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取不同光强与水分处理,比较分析盆栽芒萁的光合和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芒萁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 潜在活性(Fv/Fo)、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 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的叶绿素(Ct)呈现增加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则呈现下降趋势.相同的遮荫条件下,浇水处理的参数值均高于不浇水的,且80%遮荫下Fv和Fm在浇水和不浇水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遮荫和浇水条件下,芒萁通过增加净光合速率、色素含量、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及潜在活性,形成适应遮荫和土壤水分条件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62.
饲草作物生长的动态监测与定量估算对于饲草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机遥感分辨率高、灵活性强、成本低,近年来在饲草作物生长监测领域发展迅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了掌握无人机在饲草监测的国内外应用现状,确定重点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饲草作物生长监测关键技术三个方面简述了无人机遥感在饲草作物监测中的基本研究方法。其次按照传感器类型从可见光、多光谱、高光谱、热红外和激光雷达遥感五个方面阐述了无人机遥感饲草作物生长监测的应用现状。最后针对研究应用中尚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融合饲草作物时空尺度数据和多源遥感数据、进一步拓展数据获取手段、研发智能化数据分析综合平台是未来饲草作物监测领域应用创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3.
[目的]筛选影响玉米穗粒质量的主要因子,为高产杂交组合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81个参试玉米杂交新组合为研究对象,对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秃尖长、穗轴质量、穗长、百粒质量和行粒数变异系数较大,百粒质量、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轴质量、穗周长和行粒数与穗粒质量极显著、显著正相关.穗粒质量与稳位高、生育期、穗轴质量、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质量多元直线正相关.[结论]选择杂交新组合,应将百粒质量放在首位,关注行粒数、生育期、穗轴质量和稳位高.  相似文献   
64.
以玉米B73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根PIP5K3基因特异性启动子片段,经过回收、转化、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启动子片段大小为2 036 bp,与NCBI上的玉米PIP5K3基因启动子序列具有99%相似性,确定该片段为根PIP5K3基因特异性启动子片段。设计加酶切位点的引物,经过PCR得到有酶切位点的PIP5K3基因特异性启动子片段,选择含GUS的植物表达载体P1301,用Hind III和Bgl II进行双酶切,并构建相关载体,为进一步研究玉米PIP5K3基因启动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66.
通过在E3L同源重组臂中插入含有增强型痘苗病毒早晚期启动子(pE/L)、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同向Loxp(Locus of X-overP1)序列的表达盒构建穿梭质粒pTE—EGFP。利用pTE—EGFP和野生型天坛株痘苗病毒共转染仓鼠肾细胞(BHK-21),通过对绿色荧光蚀斑的10次筛选,构建缺失E31.基因并含有EGFP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rTTVV-TE-EGFP+利用rTTVV—TE-EGFP+和含有Cre(Cyclization recombination)重组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VAX1-Cre共转染BHK-21细胞,通过对无荧光蚀斑的10次筛选,构建无筛选标记的天坛株痘苗病毒减毒株rTTVV—TE一,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rTTVV-TE-中无ESI。基因转录和EGFP基因表达。以上结果说明,所构建的痘苗病毒减毒株rTTVV—TE--完全缺失了E3L基因和外源筛选标记EGFP基因,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67.
柑橘三种蚜虫取食行为的EPG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柑橘3种蚜虫取食行为差异,利用刺吸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对褐色橘蚜Toxoptera citricida(Kirkaldy)、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绣线橘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在椪柑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蚜虫均产生8种取食波形,依次为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A、B、C波)、电位下降波(pd波)、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l波)、韧皮部被动吸食波(E2波)以及木质部主动吸食波(G波)。棉蚜开始取食的第1次刺探时间最早,绣线橘蚜刺探的次数最多,且C波时间最长。褐色橘蚜pd波出现的次数最少,棉蚜次之,绣线橘蚜最多,显著高于褐色橘蚜。与其它2种蚜虫相比,绣线橘蚜于木质部主动吸食汁液(G波)时间最长,有G波的个体比例最高。3种蚜虫E1波次数和总持续时间差异均不显著,但褐色橘蚜E2波的持续时间217.01±27.56 min显著长于棉蚜142.49±27.85 min和绣线橘蚜116.64±20.05 min。初步推断3种蚜虫对柑橘衰退病毒的传毒效率与E2波有关。  相似文献   
68.
作物产量快速准确预估对规模化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河北省涿州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5个灌水处理及雨养对照区,使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在苜蓿的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进行遥感监测,将光谱参数与苜蓿产量做相关性分析,分别挑选各生育时期相关性较好的5种植被指数,以去除土壤噪声后的5种植被指数和作物表面模型提取的苜蓿株高为输入变量,通过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建立各生育时期的苜蓿产量预测模型,并结合实测产量进行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苜蓿产量预测模型精度由高到低的生育时期依次为初花期、现蕾期、分枝期,使用植被指数和株高组合作为输入变量可以提高产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初花期使用植被指数和株高组合输入变量所构建的估产模型最优,其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0、500 kg/hm2和14.3%,可用于苜蓿产量的快速准确评估。研究结果可为苜蓿的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