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9篇
  56篇
综合类   197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81.
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吸收、积累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04年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180、270、360 kg/hm2对膜下滴灌棉花氮素的吸收、累积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生物和经济产量及地上部分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增产不显著,各施氮处理氮肥利用率在27.6;~33.8;,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植株中氮素含量随生育延长而降低,氮素累积总体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对棉花氮素吸收有显著影响,同一生育时期,氮素含量和累积量都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提高.试验条件下,棉花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27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382.
超重力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抗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在600×g,4h、1 000×g,4h的超重力处理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时的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幼苗生长的株高、根长以及鲜重的变化,以及根系活力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经超重力处理后,小麦的Gr和Gi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小麦幼苗明显变矮,鲜重有所降低,但根长明显增加;超重力处理的株高、根长以及鲜重脱氢酶活性、叶绿素含量都好于盐胁迫处理。说明超重力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盐性,且1 000×g,4h的处理抗盐性高于600×g,4h的处理。  相似文献   
383.
超重力对绿豆幼苗MDA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绿豆幼苗为材料,选择了600×g,1 000×g两个重力,4 h,8 h,16 h 3个处理时间,测定其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重力条件下,缩短处理时间可以减少MDA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减少重力和缩短时间可以提高绿豆幼苗CAT活性和POD的活性。本次实验中600×g,4 h为较好的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384.
不同酸化剂对石灰性土壤pH值、磷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滴灌方式通过少量多次向土壤施用酸化剂,研究不同酸化剂对石灰性土壤的酸化效果及对玉米磷吸收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石灰性土壤的磷素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对照及两种酸化剂(磷酸脲,硫酸铵+氯甲基吡啶),酸化剂投入量相当于P2O5=60或120 kg/hm~2的等价酸,共计5个处理。施用酸化剂显著降低局部土壤pH值,磷酸脲的作用最佳,土壤pH值最大降幅为0.11个单位,同时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在等养分投入和管理水平下,施用酸化剂能增加玉米植株的生物量,提高植株的磷素累积量,且与对照相比,120 kg/hm~2的硫酸铵+氯甲基吡啶处理的玉米产量提高了8.3%。滴灌条件硫酸铵+氯甲基吡啶的酸化效果优于磷酸脲,且高酸化剂量土壤酸化强度较大。滴灌条件下施用酸化剂或酸性肥料是提高石灰性土壤养分有效性和作物增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85.
针对植物调控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与创新了实验教学的体系,主要包括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实验与科研平台的搭建,实验场地的开放,实验考核制度的改革。实践表明,植物调控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386.
红海榄叶挥发油的提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海榄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和萃取法提取红海榄叶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其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红海榄叶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检测出92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29种,占总量的67.70%,其中主要成分是酯、苯和萘的衍生物及烷烃类化合物,其他成分主要是醛和酚类化合物。[结论]通过对红海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为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7.
以陆地棉中35和军棉1号的茎尖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拟南芥抗病基因SNC1(sup-pressor of npr1-1,constitutive 1)转入棉花。对外植体培养时期、农杆菌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进行改良,实验结果表明,在外植体培养1d,菌液侵染20min,并且共培养保持在2d能够获得较高的遗传转化效率。PCR以及RT-PCR对再生植株T0代和T1代棉花的检测结果表明,SNC1基因已经整合到棉花的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利用浸根法,对T1代转基因棉花接种棉花枯萎病菌强致病力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与对照比较,T1代转基因棉花的枯萎病抗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88.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干旱区长期连作滴灌玉米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生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秸秆高效还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还田量为18、9、0 t/hm2的秸秆还田3个处理,利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Biolog-Eco),研究干旱区滴灌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对玉米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的均匀度;秸秆还田造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碳水化合物类、多聚物类、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程度上;秸秆还田可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玉米秸秆还田量为18和9 t/hm2较秸秆不还田分别增产13.56%和5.48%;与秸秆不还田相比18 t/hm2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分别增加0.43%和0.39%。【结论】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提高玉米产量、品质。  相似文献   
389.
为了更好地提升烟叶质量,合理调控烟碱含量,探讨了打顶方式与上部叶优化措施对烤烟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顶时间的适当推迟,上部叶烟碱含量降低;摘除不适用烟叶(2片顶叶)和对上部叶进行破叶处理的优化措施能明显降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提高烟叶等级结构。综合对比分析,打顶1周后进行破叶处理的烟叶内在成分较为协调,上部烟叶可用性较高,适用于烟叶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390.
马小建 《农技服务》2009,26(3):35-36
介绍了棉花膜下滴灌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