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164只70日龄大型肉鸭与改良型连城白鸭F2代公母鸭进行了屠宰性能、体尺性能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公鸭的屠体重、腿肌重显著高于母鸭(P0.05)、皮脂率公鸭极显著低于母鸭(P0.01);体尺指标(体斜长、半潜水长、颈长)公鸭极显著高于母鸭(P0.01);胸肌率与体重、体斜长、胸宽、胸深、龙骨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腿肌率与体重、体斜长、胸宽、胸深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皮脂率与体重、胸宽、龙骨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试验结果可得出,由于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与体尺性状指标相关程度不同,在肉鸭选育过程中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选择,不同选育指标要制定不同的选育标准。  相似文献   
12.
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众多,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相差很大,评价指标的选取也不同。在对川东丘陵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走访、查阅当地资料、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0个评价指标,这些指标以量化为主,基本能够反映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在对不同效益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方法,对丁家河小流域治理后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得分值为0.091 6,各准则层效益表现为社会效益调水保土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相符合,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评价方法可行,可应用于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为川东丘陵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植被恢复过程土壤水库特征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为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植被恢复的土壤环境效应提供评价依据,研究了宁南半干旱典型草原区植被恢复80 a对土壤水库库容、实际贮水量和贮水效率的影响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土壤水库总库容、吸持库容、实际贮水量、贮水效率以及土壤物理性质均在草原植被恢复25 a内不断提高,经37 a略微下降后随植被演替土壤水库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继续改善.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容重、有机质含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是影响土壤水库总库容的主要因子,毛管孔隙度则是影响土壤实际贮水量和贮水效率的主要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容重、分形维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植被恢复促使有机质积累.从而改善了土壤结构状况,提高了土壤土壤贮水能力、贮水量和贮水效率.可以认为土壤有机质积累是土壤水库功能提高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翻堆次数对异位发酵床连续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和可移动基因元件(MGEs)的影响,设置1 d翻堆1次(F1组)和2 d翻堆1次(F2组)2种条件,采用PCR技术检测堆肥过程中15种基因,包括2种四环素类(tetG、tetW)、3种磺胺类(sul1、sul2、dfrA1)、2种β-内酰胺类(blaTEM-1、fexA)、2种MLSB类(ermX、ermQ)、2种FCA类(optrA、IsaE)、1种氨基糖苷类(aac(6?)-Ib-cr)、1种整合子(intI1)及2种转座子(Tn916/1545、ISCRI)基因。PCR结果显示,2组样品中均检出11种ARGs(tetG、tetW、sul1、sul2、blaTEM-1、fexA、ermX、ermQ、optrA、IsaE、aac(6?)-Ib-cr)和3种MGEs(intI1、Tn916/1545、ISCR1),其中7种基因(tetG、tetW、sul1、sul2、blaTEM-1、ermQ、intI1)的检出率较高;F1和F2组0~5 d均检出12种,33 d和40 d分别检出1种,40 d后明显增加,表明ARGs和MGEs种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采用qPCR技术对检出率较高的7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F1和F2组7种目标基因的总相对丰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试验结束时较0 d分别降低82.33%和78.89%,其中tetG、tetW、sul1、blaTEM-1、ermQ、intI1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16.51%、87.89%、54.58%、99.99%、97.80%、59.29%和64.32%、99.46%、50.91%、99.29%、82.22%、99.92%。结果表明,异位发酵床降解粪污高温期可减少ARGs种类和丰度,且2 d翻堆1次对大部分ARGs的去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对195头奶牛4月、5月、6月的DHI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体细胞数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体细胞数随胎次、泌乳天数增加而上升,与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半干旱典型草原区封育草地土壤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勇钢  赵世伟  华娟  张扬 《草地学报》2009,17(1):106-112
以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以坡耕地为对照,对封育演替草地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大针茅(Stipa grandis P.Smirn.)和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Trin.)群落0~10cm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孔隙度及土壤结构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草地实施封育措施能明显改善土壤结构特征,随着草地植被自然演替,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和孔隙状况逐步得到提高;在演替过程中,封育草地土壤的>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C)、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孔隙分形维数(Dp)逐渐增加,团聚体分形维数(Da)逐渐减少,说明植被演替能促进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同时,土壤结构影响因素随着草地植被演替过程表现出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容重显著降低,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大,非毛管孔隙度逐渐降低。本研究还比较了多项土壤结构评价指标,表明与MWD和GMD相比,指标WSAC(>0.25mm)、Da及Dp能更好地反映出各封育草地群落之间土壤结构的差异,并与大部分影响因素具有相关关系,适宜作为该地区土壤结构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用疑似患猪流行性腹泻病猪肠病料,扩增部分保护性抗原基因(COE基因),通过T4连接酶将COE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lRES2-EGFP进行连接,提取纯化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vero细胞,用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COE蛋白的表达。用重组质粒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IRES2-EGFP—COE真核表达载体;目的蛋白在vero细胞中得到表达;重组质粒免疫小鼠能够产生相应抗体。结果表明,COE核酸疫苗可在小鼠体内诱导相应的抗体产生,这为进一步研究猪腹泻病毒的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奶牛早期孕检技术对缩短胎间距、提高受胎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蜂胶灭活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能导致鸭、火鸡和其它多种禽类发生以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急性败血性或慢性疾病,由于本病发病、死亡率高,已经成为危害养鸭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1,2].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重点观察了大型肉鸭与改良型连城白鸭杂交F2代各种羽色鸭0~10周龄的羽毛发育规律和羽色变化情况,并对其中100羽乌嘴青脚白羽鸭进行了羽毛"通管性"研究,探讨羽毛"通管性"与鸭屠宰净毛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生长至5周龄各种羽色鸭羽色基本固定,后几周没再发生变化;第8周龄鸭主翼羽羽毛基本长齐,全身羽毛很整齐,基本达到上市要求;10周龄鸭子"通管"值均高于8周龄,且净毛程度优于8周龄,主翼羽"通管"羽根数越多,整个鸭子的净毛程度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