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8篇
  13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杂交中稻—再生稻模式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杂交中稻—再生稻是一种轻省、绿色、高效的水稻栽培模式,其应用推广对于水稻生产的转型和升级具有重大意义。课题组概述总结了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确定播期和配置密度,选择品种,头季的防倒伏,防高温,防病虫害,确定适宜的收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再生季的防低温,水分管理以及增强发苗能力等,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2.
以小梅山母猪发出的哺乳呼噜声及其它干扰噪声为研究对象,利用噪声能量在频域内均匀分布,其对应的信息熵值最大的特性,根据噪声类型不同,选择不同小波包层数结合信息熵计算,去除环境噪声混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母猪呼噜声的频率范围在0~800 Hz内,仔猪争乳尖叫声的频率大于1 000 Hz,其他干扰噪声的频率范围0~8 000 Hz内;分别经过5层和3层的db10小波包分解,利用对数能量熵软阈值去除0~8 000 Hz主噪声及1 000~8 000 Hz内的残留噪声,且重构信号中母猪哺乳声的波形特征保持较好,获得令人满意的滤波处理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畜舍环境下母猪哺乳声音特征提取及识别提供了数据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3.
基于比特平面及二值自适应算术编码提出了一种逐行小波系数编码方法,该方法能与低内存开销的逐行小波变换无缝、高效对接。处理器从图像节点FIFO通道中逐行读出图像信息,完成多级小波变换后,根据各层小波系数概率分布确定量化值,利用4个二值概率模型对系数各比特平面执行二值自适应算术编码,实现了基于小波变换的低内存开销图像压缩。利用该压缩方法处理一幅320像素×240像素仔猪灰度图像,结果表明,量化位数取3位时,存储开销、时间开销及峰值信噪比为5.749 KB、16.312 s及39.72 d B,内存开销低且重构图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4.
为提高电池能量利用率,降低温室环境无线采集节点功耗,延长节点寿命,以16位低功耗MCU(MSP430F149)和CC1101射频模块进行温室环境无线采集节点硬件设计,电源管理模块采用TPS63031芯片实现双电源供电,即节点在工作和休眠状态下分别采用3节AA南孚电池和1节3 V纽扣电池供电,通过DC-DC转换,电池可使用能量提高22.8%。软件协议采用有限状态机(FSM)模型设计,实现节点工作模式和休眠模式的任务调度,使节点休眠时进入LPM3深度休眠,大大降低节点功耗。电池放电试验和节点性能测试试验表明,在设定30 min采集周期下,设计的供电方案可保证节点11 019.8 h(约459.2 d)的可靠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5.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白羽肉鸡体温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肉鸡体温,提出了一种红外热成像技术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肉鸡体温检测方法。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建立肉鸡头部和腿部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识别模型,提取肉鸡头部和腿部的最高温度,结合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分别构建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肉鸡翅下体温反演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s)的感兴趣区域识别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分别为96. 77%和100%,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和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反演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 33%和0. 29%。基于BP神经网络的肉鸡翅下温度反演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准确检测肉鸡体温。  相似文献   
106.
基于FPGA的农田图像采集与3G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农田图像采集装置功耗大、成本高、图像无线传输速度慢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FPGA和3G无线通信技术的农田图像采集传输系统.该系统由农田图像采集终端和远程服务器组成,服务器与终端通过3G无线网络进行图像传输.研究了基于FPGA的JPEG压缩算法,实现了3G模块的驱动与远程数据通信.试验表明,系统能够快速采集图像并进行无线传输,传输一幅图像所需的时间约为5.42 s,无丢帧现象.  相似文献   
107.
摘要:化感作用在植物入侵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以裂叶月见草入侵早期直接与之竞争的草本植物(小蓬草和阿拉伯婆婆纳)以及农作物(小麦和小白菜)为材料,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裂叶月见草植株各器官浸提液对这四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其化感作用的强弱、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化感作用与其入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裂叶月见草具有化感物质,不同器官内化感物质含量不同,叶片和根内最多,茎次之,枯叶内含量最少;。裂叶月见草提取液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化感作用,不同浓度浸提液对植物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高浓度时较强,低浓度时较弱,高浓度的提取液能降低种子的萌发率、发芽速率和胚根长度,其中发芽速率和胚根长度更敏感,可能是衡量化感作用的最敏感指标;不同植物对裂叶月见草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阿拉伯婆婆纳的种子萌发对化感物质最敏感,小白菜的幼苗生长对化感物质最敏感,小麦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8.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尼龙网袋法进行秸秆还田的原位模拟,比较不同秸秆还田量在不同深度下还田对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微团聚体有机碳及腐殖酸组分的影响。试验设置秸秆还田量R0(0)、R1(0.44%)、R2(0.88%)、R3(1.32%)和0—15(S1),15—30(S2),30—45(S3)cm 3个不同还田深度交叉处理。结果表明:0.25~0.02mm的微团聚体为优势粒级,秸秆还田使各土层0.25~0.02,0.25mm的团聚体含量增加,而0.02~0.002,0.002mm的微团聚体含量减少,且各粒级含量的变化幅度均在S1层最大。不同秸秆量处理下不同土层,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较无秸秆还田均有所增加。同时,施用不同量秸秆能提高土壤各粒级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及腐殖酸含量,且在同一土层中随粒级减小,有机碳及腐殖酸含量增加,而在不同土层内,有机碳及腐殖酸含量表现为S1S2S3。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对于不同土层,不同粒级的微团聚体则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能促使土壤微团聚体向更大粒级的团聚体转化,有效增强土壤肥力的同时改善了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109.
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持水性能及土壤物理性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揭示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持水性能及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以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准格尔旗砒砂岩区6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浸泡法和烘干法,对林下枯落物、土壤(0—50 cm)的持水性能及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砒砂岩区6种林分类型林下枯落物厚度范围为0.73~2.77 cm,总蓄积量范围为1.47~7.93 t/hm~2。枯落物层厚度、总蓄积量大小依次为油松、侧柏、沙棘、柠条锦鸡儿、山杏和撂荒地。枯落物未分解层厚度及其蓄积量均明显大于半分解层。(2)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范围为149.48%~267.32%,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与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一致,为撂荒地柠条锦鸡儿沙棘山杏侧柏油松;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呈现出未分解层高于半分解层。(3)林下枯落物层在浸泡0.5 h吸水速率最快,浸泡1 h持水量增加迅速,浸泡8 h吸水速率和持水量增量趋近于0。(4)林下土壤容重低于撂荒地;总孔隙度范围为44.36%~32.57%,最大持水量范围为8.89~17.43 mm,均呈现油松林下最大,山杏林下最小。(5)林下枯落物蓄积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呈正相关关系。油松林、侧柏林地具有显著的保持水土能力。研究成果为开展砒砂岩区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剂量酵母多糖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及产蛋率相近的52周龄海兰褐蛋鸡72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1 000和1 500 mg/kg酵母多糖的饲粮。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3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500和1 000 mg/kg酵母多糖组产蛋后期蛋鸡产蛋率有提高的趋势(P=0.063),分别提高了0.73%和4.29%。2)与对照组相比,500、1 000和1 500 mg/kg酵母多糖组蛋鸡脾脏指数有提高的趋势(P=0.076),分别提高了20.48%、32.53%和18.07%;1 000 mg/kg酵母多糖组肝脏指数较对照组以及500和1 500 mg/kg酵母多糖组显著提高(P<0.05)。3)1 500 mg/kg酵母多糖组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500和1 000 mg/kg酵母多糖组蛋鸡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500 mg/kg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