面起一定作用。本研究将XLPBP基因以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新陆早17号、新陆早13号、新陆早1号3个品种陆地棉,通过对不同激素浓度、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和浸菌时间等因素对转化培养物的影响以及茎段外植体对卡那霉素(Kan)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探讨,确定了新陆早13号外植体材料(茎段)的最佳转化条件,即:在OD600为0.4的农杆菌菌液中侵染10min,在茎段最适培养基(含0.1mg/LKT和0.1mg/L2,4-D,pH5.8)上进行预培养2d,共培养2d,转至不含选择压的培养基(含Cef 500 mg/L)上进行延迟培养7d,再进行选择培养,茎段愈伤分化达25%(诱导出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占接种的外植体数)以上;茎段转化适宜的选择压力为Kan 50 mg/L;在获得的抗性愈伤中8%左右经检测为GUS阳性。  相似文献   
394.
【目的】从细胞膜降解角度研究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采后侵染香蕉果实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香蕉炭疽病及其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蕉6号香蕉为试验材料,采用喷雾接种芭蕉炭疽菌侵染香蕉果实,以果实喷雾蒸馏水作对照,每3 d取样1次,通过测定采后贮藏过程中香蕉果实的病情指数、果实硬度及果皮电导率、细胞膜降解关键酶活性、细胞膜磷脂和脂肪酸组分与含量的变化规律,明确炭疽菌侵染对香蕉果皮膜脂代谢的影响。【结果】接种芭蕉炭疽菌可促进香蕉果实炭疽病的发生,病情指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果实硬度下降、果皮电导率升高,贮藏至第15 d,炭疽菌侵染组与对照组相比,果实的病情指数显著增加61.31%(P<0.05,下同)、果实硬度显著下降35.79%、果皮电导率显著升高27.94%。炭疽菌侵染促进香蕉果皮膜脂代谢相关酶[磷脂酶C(PLC)、磷脂酶D(PLD)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增强,贮藏至第15 d,炭疽菌侵染组的果皮PLC、PLD和LOX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31.21%、63.72%和26.24%;同时炭疽菌侵染加速果皮细胞膜磷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乙醇胺(PE)]降解为磷脂酸(PA)、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氧化为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贮藏至第15 d,与对照组相比,炭疽菌侵染组的果皮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降低12.97%,饱和脂肪酸总量则提高17.77%。炭疽菌侵染促进香蕉果皮氧化,贮藏至第15 d,炭疽菌侵染组的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7.23%和13.58%。【结论】炭疽病菌侵染与贮藏期间香蕉果皮细胞膜脂代谢有关,炭疽菌侵染加剧细胞膜水解,导致细胞膜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从而促使炭疽病发生。  相似文献   
395.
长薄鳅的生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薄鳅野生亲鱼的收集、驯养以及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测定、分析了其生物学特性,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长薄鳅生物学特性及目前的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96.
作为饲料蛋白的主要原料 ,优质鱼粉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 ;钙、磷含量高 ,有效磷比例高 ;含有未知促生长因子 ;特别是氨基酸组成好 ,赖氨酸、蛋氨酸含量高 ,适合于同其他饲料配伍 ,氨基酸容易平衡。由于饲料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因此 ,对鱼粉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根据业内人士近期分析 ,可以对未来鱼粉市场的需求与供给作出如下预测 :(1)世界鱼粉的需求将保持增长趋势 ,但是鱼粉供给将在一定水平(620万~720万吨)波动 ,供不应求局面将导致鱼粉价格持续上升 ;(2)国际鱼粉价格将由于产量限制和需求扩张的矛盾存在而逐…  相似文献   
397.
基于1985-2019年专利检索数据,通过目标数据筛选、相关数据分析和数据标引等方法,获得食用菌产业相关专利信息.从食用菌行业的专利申请趋势、技术构成、地域分布、申请人构成、技术转让许可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已授权的有效发明专利技术主题进行技术领域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在专利申请量中,失效专利数占47.79%.2.食...  相似文献   
398.
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探索,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为破解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难题提供新思路。文章基于对价值澄清理论的批判性应用,以涉农高校为例,对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理论初探与实践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9.
新疆塔城地区土壤有效锌含量低影响玉米的生长及产量,为了探究满足玉米生长需求的最佳喷锌时期和次数,以玉米品种‘新玉109’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喷施清水CK(V8和V12期)、喷施锌肥Zn30(V8期:出苗后第30 天)、Zn50(V12期:出苗后第50 天)和Zn30+50(V8和V12期)共4个处理,锌质量浓度均为250 μg/mL,研究锌肥喷施时期和次数对玉米植株的锌含量、锌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片叶绿素含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锌处理增加植株对锌的吸收,玉米出苗后第140 天时植株锌积累量较CK平均增加22.49%。喷锌处理(Zn30、Zn50、Zn30+50)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喷锌显著减少玉米果穗秃尖,处理间表现为Zn50、Zn30+50>Zn30;Zn50和Zn30+50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大于Zn30处理,且Zn30+50处理产量较Zn50处理仅提高2.22%,说明在适宜时期喷施锌肥能够显著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喷施次数对产量的提高作用微弱。综上所述,锌肥的喷施时期是影响玉米产量和生理效应的主要因素,V12期喷锌 1 次为锌肥的最佳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400.
在高等植物中,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TERF)影响线粒体或叶绿体的基因表达及植物对逆境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中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1(mTERF1)的功能,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为材料,在A06连锁群上克隆了mTERF1,该基因编码285个氨基酸,含有5个mTERF功能结构域。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37个甘蓝型油菜mTERF家族蛋白,并进行了系统进化树、基因结构及染色体定位分析。此外,构建甘蓝型油菜BnaA06.mTERF1基因的功能互补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mTERF1(soldat10)突变体后,拟南芥的表型恢复到野生型(Ler),说明该基因在油菜和拟南芥中具有保守的功能。本研究填补了油菜中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研究的空白,为进一步探究油菜中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的分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